采访/本刊记者 李纯
总舵主:淘出自己的“视界”
采访/本刊记者 李纯
他叫丁海滨。不过,在互联网上,朋友圈里,另一个称呼显得更亲切萌宠:总舵主。
江湖范儿和大哥范儿兼而有之的名字,与丁海滨的职业有关:他是互联网影视剧采购平台“淘视界”的掌门人。赤手空拳,从河北沧州一路打拼到大北京,生于1985的“总舵主”,已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京城影视圈站稳了脚跟,开拓了事业的版图。
对丁海滨的采访,也是以一个戏剧化的情境开始的。那天,他恰好坐在1/12星座体验店,环球旅行家神威同学向他讲述了自己浪漫的旅游生涯:
“云南你去过吗?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在座的女同学们开始畅想一段美好的传奇。总舵主也来了精神:“那个地方好啊。”
“是啊,好美啊。”
“那个地方,可以拍抗日影视剧……”
不疯魔,不成活。“淘视界”总舵主丁海滨,分分钟都在书写只有热爱到死才能“抗战”成功的职业精神。
丁海滨来北京创业,多少带些负气的性质。
高三,临近毕业的班会上,老师问了个问题:“大家毕业以后,都想去干什么?”
“我想去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丁海滨同学的答案引发了哄堂大笑。
怎么听都很逆天。山清水秀?你是要去隐居吗?
服输,不是丁海滨的性格。相反,一股犟劲儿涌上来:为什么不可能呢?如果我做出一点成绩,买了套别墅,或在某座山的半山腰,购置了房屋,不就梦想成真了?
“我一定要做到!”这个想法,推动着他往前走。
直到今天。
丁海滨还有些逆向思维。2004年,当大家都挤破头涌向大学之时,他开始思考,大家都在挤高考这座独木桥,四年以后会面临怎样的就业压力?如果我提前走上社会,四年后的起点是不是比那些大学生要高?
他放弃了高考,选择去一家计算机学校学习。
学业结束后的丁海滨,与另外一名同学在学校的安排下结伴来到北京。
对第一份平面设计的工作,丁海滨的态度还是相当地拼。他时常从早上9点干到凌晨3点。结果却不尽美妙:一来,长期吃饭休息无规律,伤害了肠胃;二来是他觉得自己,有发展为机器人的可能。
客户的拒绝验证了他的担心,客户想招一个业务人才,丁海滨想尝试一下,客户却委婉地拒绝了他:
“你还是更适合技术类的工作。”
木讷、口才欠佳……丁海滨太明白自己当时的短板!
“要想当老板,必须先从业务做起。如果我战胜了自己的弱点,将来无论做什么,成功都不难。”这段话,从此无数次在他脑海里闪回。
2005年,离开原公司的丁海滨,栖身于北京著名的蚁族聚集区西局。这块巴掌大的地方住了几万人,四处都是自建的楼房,房间面积逼仄,每个房间仅几平米。
4月,丁海滨应聘进新公司。工作内容是会议招商,有工资加提成。新工作对他来说,充满了诱惑力。新公司里,丁海滨第一次感受到了团队的气氛,第一次接触到电视台这个人群,第一次工资加提成挣到了4000元,这一年,他也成功地,疗愈了自己不善口才的阿喀琉斯之踵。
目睹老板一个项目就能挣几十万,丁海滨想,这应该是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
然而,创业之路,并不是想象得那么平顺。投资创办的风行网络,由于回款特别慢,很快散架。想去大公司积攒经验,弥补管理经验之不足,但鸿沟又在眼前横亘:大公司=高学历。
我,只是高中学历。
仿佛是一道伤疤,令他遗憾地,停留于这扇门前。
转瞬已是2008年底。这一年,丁海滨没有停止自己对未来的思索。眼前却始终迷雾重重。直到有一天,他想起了自己第一份业务工作所涉及的行业,电视台,影视公司。电视台的人都比较好打交道,影视行业是朝阳产业。
我应该去一家影视公司做发行,因为我对电视台的组织机构和交流方式,有一定的经验。我要用三年的时间,把这个行业摸清吃透。
灵犀的光亮来得有些迟。所幸,没有错过。
那一刻,丁海滨确定了人生的方向。
2009年初,丁海滨顺利进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影视公司——长城影视。第二个影视“驿站”,是中视达公司。单身的他,恢复了以前的活力,再一次感到周身充满了力量。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发行之外,他还建立了近百个QQ群,组织行业聚会,雄心勃勃地要整合资源。一群影视圈的朋友是他“此行”的收获。在中视达,丁海滨第一次接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大单,两个月的时间挣到了2万多的发行费。
不多,对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来说,却已弥足珍贵。
资源整合的方式,似难实易。丁海滨以定期聚会的方式,召集影视圈的小伙伴们前来赴约。活动主题足够活泼好玩,加之年轻人爱热闹、爱交友的天性,使每次的活动,都嗨翻天。
“这是获取资源最好的一个方式。”丁海滨后来总结。一入这个圈子,他就雄心万丈,因他眼睁睁看见,多少金子般的机会,消逝如水。那么多电视剧,在寻找着电视台,嘤嘤求偶,与此同时,那么多电视台,在寻找梦寐以求、制作精良的电视剧。非天不赐良人,实伯牙难遇子期。
如果有一个人,愿意在中间修建一个管道……丁海滨想做这样一个“管道工”!想搭建这样促成一个融通的平台。
欲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先要目光长远。组织聚会,他与一位朋友通力合作。聚会实行AA制,每人分摊成本为数十元,那位朋友负责准备物品、餐饮,选场地,而丁海滨负责邀请圈内人,分工很明确,丁海滨头脑很清醒:“你来收钱,而我,收人脉。”
当年项羽识字,没认几个字,便不肯再学。学剑术,亦无疾而终,叔叔项梁恨铁不成钢,项羽却道:“认字,能写名字足矣;剑术,再高深也只能打败几个敌人。我要学,就学万人敌!”大英雄当如是。
生于燕赵之地的丁海滨,多少承袭了些这样的性情。
“淘视界”的命名和运作模式,有点儿向淘宝致敬的意味。从一开始做电子商务,到后来成为B2B领域的NO.1,淘宝让丁海滨和小伙伴们“膜拜”不已。致力于做影视剧的代理发行,实质上,就是将目标瞄准“影视行业的淘宝”,创建平台性质的产品。“淘视界”因此得名。
目标虽然清晰,朝着“麦加”行进的道路,却由来不平坦。
寻常的合作好说。难得的是有些电视台,相中了一些剧目,非卿不娶,这可就难为了媒婆。
如有一次某电视台对张国立及其公司出品的《爱情最美丽》极为看好,托丁海滨一定签下此片。
和大腕级公司打交道,周折是少不了的。你懂的。
丁海滨打去三次电话,次次都吃了闭门羹:第一次,“还没开机呢,我们不做。”第二次,还是“不做。”第三次,直截了当,“就不与你们合作。”
丁海滨之前与这家公司的副总打过交道。为了攻城拔寨,他不得不攀起了老交情。可惜,依然收效甚微,特别是听说地方电视台想承揽,人家不情愿。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对象再怎么“傲娇”,作为淘视界的掌门人,丁海滨趟着地雷阵,也得向前。他起草了一封短信,言辞恳切,情致殷殷,200多字,从过往的渊源说到未来的愿景,几乎就差上穷碧落下黄泉。又让电视台提高了些许价格。价格实在谈不上最诱人。
打动人的,往往是那份赤诚之心。
“好的,改天聊。”对方回信。
改天聊的结果,是合同终于落听。
2015年,淘视界在影视界声名鹊起。从2009年公司成立至今,已陆续发行了《将军》《迷雾重重》《鲜花朵朵》等热播剧。2014年,丁海滨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要说丁海滨成功有什么秘诀,好像有,又好像什么也没有。他只是从创业伊始,就打足了鸡血。最拼的那段时光,一个人恨不能有几个分身。淘视界的运营,也几经沉浮,2009年创立,2011年因资源匮乏暂时搁浅,2012年,丁海滨赴汇剧晶视补充了能量,继续再战,2012年底将淘视界剩余股份从同仁手中买回,再扬风帆……每次在屋檐下替人打工的日子,都只是为了重装上阵。这是创业者不灭的基因。
爱和激励的力量过于强大,这也是驱动丁海滨不得不玩命干的原因。他与妻子相识时,居住在不足十平米的租屋里。租屋由厨房改建。一张小小的单人床,和两个相爱的人,构成了全部。半年之后,丁海滨上网一查,呀,住厨房不好,水深火热,这才搬出了爱的栖居地,创业者的格子间。
2014年,是丁海滨来北京的第十个年头。这一年,他买了车,报考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在职研究生,专业是影视项目管理,方向是制片人方向。曾经的那个鸿沟,一直在影响着他,他一定要跨过去。
这一年,公司也确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第一次明确了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以电视剧代理发行为基础,逐步向电视剧创作方向发展。2015年,与淘视界合作的制片公司已经超过了50家,并且都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与此同时,公司开发了一款影视发行行业的数据软件,有了这套软件,对于他们的电视剧代理发行业务,可谓如虎添翼。
回想这一路走来的轨迹,用艰难险阻这个词来形容,似乎都显得平庸。也许“水深火热”是恰当不过的比喻。市场是莫测的海洋,又如熊熊烈焰,它会吞噬你,也会灼烤你。但创业者,以激情消解苦厄,闯过难关。
如果你信了,它是鸡汤;如果你不信,它是迷魂药。
但我要告诉你,丁海滨的确和他的爱人,已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北京燕郊买房。又在高碑店别墅区办公,扎下营寨。
水深火热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