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锋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各册教材中,都设计了一些供学生选学的固定栏目,也就是教材编排的弹性内容,《“你知道吗?”》板块便是其中之一。
《“你知道吗?”》这一内容,是给学生提供用于课后阅读的材料,让学生课后去欣赏,这类内容大多是介绍类信息,如数学史料、应用案例、拓展性知识、名家趣说等等,教师可以视为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其在自觉合适的时机了解它们,也是很值得去一看、值得去一学、值得去一记、值得去一想的。
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十多年来,每逢这一内容时,必定格外注意,从不一带而过,定要探个究竟。必须先让学生去阅读、思考,然后要求把所获得的信息概括出来,向全班同学进行介绍、展示,以检验学生是否对材料内容进行了加工理解,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点拨、总结。总结的目的、方式主要有:一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习名人名家的刻苦钻研精神、了解古今世界人民的劳动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二是作进一步的介绍、补充,增长学生的知识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加深数学概念的理解;三是通过举一反三,掌握所学内容的多种解题思路,以便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加以灵活地应用;四是进行拓展性练习,让学生去探究,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等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有进一步学习数学需求的学生,应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进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注重必学内容与选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把握尺度,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