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热爱博物馆的朋友们

2015-09-25 07:48
天津人大 2015年10期
关键词:福克纳海明威博物馆

赵 玫

献给热爱博物馆的朋友们

赵 玫

我从小生长在剧院里,父母是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编剧和导演。在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中,那时候我着迷的就是眼前不断拉开或关闭的紫绒帷幕。舞台上斑驳的故事和纷杂的人物就像神奇的魔盒,为人们铺展开斑斓的色彩,或者这就是我为什么会迷恋博物馆的初衷。

一直觉得文学不是单一的形式,而是能与其他艺术门类相通的共同体。所以在写作中,我总会不知不觉地陷入譬如戏剧、绘画、音乐或电影之中。我喜欢用文字描述那种艺术的感觉,或者说我就是热衷于艺术的。所以只要一有机会,就想着进剧场,听音乐会,看画展之类。在国外旅行就更不愿错过那些著名或不著名的博物馆。

总之,博物馆已成为我域外行旅中的必修之课,只要看到了让我震撼或感动的博物馆,就会欲罢不能地将其间的历史或故事记录下来。久而久之,见过的博物馆多了,就自然而然地想到能否写一本关于博物馆的书。

之所以一直喜欢博物馆,是因为那种地方不仅具有地域象征性的符号,也是当地文化与历史的某种沿革。所以无论我去到哪里,最想去的地方首先就是博物馆。在我的意念中,其间总会充满千姿百态的故事。对我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文化宝藏,甚至往往会影响我们的人生。

而那些好的博物馆会让你留恋往返,譬如巴黎的卢浮宫和与之连接的印象派艺术的奥赛博物馆。那里不仅收藏了大量艺术珍品,还让我们拥有了关于历史的知识。我尤其喜欢由火车站改造的奥赛博物馆,因为在那里不仅能看到众多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还能从马奈、莫奈、德加、梵高以及高更的作品中,感受到他们迥然不同的描绘方式。你甚至可以在绘画中听到他们的思想,感受到他们完成那些充满颠覆性作品的创作过程。

所以每一次走进博物馆都兴致盎然,觉得博物馆就像是没有教室的课堂,由展品、文字以及影像来讲述种种异乎寻常的故事。于是你置身其中,就算是走马观花,也会是受益良多。

对我来说,看博物馆,就像是去看一场你喜欢的歌剧、电影,或芭蕾舞。所以当你走进波士顿的加德纳夫人博物馆,徜徉于那座漂亮的威尼斯建筑中,就仿佛在欣赏波西米亚的舞蹈。我女儿的婚礼就是在那里举行的,迷人的花园,幽深的回廊。好多次客居波士顿,我都会去那里探望午后的斜阳。

流连于这些博物馆的记忆自1994年起,那一年我参加了美国政府的“国际访问者计划”。从那时起,我开始沉迷于各种博物馆,在行走美国的四十天中,先先后后参观了一二十家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那种在大厅中的一步三回头,那种在画作前的怦然心动。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华盛顿刚刚落成的“大屠杀博物馆”,在那里,我心情沉重地看到了“丹尼尔的小屋”,听到了“水晶之夜”破碎的声音,听到了犹太人被运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隆隆铁轨声。

之后来到美国南方的小镇,长久地驻足于奥克斯佛的福克纳庄园。而先后拜谒福克纳和海明威的家园,其间竟隔了整整十四年。前往Key west才知道,海明威为什么会喜欢这里。酒吧和疯狂的爵士乐,以及他最南端最炽热最扑朔迷离的爱情。

天津博物馆

福克纳和海明威都是伟大的作家,尽管他们写作的方式和生活的追求迥然不同。海明威以他斑斓的人生,赋予了文学的鲜血和生命,写自己的故事就等于在写人类的故事。而福克纳在他熟悉的南方,不懈地探寻着人类的命运和写作的未来。他们都抵达了文学的巅峰,也都毫无争议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从此迷上了博物馆之旅,是美利坚的大地启蒙了我对博物馆的热爱。从此不论走到哪儿,都会千方百计地搜寻当地的博物馆,以为它就像灯塔一般地指引着我的行程。

于是联想起我们当下的博物馆建设,应当说较之从前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记得曾拜谒过绍兴的鲁迅旧居,凤凰的沈从文故居,乌镇的茅盾故居,而我的家乡天津亦有无数名人旧居,诸如李叔同,梁启超,乃至民国几任大总统的寓所。

我所在的城市曾经殖民地色彩及风情颇为浓厚,至今仍杂揉着多国文化的沉淀。自1860年至1900年的40年间,天津先后设置了九国租界。我所出生的产院曾是教会医院。在医院旁边,至今伫立着十八世纪由法国人修建的大教堂。这里延续了古老欧洲的教会体系,教堂伴之以教会的医院和学校。我在几近于市郊的环境中长大。那里四野荒凉,透过窗就能看到衰败的法国公墓。这座废弃的墓园成为我儿时记忆中最灿烂的部分。如今墓地尽管已不复存在,但那些无形的影像却永远留在了这个城市的记忆中。所以我一直觉得城市对人的塑造无比重要,就像是灵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我血液中流动的,就是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以往城市中的博物馆凤毛麟角,如今这类历史建筑已被保护起来,一些修旧如旧的老房子甚至被辟作了博物馆。所以无论李叔同、梁启超、曹禺及溥仪、袁世凯等人的故居都成了对外开放的胜地。至少保证了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在岁月沧桑中不会断裂。

总之每一次走进博物馆都兴致盎然。慢慢地,这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灿烂地光照着我探求的心灵。让我了解了很多不曾谙晓的知识,亦让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一直萦绕于心。在安宁而静谧的环境中,你唯有用心体验,让现实悄然融化进那风起云涌的往昔。然后,悠远的历史和非凡的人物就镌刻在了我们的文化积淀中,甚而会成为种种崭新并左右着我们行为的思维方式。

在某种意义上,西方人比我们更注重博物馆文化,除了他们的博物馆星罗棋布,参观游览的游客亦比比皆是。在博物馆里,各种不同肤色的游客徜徉其间,认真地观看实物和图片,以及绵密的文字说明。他们安静而专注地,探寻着世界的奥秘。而更加令人感慨的是,几乎每到一个博物馆,都会看到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孩子们专注的目光简直让人感动。他们间或席地而坐,除了认真听讲,还争相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这种在博物馆中的学习与领会,无疑会影响到他们的未来。

在看过了这些令人难忘的博物馆后,便慢慢积累起来,最终完成了这本《博物馆书》。

当终于将《博物馆书》的文稿交给江苏文艺出版社的赵阳,顿然地,心里生出一种踏实,知道我所交付的是我对博物馆的深情与敬慕。然后这部沉甸甸的书稿就躺在了赵阳的书案上。她说她希望将这本书做成“最美”的书,所以才找来优秀的平面设计师赵青。他的足迹踏遍世界,而他所获得的设计艺术声誉也遍及全球。感慨于赵青对这本书稿的眷顾,不久后便看到了他与众不同的设计。别出心裁的奇思妙想渗透于书的每一个角落。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熠熠闪光地传递出精英的理念。装帧的风格和我的文字几乎如出一辙,得到这本书的朋友无不爱不释手。

这就是我们的这本《博物馆书》,献给每一位热爱博物馆的朋友。

猜你喜欢
福克纳海明威博物馆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博物馆
“造谣”是善意的提醒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没见到他
露天博物馆
海明威的那些女人们
一封未开启的信
威廉·福克纳的女性神话——《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荷默之死”的盲点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