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方+王海涛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指战员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概括地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和推动了全面全民族的抗战;坚持实行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执行战略统一下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开辟了华北敌后战场,创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对侵华日军构成了两面夹击的有利战略态势。这种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是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最后战胜日本侵略军的最佳作战模式。
抗击侵略 战绩斐然
1937年7月至1940年,八路军先是协同国民党军抗击日军的进攻,先后进行了平型关战斗、雁门关伏击战、奇袭阳明堡机场、七亘村战斗、广阳战斗等,有力地支持了忻口战役和太原守卫战。八路军与国民党军配合粉碎了日军对晋东南的两次九路围攻;为支援与策应国民党军的徐州会战和武汉战役,八路军又进行了交通破袭战。与此同时,八路军独立自主地开辟了广阔的华北敌后战场,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南、晋西北、晋冀豫、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广州、武汉失守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军事上由对国民党军进攻为主转向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等人民军队的进攻为主。八路军等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但打击了日军,而且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逆流,扩大和巩固了根据地。从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八路军进行大小战斗9625次,毙伤日军官兵129445人、伪军官兵38905人;俘虏日军官兵1074人、伪军官兵24953人;日军投诚19人,伪军反正28481人。在这一阶段,八路军创造了“四个第一”:一一五师的平型关战斗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对日作战的胜利;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奇袭日军代县阳明堡飞机场并炸毁其24架战机是中国军队地面打击日本空军的首例;一一五师在广阳战斗中生擒日军士兵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俘虏日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部队在黄土岭战斗中用炮弹炸死日军阿部规秀中将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在战场上歼灭日军的高级将领。在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八路军官兵牺牲36492名,官兵负伤62838名,官兵中毒10457名。1940年8月,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截止12月5日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攻克据点2993处;缴获各种枪5900余支(挺)、炮53门和一批军用物资。整个百团大战,八路军至少作战2170余次,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八路军同时也付出1.7万余名官兵伤亡、2万余名官兵中毒的代价。百团大战的胜利,是在中国抗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国内妥协投降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取得的,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意义。百团大战破袭华北大量的铁路和公路,拔除日伪军的大批据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耗了日军不少兵力,减轻了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的压力,有力地策应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抑制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逆流。百团大战获得社会各界人民的普遍好评和广泛赞誉,揭穿了国民党顽固派散布的八路军“游而不击”等各种谎言,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的声望!
到1940年底,八路军发展到40万人,抗日根据地上千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逐渐成为中国抗战的主力军,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坚持华北 顽强御敌
1941年至1943年春夏之交,八路军和华北抗日根据地面临着严重困难。
这一阶段,华北侵华日军更加集中主力对付八路军。1941年春,日军华北方面军下辖第一、第二军和驻蒙军等部,共11个师团、12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及1个骑兵集团,约28万人,还有伪军10万余人,在飞机的掩护下,以八路军总部和各大战略区领导机关及主力部队为重点,采取“分进合击”“铁壁合围”“捕捉奇袭”“反转电击”“辗转抉剔”等战法,进行梳篦式、拉网式、车轮式和铁滚式大“扫荡”,一次“扫荡”的时间甚至长达两个多月,兵力多达7万余人。还组织“挺进杀人队”,奔袭中共党政军领导机关,同时在根据地实行残酷的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军民赖以生存的条件。
日伪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的“扫荡”、“蚕食”及“强化治安运动”,其兵力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次数之频繁,作战手段之残暴,都是前所未有的。华北地区日伪据点密布,平原地区的公路、封锁沟、墙纵横如网。八路军各部队回旋余地缩小,衣食和军需用品奇缺。1942年华北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了三分之一,1943年八路军由1940年的40万人减少到不足34万人。干部损失很多。1942年5月在八路军总部辽县十字岭反“扫荡”的突围战斗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英勇献身;张友清等八路军和北方局的部分领导干部被俘,后在日军太原工程队被杀害;《新华日报·华北版》总编辑何云不幸中弹身亡。在这一阶段英勇殉国的有数百名团级及团以上的干部。
为扭转这种局面,巩固和扩大华北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华北军分会、八路军总部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制定的方针、政策,结合华北对敌斗争的实际,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并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反“扫荡”、反“蚕食”、反“强化治安运动”的斗争。八路军紧紧依靠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实行主力军、地方武装和民兵、自卫队三结合。各部队采取精兵主义,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化,地方武装群众化,抽调大批精干部队充实到各区、县,普遍加强人民武装建设,带领民兵和自卫队,发挥与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的政治优势,创造了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和水上游击战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游击战争的作战方法,取得了潘溪渡战斗、黄崖洞战斗、宋庄战斗、田家会战斗、甄家庄战斗、韩略村战斗和沁源围困战、冉庄地道战、五丈湾地雷战等的胜利。1941年6月至1942年5月,八路军对日作战次数12221次,毙伤日军50306人、伪军33526人,俘虏日军284人、伪军17914人,投诚、反正的日军16人、伪军4306人。1942年6月至1943年5月,八路军对日作战次数22735次,毙伤日军55637人、伪军62405人,俘虏日军296人、伪军31457人,投诚、反正的日军23人、伪军4728人。
在这一阶段,八路军各部队在各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坚决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军事斗争为中心,发挥党政军民的整体力量,形成对敌斗争的合力,粉碎了日伪军的一次次“扫荡”。其中,1941至1942年,八路军粉碎日伪军1至7万人的“扫荡”达24次。同时打击了日伪军的“蚕食”活动和“强化治安运动”。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站稳了脚跟,坚持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并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第三次反共逆流。
战略反攻 赢得胜利
1943年夏秋之交至1945年9月,是八路军开始局部战略反攻和大反攻阶段。从1943年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盟国军队在欧洲战场、非洲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陆续转入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以美国军队为首的盟军在亚洲、太平洋战场发动了战略进攻。同年2月至8月,相继攻占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突破了日军的内防御圈。为扭转被动局面并摧毁中国南部的中美空军基地,日军中国派遣军在1944年4月发动“一号作战”。这一作战起始河南、中经湖南、直至广西广大地区。中方将此次作战通称豫湘桂作战。日军虽达到部分作战目的,但同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在这次作战中,部分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激烈抵抗,不少官兵流血牺牲。多数部队却一触即溃,甚至不战而退。致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20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丧,郑州、洛阳、长沙、衡阳、桂林、柳州等146个大小城市陷入敌手。对此,国内各界和美、英等盟国均感震惊和失望!
与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对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经过长期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战胜了严重困难,提高了军政素质,积极主动地向日军发起攻击,日军在华北敌后战场逐渐失去了主动权,八路军已在不少地区逐渐占有优势。以第一二九师发起的林(县)南战役和冀鲁豫军区实施的卫(河)南战役为标志,八路军首先揭开敌后战场战略反攻的序幕。各部队乘日军兵力不足、顾此失彼的有利时机,从1944年春至1945年夏,持续向日伪军进行攻势作战。1944年攻势作战中,八路军进行大小战斗近2万次,大的进攻战役50次,粉碎日伪军1000人以上的“扫荡”68次,歼灭日伪军15.5万余人,争取伪军2万余人反正,攻克县城22座、据点2348处,解放国土14万平方公里、村庄1.2万个、人口1800余万,恢复和扩大了华北抗日根据地,部队发展到50.7余万人。1945年春、夏攻势作战中,八路军各部队又歼灭日伪军12.5万余人,恢复县城59座,扩大抗日根据地14.8万余平方公里。
八路军战略大反攻始于1945年8月,至10月10日基本结束,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共歼灭日伪军20.1万余人,收复县城200余座,使华北和东北的大片国土获得解放。
历史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八路军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华北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华北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的战略基地和战略后方。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八路军抗击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一的兵力,同日伪军作战约10万次,消灭日伪军125万余人,缴获长短枪45万余支、轻重机枪7400余挺、各种炮1280门。八路军伤亡34万余名指战员,其中牺牲的团级(含)以上干部700余名。这些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光辉史绩,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抗日战争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做出的重大贡献!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不断发展壮大。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只有4万余人,到1945年底发展成为拥有102万余人的大军。
八路军在抗战中能够做出如此重大贡献且自身获得巨大发展原因何在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是八路军建设的根本原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时期,八路军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挫败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图谋吞并八路军和其他人民军队的言行,既与国民党军协同作战共同抗击日军,又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为此,中共中央书记处首先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军委前方分会(又称十八集团军军分会、华北军分会)和各师的军政委员会,实施对部队的领导;其次,拒绝国民党派其党员到八路军中当干部的要求;再次,先后恢复了政治委员和团(含)以上部队设立政治机构的制度,保证了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在部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在党内军内开展既反对“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主张,又反对少数人不愿接受党的领导、发展个人英雄主义、以接受国民党委任为荣耀的新军阀主义倾向的斗争。这个问题的及时解决,对抗战的胜利发展和保证共产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1942年9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还作出新的规定,八路军除接受军队系统自上而下的领导外,还必须接受所在地党委的一元化领导,从组织上保证了全党全军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八路军不断加强政治工作,适时进行整训,全面加强部队建设,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从制度建设上保证了军队的发展。
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原则。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只有全民族投入抗日斗争,抗日力量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坚持持久战争,才能争取最后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八路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的模范执行者。八路军不计前嫌,顾全大局,共赴国难。在华北地区,八路军积极主动地与国民党军友好合作,协同作战。同时,对国民党顽固派限制八路军发展,制造军事摩擦等倒行逆施,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定不移地实行民族团结、抗战到底的方针,不断克服破坏团结和抗战的负面因素。军事方面,坚决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原则,即坚持依照情况使用兵力的自由;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组织抗日武装的自由;执行国民党统帅部战略规定的自由;坚持依靠山地和不打硬仗的自由。发展方面,不受国民党的限制、不要委任,独立自主地放手发展军队。由于正确地处理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统一性和独立性的关系、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八路军得到发展壮大,华北敌后战场得以开辟和发展,华北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和扩大,坚持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创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坚持抗日的根本保障。建立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八路军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游击战争是旷日持久之战争,加之敌强我弱和由此产生的战争之长期性和残酷性,没有根据地是无法想象的。所以,建立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生存发展和坚持长期抗战的前提与保障。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有了这一基地,八路军进可攻、退可守,就能立稳脚跟,长期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与驱逐敌人。
在创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过程中,八路军反对流寇思想,牢固树立巩固的根据地观念,坚决实行以创建华北抗日根据地为主的方针。先山区后平原,“巩固地向前发展”。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广大、巩固的根据地作依托,抗日游击战争是不能长期坚持和发展的,八路军的发展壮大和取得最后胜利是同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分不开的。
当然,八路军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认为,以上三个关键点是根本,是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华北抗日根据地群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经验,是对八路军发展壮大历史过程的抽象说明和理论概括。
(责编 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