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秋
学生在短短两个月以内,需要学会24个韵母,23个声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还得学会两拼、三拼法,这是刚开始小学生活的6周岁学生的学习任务。这个过程里的单调、枯燥是显而易见的。一线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兴趣”是第一位的,“寓教于乐”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在考虑让学生“乐学”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语文课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课。最近,笔者听了一些汉语拼音课,其中有些环节,我们如果能再往前想一步,效果可能会更好。
往前一步,更温情
学习复韵母“ɑi、ei、ui”时,需要让学生掌握韵母标调的规律。请看这位教师的教学片段——
师:下雨啦,咱们赶紧给“ɑi”戴上声调帽子。可是帽子只有一顶,该给谁戴呢?
生:给“ɑ”戴。
生:给“i”戴。
师:同学们有的说给“ɑ”戴,有的说给“i”戴,到底该给谁戴呢?想想在6个单韵母里,“ɑ”是什么呀?
生:(齐)“ɑ”是老大,给“ɑ”戴。
师:对,因为“ɑ”是老大,所以,声调帽子得给“ɑ”戴。跟老师一起说“有ɑ不放过”。
教者用“下雨戴帽子”这种形象化的手法,把汉语拼音韵母标调的枯燥知识讲解得生动形象,学生学习趣味浓厚,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这仅仅是从掌握知识的层面上来说的,语文课还肩负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的重任。在上述教学片段里,隐含着一种强权思想:我是老大,所以,我就拥有绝对权利。其实,在这里,我们只是稍稍欠缺了再往前想一步的智慧。我们完全可以把“下雨”的情境变换一下,比如,把“戴帽子避雨”说成“这一光荣的任务应该谁来承担”呢?这样,拼音课堂是不是显得更有意义、更有温情呢?
往前一步,更高效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一年级小朋友是难以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的,组织教学的本领在低年级课堂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拼音课一般在即将结束的时候,都会安排一个复习环节,有的是用拼音卡片,有的是借助PPT,以期通过及时的复习,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新知。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即使教师此时实施了充分的言语激励、物质奖励等小策略,仍能看到学生明显的疲惫。这其实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40分钟的有意注意,已远远超过他们能坚持的极限。
在这里,我们同样需要有再往前一步的智慧。有位教师在复习时,充分利用了PPT的强大功能,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她把要复习的韵母依次映示在屏幕上:有的是闪烁;有的是漂移;还有的是溶解……停留的时间都在5秒左右。当韵母在屏幕上映示的时候,整个教室里静悄悄的,变化的、会消失的拼音,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就担心自己没看清楚,每个学生都瞪大了眼睛,努力思考怎么读,积极地举手,收到了很好的复习巩固的效果。
拼音教学,在学生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只占很少的时间,往往我们都把它看作是认识汉字的工具。但是,拼音小课堂,教学大智慧,我们同样需要用“语文”的视野去关照它。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