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应该重视尚武精神

2015-09-25 19:24:58朱家珑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尚武精神尚武胜利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值得纪念,值得珍惜和自豪。抗日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唤醒了中华民族沉寂已久的尚武精神,则是不争的现实。

尚武精神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无论是神话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后羿射日,还是黄帝战蚩尤、商汤灭夏、武王伐纣,无不彰显赞美力量、歌颂勇武的尚武精神。春秋战国群雄并起,诸侯争霸,武力成了最重要的说服工具,尚武精神得到社会普遍推崇。汉代开疆拓土,击匈奴、破楼兰、平羌人,崇武尚武成为汉代世风中颇有特色的内容。初唐时期,更是王侯将相建功立业的黄金时代,自太宗到玄宗对外用兵赢得的一次次胜利,不仅拓展了国家疆域,还激发了文人投笔从戎、开创天下的使命,于是有了“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这样豪迈诗句。

然而曾几何时,由于科举制兴起等多种原因,中华民族尚武之风日渐式微,尚武精神逐步丧失,给整个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尤其是近代以来,饱受世界列强侵掠凌辱。清末民初之际,有识之士开始从文化精神方面,探寻国势积弱不振和国民文弱不武的社会历史根源,呼唤培养尚武风气,重塑尚武精神。比如,蔡锷1902年在《军国民篇》中,从教育、学派、文学、风俗、体魄、武器、国势等方面,归纳了中国缺乏尚武精神的原因。梁启超1903年发表《论尚武》一文,提出“立国者苟无尚武之国民、铁血之主义,则虽有文明,虽有智识,虽有众民,虽有广土,必无以自立于竞争剧烈之舞台”。陈独秀1915年在《今日之教育方针》中疾呼,“余每见吾国曾受教育之青年,手无搏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雄;白面纤腰,妩媚若处子;畏寒怯热,柔弱若病夫;以如此心身薄弱之国民,将何以任重而致远乎”。毛泽东1917年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如此种种,虽时隔百年,仍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应该看到,崇武尚武是时代的呼唤,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近年来,域外强国甚至一些周边小国,主动挑起陆地、海洋争端,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和安全,意在制造麻烦,阻碍中国的和平发展。严峻的现实警示我们“忘战必危”,具备尚武精神应当成为全民族的自觉行动,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具有保卫民族生存的意志。

“少年强则国强”,铸造学生的尚武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忧国之心、报国之志,以开蒙为根本的小学语文教育应有所作为。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长期存有重文轻武的倾向。一味重视考试、唯分数至上,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使不少学生泯灭了活泼好动的天性,沦为“学习的工具”。在注重恭敬、谦和、礼让等价值导向的同时,没有把坚毅、刚强、勇猛、冒险、进取等放到同样重要位置。支离破碎讲解、追求标准答案的教学方式,易使学生养成顺从、中庸、缺乏独立思考的性格。以史观今,着实令人担忧。改进当前教育现状,重视尚武教育,有着强烈的现实感和紧迫感:一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体育教育,养成强健体魄和坚强意志。包括近年兴起的校园足球运动,可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提升师生的运动素养,进而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推进尚武教育奠定基础。二是在教材选编上,增加能振作尚武精神、增强民族意识的内容,尤其应该为小学生量身订做一批课文,弘扬尚武文化,率先倡导实践。

正如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范源濂1914年在《今日世界大战之我国教育》中所说,“和平固甚可爱也,然惜光荣之和平,非不武之国民所得而爱之者耳”。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唯有把尚武精神转化为国家意志,用尚武之剑铸就和平之盾,才能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朱家珑,《七彩语文》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猜你喜欢
尚武精神尚武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
环球时报(2022-04-02)2022-04-02 17:16:43
对尚武精神词义的历史观察*
坚持
尚武精神不能丢(感悟)
环球时报(2018-01-06)2018-01-06 05:18:21
十九大胜利召开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11-25 10:35:17
《诗经·秦风》中战争诗的特点
学周刊(2017年21期)2017-07-01 07:45:15
中华尚武魂
晚清学人的“尚武”思想探讨
走出尚武村
小说月刊(2014年7期)2014-04-18 13:11:26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