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八针配合头部阿是穴留针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研究

2015-09-25 08:52罗建昌郎伯旭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颈源头痛颈椎

罗建昌,郎伯旭

(1.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2.台州市立医院,台州 318000)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它好发于中年人群,并以女性多见。Pfaffenrath和Kaube在1990年报道,女性颈源性头痛的患病率至少为男性的2倍[2]。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采用“项八针”治疗上颈段疾病和相关疾病,取得了很好疗效[3-5]。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对颈源性头痛的针刺对症治疗,通过仔细体格检查,找出潜在的阳性反应点并进行积极治疗,对此我们进行了相关的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台州市立医院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源性头痛患者,共收集10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因各种原因未完成治疗者5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依从性不好剔除3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完成治疗但随访阶段失访者3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最后共完成收集病例 89例(治疗组 45例,对照组 4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诊断标准[6]。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会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6~70岁;③病程在1个月以上;④签署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有癫痫、中风或其他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史或精神病史;②有精神病史,或正在服用抗精神分裂或抗抑郁药物者;③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者;④某些特征人群(如孕妇、妊娠期患者、吸毒者等);⑤颅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如颅内感染、脑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⑥因其他慢性疼痛而服用止痛药每个月超过3 d者;⑦正在接受激素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取穴

项四花穴(风池与风府穴之间的中点上 0.5寸、下1寸,左右共4穴),双侧风池及风府、大椎穴;头部阿是穴,单侧头痛取头部压痛点 3~6穴,双侧头痛则取双侧。

2.1.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伏坐位,暴露后颈项部,用 75%乙醇棉球消毒针刺部位;根据患者体型,风池穴向对侧眼睛方向斜刺1~1.5寸,大椎穴斜刺0.5~1寸,风府穴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项四花穴直刺1.2~2寸;以上穴位行平补平泻法,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并在项四花穴接SDZ-Ⅱ型电针仪(选连续波,频率10 Hz,强度以患者忍受为度)。头皮针平刺0.5~1寸,留针6 h,余操作同体针。

2.1.3 疗程

隔日治疗1次,每星期3次,共治疗2星期。

2.2 对照组

2.2.1 取穴

取患侧颈椎夹脊穴(3~4穴),双侧天柱、风池、玉枕穴,患侧列缺、太冲、足临泣穴。

2.2.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伏坐位,暴露后颈项部,用 75%乙醇棉球消毒针刺部位;根据患者体型,颈夹脊穴、天柱穴采用直刺进针 1~1.5寸,风池穴向对侧眼睛方向斜刺1~1.5寸,玉枕穴采用针尖向下平刺0.5寸,太冲、足临泣穴采用直刺 0.5~0.8寸,列缺穴向肘部斜刺0.2~0.3寸,行平补平泻法,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颈夹脊穴接 SDZ-Ⅱ型电针仪(选连续波,频率 10 Hz,强度以患者忍受为度)。

2.2.3 疗程

隔日治疗1次,每星期3次,共治疗2星期。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头痛程度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采用一条长10 cm直线,两边分别标上“不痛”和“最痛”。让患者标出自己疼痛的位置,以表示疼痛强度,从起点至记号处的距离长度也就是疼痛的量。观察者用带有刻度的直尺测量数字。标记位置≤2 cm,计1分;标记位置2.1~4 cm,计2分;标记位置4.1~6 cm,计3分;标记位置6.1~8 cm,计4分;标记位置8.1~10 cm,计5分。

3.1.2 头痛持续时间

在评价时间点的前3 d内,记录患者每次头痛持续的时间(h),其计分标准如下。①无头痛,计0分;②头痛时间≤2 h,计1分;③头痛时间2.1~6 h,计2分;④头痛时间6.1~24 h,计3分;⑤头痛时间>24 h,计4分。最后计分为每次分数相加之和。

3.1.3 头痛频率

患者在评价时间点的前3 d内头痛发作的次数,积分标准如下。①无头痛发作,计0分;②头痛发作1次,计1分;③头痛发作2次,计2分;④头痛发作3次,计3分;⑤头痛发作大于3次,计4分。

3.1.4 头痛积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计分法[8]对头痛程度、每次持续时间和每星期头痛频率进行评分,3项评分相加为头痛积分,即头痛积分=头痛程度评分+每次持续时间评分+头痛频率评分。

3.1.5 颈椎活动度(ROM)评分

参照ROM评分标准[9],患者根据自己颈椎的功能活动情况进行评分。

3.2 疗效标准

总体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及相关文献[8,10]制定如下。

改善率计算采用尼莫地平法[11],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治愈:头痛积分改善率≥90%。

显效:头痛积分改善率为50%~89%。

好转:头痛积分改善率为20%~49%。

无效:头痛积分改善率<2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3和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学处理,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各样本率间比较釆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釆用Ridit分析。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头痛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头痛VAS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星期后、2星期后和疗程结束后 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除对照组在治疗 1星期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头痛VAS评分比较 (x ±s,分)

3.4.2 两组患者不同评价时间点头痛积分比较

两组头痛积分组间比较,治疗1星期后、2星期后和疗程结束后 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各时间点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评价时间点头痛积分比较 (x ±s,分)

3.4.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颈椎ROM比较

两组颈椎ROM组间比较,治疗1星期后、2星期后和疗程结束后 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除对照组在治疗 1星期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颈椎ROM比较 (x ±s,分)

3.4.4 两组治疗1星期时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根据治疗 1星期后头痛积分,把疗效分为有效(头痛积分改善≥20%)和无效(头痛积分改善<20%)两种,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 26例(57.8%),无效19例(42.2%);对照组有效5例(11.4%),无效39例(88.6%)。两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5 两组治疗结束时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2星期共6次后结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两组总体疗效经Ridit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结束时疗效比较 [n(%)]

3.4.6 两组1个月随访时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 1个月后进行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1%。两组1个月随访时总体疗效经Ridit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表6 两组1个月随访时疗效比较 [n(%)]

4 讨论

颈源性头痛的概念由Sjaastad于1983年首次提出[12],之前此种头痛曾被称为“神经性头痛”、“枕大神经痛”等。现代医学对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认为其主要因为颈部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造成炎症因子堆积,刺激相关神经纤维从而引起头痛。近年来随着对颈神经解剖及其末梢的中枢传入机制的研究,逐渐认识到高位颈神经(C1-C4)与颈源性头痛关系密切,并形成了一定的共识[13-15]。

从项八针的取穴我们不难发现,除大椎穴外其余7穴正分布于上颈段,故可对局部产生治疗作用。如郎伯旭等[16]针刺寰枕筋膜区域的穴位为主治疗寰枕筋膜挛缩引起的后枕部痛,认为通过针刺及电针刺激,有效地消除粘连,松解挛缩的环枕筋膜,从而消除对局部神经的刺激。他们进一步研究[3]认为针刺项八穴可有效调节相互拮抗的上颈段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环枕筋膜的张力,使紧张、挛缩、粘连的软组织得以松解,恢复力的平衡,促进局部炎症因子的吸收,从而减少或消除对相关神经纤维的刺激,达到治疗目的。同时,以上颈段取穴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亦十分普遍。如姚旭[17]选取“项四穴”(天柱、风池、完骨、天牗)为微调组方穴,佘瑞平[18]取颈枕八穴,梁树艺等[19]取上颈部刺络拔罐为主,谢兴生等[20]齐刺风池穴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均取得了良好疗效。虽然他们所用方法各有不同,但都同时选择了上颈段特别是枕下三角区域为治疗重点,正是基于对颈源性头痛发病机理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选择。

颈源性头痛病因虽然在颈部,颈部的治疗固然重要,但笔者又十分重视对头痛的局部治疗,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认为颈源性头痛的“本”是颈项病变,“标”是头痛。项八针以治疗颈项病变为主,为“治本”;头部阿是穴留针则以直接治疗头痛为主,为“治标”;两者配合,体现了“标本同治”的治疗思想,目的是提高临床疗效。通过针刺阿是穴,并施以适当的手法,引导“气至病所”,直接抑制疼痛反应[21]。同时我们又采取了相对久留针(6 h)的方法,留针对神经活动是良性刺激,并保持了良好的刺激状态,提高了神经冲动的敏感性,有利于经气的激发,达到了有效的刺激量,从而提高了疗效,充分体现了轻进针、微刺激、久留针以保证刺激量的思想[22]。

从治疗结果来看,首先项八针配合头部阿是穴留针能明显改善头痛症状,其头痛VAS评分和最后的头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常规取穴针刺治疗比较,头痛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后者。其次两组颈椎活动度评分结果比较显示,治疗结束及1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最后根据总体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1%;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项八针配合头部阿是穴留针疗效仍优于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同时为了显示两组的治疗效率(或起效速度),我们在治疗1星期后,根据患者的头痛积分,暂时把患者分为有效(头痛积分改善≥20%)和无效(头痛积分改善<20%)两种,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26例(57.8%),对照组有效5例(1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项八针配合头部阿是穴留针治疗颈源性头痛起效迅速。

综上所述,项八针配合头部阿是穴留针治疗对颈源性头痛的头痛症状、颈椎活动度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近、远期疗效优于常规取穴针刺治疗,且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起效速度。但是其治疗的相关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头部阿是穴留针治疗的相关机理有待进一步挖掘。

[1] Page P. Cervicogenic headaches: an evidence-led approach to clinical management[J]. Int J Sports Phys Ther, 2011,6(3):254-266.

[2] Antonaci F, Fredriksen TA, Sjaastad O. Cervicogenic headache:clinical presentati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J].Curr Pain Headache Rep, 2001,5(4):387-392.

[3] 郎伯旭,金灵青.针刺项八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0):890-892.

[4] 罗建昌,郎伯旭,金灵青.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4,26(7):13-16.

[5] 李冰,罗建昌,郎伯旭.针刺配合头皮阿是穴留针治疗枕大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1):1044-1045.

[6] Bogduk N, Govind J. Cervicogenic headache: an assessment of the evidence on clinical diagnosis, invasive tests, and treatment[J]. Lancet Neurol, 2009,8(10):959-968.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6-37.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6(5):69.

[9] Bogduk N, Mercer S. Biomechanics of the cervical spine. I: Normal kinematics[J]. Clin Biomech(Bristol,Avon), 2000,15(9):633-648.

[10] 王乐.不同频率电针对颈源性头痛实证型作用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11] 洪雨.辨证分型治疗偏头痛多中心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

[12] Sjaastad O, Saunte C, Hovdahl H, et al. Cervicogenic headache. An hypothesis[J]. Cephalalgia, 1983,4(3):249-256.

[13] 李义凯,钟世镇.颈源性头痛有关的神经解剖学分析[J].中国中医伤科杂志,1996,4(5):54.

[14] Radanov BP, di Stefano G, Schnidrig A, et al. Role of psychosocial stress in recovery from common whiplash[J]. The Lancet, 1991,338(8769):712-715.

[15] Silverman SB. Cervicogenic headache: interventional,anesthetic, and ablative treatment[J]. Curr Pain Headache Rep, 2002,6(4):308-314.

[16] 郎伯旭,方震宇,柳新瑞.针刺配合手法治疗环枕筋膜挛缩综合征100例[J].中国针灸,2003,23(5):258.

[17] 姚旭.基于解剖微调穴位组方温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评价[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

[18] 佘瑞平.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0,20(6):332-334.

[19] 梁树艺,范洪力.上颈部刺络拔罐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 53例[J].福建中医药,2009,40(5):30-31.

[20] 谢兴生,尹利华.齐刺风池穴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 90例疗效观察[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7):37-39.

[21] 章小平,林雪霞,李海朝.阿是穴止痛机理的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7):57.

[22] 许荣正.对头针久留的再认识[J].江苏中医药,2002,23(8):33-34.

猜你喜欢
颈源头痛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头痛应该灸哪里?
以“四天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验案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头痛与口疾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远离头痛的困扰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