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伟政
漆树原产中国。我国漆树栽培利用有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漆树是我国重要的特用经济树种,主产生漆,有防腐、耐湿、耐酸、耐高温、干燥结膜快、不易氧化、绝缘性强等优良性能,它是天然涂料。果皮可以提取漆蜡,种子可以榨油,漆蜡和漆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主要优良品种简介
漆树是漆树科漆树属树种。落叶乔木,树皮初呈灰白色,较光滑,老则浅纵裂。枝内有乳白色漆液。羽状复叶,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全缘,背面脉上有毛。腋生圆锥花序疏散下垂,花小,淡黄绿色。核果扁肾形,淡黄色,光滑。花期5~6月;果9~10月成熟。
漆树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木漆,即野生的山漆树,另一类是小木漆树,即人工栽培的家漆树两个品种(类型)群。
大木漆树类。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中山地区,低山地区也有分布。树干高大,树皮较厚,生命力强,耐寒;寿命较长,一般可活 50年以上。大木漆树的分枝多水平伸展,节间长;当年生小枝较光滑;叶片色较浅、质薄,叶背脉上疏生绒毛,花多为黄白色或淡黄色;漆籽一般较饱满,果形小,长宽近相等。
小木漆树类。大多数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中山地区也有小量分布。小木漆树一般树形低矮,寿命较短。小木漆树的分枝一般较上倾,节间较短,当年生小枝密生绒毛。叶片色较浓,质厚而较绵软,叶背脉上密被绒毛,花多为黄绿色或黄色。漆籽一般多皱纹,果形大,多数宽大于长。
主要家漆树品种:
大红袍。树高约10米左右,树冠伞形,树皮灰褐色呈纵向开裂,裂纹紫红色,树龄愈大,红色裂纹愈多,故名。漆籽黄绿色,结实量少或不结实。该品种皮厚,流漆快,产漆多,开割早,7~8年即可割漆,可割15年左右,漆液色艳质好。常分布于海拔 1000米以下的山麓、田边和路旁。
高八尺。树高大,树冠尖塔形,主干分枝点高达3~4米。树皮灰白色,纵裂纹浅, 裂口不显红色或稍带浅红色。漆籽暗黄色,结实量大。寿命长,耐割漆,一般10~15年生可开割,可割20~30年。树皮薄而较硬,产漆不如大红袍,但树干端直,可兼作用材树种,大多数生长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区。
贵州漆。树形高大,树冠宽阔,主干分枝点约2.5米。皮具浅裂纹,裂口土红色或杏黄色。漆籽暗绿色。树皮较厚而松软,流漆多,质量较好,树龄10年左右即可开割。寿命较长,可割25年左右。这种品种多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下山地。
火子。树形矮小,主干分枝点高约0.7~0.8米。树皮麻灰色,裂纹显红色。树皮会自然裂开,到处流漆,使树体呈铁黑色,故又称“铁壳树”。其漆液的年产量和漆分值比上述所有家漆品种均高。一般树龄5~6年即可割漆,但寿命短,不足10年,不耐割。结籽少或不结籽。
二、选地
漆树喜光,不耐庇荫,喜生长于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温暖而又湿润的环境。我国漆树的中心产区,极端最低气温-10℃左右。漆树对土壤的酸碱度适应较强,一般在pH4.5~7.5之间都能生长。但在酸性土壤上漆树生长较慢,割漆较晚,而漆的质量较好;在钙质土上漆树,生长较快,割漆较早,但漆的质量不如酸性土壤上的。一般选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坡,微酸性壤土,土壤质地应选沙土、沙壤土、轻壤土及中壤土。瘠薄土壤或排水不良的背阴山谷,漆产量少,质量亦差。土壤过于粘重,容易引起烂根,亦不宜栽植漆树。地形地势上应选丘陵和山地,海拔800米以上可栽大木漆,但小木漆一般宜在海拔1200米以下造林。
三、整地
山地整地,一般采用水平梯土整地、撩壕整地及鱼鳞坑整地。最好修建梯土,以利管理和今后割漆。
漆树为喜光树种,且树冠、根系都较发达,栽植不宜过密,应根据品种特点、土壤地形条件等来确定合理密度。一般小木漆株行距为2米×3米、2.5米×3米,大木漆株行距3米×3米、3米×4米。坡地上造林,直行稀,横行密,以利水土保持。
结合整地施基肥,每穴内施入土杂肥2.5~5公斤、饼肥0.2公斤,过磷酸钙0.2公斤及火土灰等,与穴土拌匀备栽。
四、栽植
漆树造林季节以晚秋和早春为宜。采用裸根起苗栽植。
栽植时将肥与土搅匀,然后将苗木置于穴内,使根系舒展,再逐层加土踏实,浇足定根水,最后覆盖一层细土,以减少水分蒸发,利于成活。
漆树可造纯林,大面积造林时应考虑造混交林,可与杉木行间带状混交,以减少病虫害。
五、整形
采漆为目的的漆树一般不需特别整形修剪,适度的修枝促进林木生长,枝叶繁茂,以达丰产目的即可。为了便于割漆,在培育树形时,保证其形成有中心干形树体,并使树干生长较直。要注意漆树林在抚育中尽量避免损伤树木而造成流汁,影响生长。
六、施肥
幼树阶段,适当施肥促生长,开割以后也须松土施肥。在农家肥充足,且运输实施可行的情况下,可于冬季或早春施肥1次,每株施肥量按树的年龄大小定。幼年树每株施厩肥20~30公斤,成年每株施30~40公斤,施肥时每株加入过磷酸钙2~3公斤效果更好。 当厩肥来源不足时,可用高效饼肥替代,小树每株施1~2公斤,大树每株施2.5~5公斤。也可于春、夏季施用化肥,幼树每株施尿素0.1~0.3公斤,成年大树每株施0.5公斤。
七、中耕除草
幼树阶段,每年须中耕除草,一般林分每年春、夏季中耕除草1次,将杂草晒干后埋于根际附近作肥料。中耕的方法,多采用刨树盘的方法,刨的深度以10~15厘米左右为宜。成年树成林后每隔2~3年对林地深翻一次。
八、水分管理
定植的头3年应注意灌溉,特别是夏秋高温干旱时进行灌水保成活,成林以后则每次追肥后必须灌水。一般情况可不必灌溉。
九、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漆树的病虫害主要有漆树毛毡病、漆树膏药病、漆树褐斑病等。endprint
(1)漆树毛毡病。主要危害苗木和幼树,叶、芽、嫩茎等被侵染后,变为畸形,如腋芽变为鸡冠形,顶芽成棒状,叶背面凹陷,表面突出,若毛毡状。防治方法:要结合杀螨,发芽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杀越冬螨;6月份发病初期用20%螨卵脂800~1000倍液,或25%倍乐霸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洒。带螨苗木要烧掉,不从有毛毡病的植株上采根育苗。
(2)漆树膏药病。本病的发生与立地条件、生长状况与介壳虫相关。主要危害漆树的枝干,影响植株生长乃至死亡。防治措施: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保证林内通风透光,以免林内过分阴湿。注意防治介壳虫,喷雾是防治蚁类常用方法,用内吸性药剂,注意抓住防治最佳时期,只有在若虫盛孵期,最好是第一代若虫盛孵期,防治效果才好,所用农药种类较多,如有机磷乳油有40%杀扑磷1000~1500倍液,48%乐斯本1000~2000倍液,50%马拉松10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等。还可用刷子蘸农药直接涂在有虫的枝上,如在休眠期涂95%机油乳剂(或99.1%敌死虫乳剂)100~150倍液。95%蚧螨灵(机油乳剂)150~200倍液,45%结晶石硫合剂50倍液等。
(3)漆树褐斑病。主要危害叶部,严重时可使树叶枯黄脱落,影响树木生长和生漆的产量。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注意漆割方式,勿割太狠,注意栽培抗病品种,大红袍易感此病。8月份前后可喷50%的退菌特10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 ~800倍液。
2、虫害防治
漆树虫害主要有漆树金花虫、漆蚜、梢小蠹、天牛等。
(1)漆树金花虫。1年1代,以成虫在杂草、枯枝落叶、石块土隙中越冬,次年4~5月漆树发芽后,成虫出来危害并产卵于叶背,幼虫孵化出来多在叶背取食危害,约1个月左右,在土内化蛹,蛹期半个月,8、9月间成虫潜伏越冬。防治方法:成虫期利用其假死性 可震动树干,使其坠落而扑灭之,也可在冬前于树下铺草,诱集成虫越冬,次年成虫活动前 加以烧毁。幼虫可用50%二溴磷乳剂1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
(2)梢小蠹。寄居漆树枝条,使枝条枯死,影响树木的生长。防治方法:发现被害后及时防治,还可人工剪除被害枝,集中消毁。
(3)天牛。蛀干危害,主要危害衰弱树和成年漆树。特点是危害隐蔽,发生周期长, 初期不易发现,一旦发现则树木已濒临死亡。防治措施:主要采用营林措施,促进林木健壮生长,如加强肥水管理。发现危害时,可人工捕杀和药杀结合,如人工捕杀成虫;成虫产卵期(5月~6月间)用铅丝刷刷产卵痕刺杀卵或初孵幼虫;用钢丝从虫孔钩杀幼虫,或放入蘸有50%敌敌畏乳油30~50倍液的棉花团,或放入1/4片磷化铝,然后用泥封住虫孔,进行药杀。
十、漆液采割
生漆是由漆树乳汁道中产生和贮存的乳汁状液体。漆树的乳汁道遍布于漆树体内的各个器官中,但以漆树主干韧皮部分分布最多,从横切面看,一般成年树每平方毫米有乳汁道3~6个,漆树生长到一定年龄后,树皮增厚,乳汁道发育完全后才能进行割漆。
漆树开始割漆的树龄因品种、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早的5~7年生就可开始割漆,迟的要到10~15年生后才能开割。但漆树开始采割的树龄,主要是根据树干直径来决定,胸径达15厘米以上开割比较恰当。
漆树采割季节因各地区气温高低而略有迟早,气温高的地方,“夏至”开割,“霜降”停刀,可延续120天。气温较低的地方,一般在“小暑”开刀,“寒露”收刀,历期约90天。一般均须每隔4~7天割1次,全年采割12~20次(刀)。初开割的漆树,以1~3个割口为宜。随着树干的增粗,可以逐年增加割口。一般应将树干分为2~4个割面,每年更换,轮流采割。每一个割面上的割口要排在同一直线上,割口相距50~60厘米,第一个割口距离地面16厘米左右,除生长特别旺盛的漆树外,一般均为隔年采割。
割漆方法从割口形状可分为斜口型和V 口型两类。
斜口型是在选择好的割口位置上,开一条长7~10厘米呈45°的斜线,以后每次割漆在原割口上下各轻拉一刀,只能割至韧皮部,不能伤木质部。割口经多次采割后,即形成“画眉眼”形状。
V字型是在距地面20厘米处割V字割口,V字两刀斜度一般为40°~45°,长度因树干粗细而定,一般为7~10厘米,以后相隔4~7天采割1次,沿V字形上下两侧共割4刀,先割上刀,后割下刀,但割口较宽较长,伤口愈合慢,一般隔3年才能再开刀。陕西各地推广“牛鼻型”采割法,这种割口是将V字形割口中间不割断,留一条上宽2厘米,下宽l厘米的营养带。这种口型愈合较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