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电业的沉沦

2015-09-25 03:16赵海均
新产经 2015年8期
关键词:松下索尼供应链

文 / 赵海均

“日本家电”这个标志着全球传统家电产业最高端、最优秀、最有保证的代名词,正不可遏制地滑向“死亡”,在不久的将来,全球家电业巨头中或许不再有松下、索尼和夏普等日本商号。

当年以液晶电视闻名天下的夏普公司,在2015年5月底发布2014年财年报告,整个集团亏损高于预期2223亿日元(约18.6亿美元)。

实际上,不只夏普,索尼、松下、日立、东芝、三菱、日本电气等曾经显赫一时的日本家电代表性企业,近年来相继陷入经营困境。有媒体大胆预言,“日本家电”这个标志着全球传统家电产业最高端、最优秀、最有保证的代名词,正不可遏制地滑向“死亡”,在不久的将来,全球家电业巨头中或许不再有松下、索尼和夏普等日本商号。

曾几何时,家电业是日本经济神话的最重要代表。日本的四大经营之神里有两位(索尼的盛田昭夫和松下的松下幸之助)都是以家电起家的。从昔日家电行业的风向标到如今的落寞退场,日本家电品牌的变化令人唏嘘。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本家电企业在经历一番兴衰变故,特别是败走中国市场之后,对这句话应该有了深切的体悟。

日本家电这颗昨日巨星缘何陨落?原因错综复杂,既有日本家电企业战略决策失误,也有生不逢时,遭遇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经济产业格局变化,以及具有后发优势的美韩中等海外家电企业的全面夹击等因素。但核心集中表现为日本家电企业技术上的保守与孤傲以及管理模式的固化和迷失。

技术封闭保守

日本是个有骄傲资本的民族,它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了西方电器制造技术精华,凭借精益求精实现技术赶超。但日本这位在技术上得了120分的学生,并未习得西方企业创新精神的精髓,也未习得美国以一个支点撬动世界的本领。在自卑与自信间反复徘徊的日本,向西方学习并实现技术赶超后,再度于自己周围筑起高墙,以防外界窥视自己的技术秘密。在技术变革迅猛、国际合作紧密的今天,企业一旦将自己与世界隔绝,其创新力、洞察力、市场适应力必然下降。美国以苹果公司为样本给日企上了生动的一课,当然旁听的也包括中国和韩国企业。

“技术的索尼”曾是对日本家电产品握有大量居于全球前列技术专利的形象概括,但最近几年,日系家电在技术上的保守和创新能力的式微却是有目共睹。以电视机为例,在从笨重的CRT过渡到轻薄的平板电视的时代,按照技术开发能力,索尼本应该在10年之前就推出平板电视,但是由于长期在是否要投资平板电视上犹豫不决,直到2003年索尼才和三星合资成立了液晶面板厂,但显然已经落后于对手。无独有偶,在一意孤行地固守等离子战略后,松下在市场消化能力不足的巨大压力下才不得不被迫转向以液晶为主,但是这种转变来得太迟,以致到2011年初松下才明确表示必须调整产品策略,成为全球彩电企业中最后一个转型做液晶的企业。

而由于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内容、应用和操作简单性,日本企业的技术竞争优势正在变得越来越微不足道。

日本企业以往主要进行硬件和设备创新,它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无人能敌。但目前的问题是,全球创新的主要动力已经从硬件转移到了软件、系统和解决方案等领域。日本当前的疲弱根植于其传统优势专守即“制造的艺术”,专注于硬件的改进。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曾经是日本电子设备生产商的最主要竞争优势,它推动了日本的电子公司竭力生产常常是世界上最薄最小的产品或是推出其他渐进的技术进步,但它们忽视了人们真正关心的因素,例如产品的设计和使用的便利度。

同时,某种程度而言,由于历史上长期奔跑在全球家电技术的前列,日系家电形成了一种傲视对手的王者思维,以致低估其他国家家电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事实上,韩国三星等企业不仅在研发投入上追赶着索尼,而且最近10多年三星果断地从其他国家或公司引入技术,并最终成就了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以致三星如今不仅在液晶电视生产方面令日系家电望尘莫及,而且其即将推出的大画面OLED电视更令日本企业自愧弗如。同样,一直对日资品牌保持着较强技术依赖的中国空调企业,在最近10年自有技术开发能力出现飞跃式进步,如今中国一线空调企业已彻底摆脱对日资企业的依赖。

管理固步自封

在技术态度上日渐趋于保守的同时,日本家电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也游离于全球产业分工之外。在信息技术革命条件下,工业生产发生了两大嬗变,即工业产品的复杂化和工业产品寿命的缩短。复杂化是指为使产品具有信息功能需要装载计算、记忆、通讯、能源、机械、显示、操作等一系列系统,工业制品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密。产品寿命的缩短是指受半导体按“摩尔定律”不断高速进化的刺激,产品更新越来越快,产品寿命越来越短。为应对寿命缩短,制造商需要简化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流程,提高从开发到市场投入的速度。然而复杂化却使得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越来越烦杂。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无法解决工业生产的新课题,全球供应链新模式应运而生。

在全球供应链模式下,企业开始放弃囊括从开发到市场投入所有环节的商业模式,将经营资源集中到核心部门,通过全球供应链进行企业间的分工和合作,以此减轻投资压力,压缩开发和生产的时间。全球供应链的根本特征是模块生产方式,模块生产方式将需要交换的隐性知识压缩到最小,节省了大量的信息交换成本和时间,大幅度提高了企业间分工合作的效率。这种不问资本关系,不问企业国籍的全球供应链具有极高的柔软性,使组装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选择模块供应商,促进了模块的高性能化和低价格化。

反观日本家电企业的模式却依然是“垂直内包式”,即将从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最终产品组装的供应链尽可能地控制在企业集团内部,这种以企业集团一己之力对抗全球供应链的做法,不仅造成了生产规模的局限和开发成本的高昂,而且其极强的封闭性带来了企业交易关系的僵硬化,零部件企业也很难在协作体系之外开拓市场,同时也限制了组装企业对零部件制造商的选择。因此,相对不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可以说是导致日系家电失利的根本原因。

当然,如果说从目前的困境就认为日本电器业已经完全过时也有些言过其实。比如松下,尽管受困于电视机,其依然是世界第二大(仅次于美国通用电气)的电机制造商。索尼本身涉及领域很多,亏本的多,赚钱的也不少。在精密仪器制造和芯片这一领域,日本企业还拥有较大的优势。即使是目前势头正旺的三星,其多项专利权也在日本企业手里。

日本经济的底蕴不可小视,其制造业的研发能力、品牌力等,还是高出中国、韩国企业一个级别。世界上的主要高科技产品,几乎都有一些关键零部件或重要材料只有日本某个或某几个企业做得最好。日本电子企业不一定会长期亏损下去,可能是转型调整期的暂时现象。

但新一轮竞争中,日本家电企业能否“咸鱼翻身”,重振昔日家电王国的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松下索尼供应链
松下压缩机(大连)有限公司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索尼微单TM相机编年册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M4/3多面手新选择 松下GX9(搭配12-32mm镜头)
索尼VPL-VW878正式公布
如此小却如此广索尼FE 12-24mmf/4 G
大三元的最后一员 索尼FE 16-35mmf/2.8 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