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根土,张均,查朝生,张明
(安徽省速生丰产林项目办公室,合肥 230001)
安徽省国家储备林林分结构特征分析
周根土,张均,查朝生,张明
(安徽省速生丰产林项目办公室,合肥 230001)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划定的6.93万hm2国家储备林现有林分结构特征和质量的分析,体现了把立地条件最优、生长最好、交通相对方便的现有林分划入国家储备林的基本思路,并以珍稀大径级材为培育目标,同时对国家储备林的培育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对国家储备林的经营提供参考指导作用。
国家储备林;林分结构;培育目标
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全省面积13.94万km2,其中森林面积 396万 hm2,森林覆盖率28.65%,活立木总蓄积量26 145万m3,森林蓄积量22 187万m3[1]。
长江、淮河横贯境内,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个部分。北部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东部丘陵起伏、冈冲相间,西部为巍峨的大别山区;长江以南为皖南山地。
安徽省处于暖温带的南缘、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北端,属季风气候类型,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气温温和,四季分明。从北至南年均降雨量750~1 700㎜,年均温14~17℃。
本省土壤类型多样,地带性土壤有棕壤、黄棕壤、黄壤、红壤等。
全省森林植被地带性突出[2]。淮河以北以平原农田防护林为主;皖东丘陵冈地由于地处江淮东部战略要地,战火兵燹,森林倍遭其害,原始植被几乎不复存在,以人工林为主,间或有少量的天然次生林;皖西大别山区明显反映出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特征;皖南山区属中亚热带北缘,森林类型多,资源较为丰富。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201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特别提出了“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上述会议及文件精神,国家林业局于2014年启动了首批100万hm2国家储备林划定工作,其中安徽省划定任务6.67万hm2。
国家储备林,是指列入《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由国家统一收储、动用及轮换,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育潜力的珍稀树种及大径级活立木资源[3]。
依据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安徽省速生丰产林项目办公室和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组织编制了符合省情、林情的《安徽省国家储备林划定实施细则(试行)》和《安徽省国家储备林划定设计调查技术方案》。经过两个多月的外业区划和内业资料整理、小班录入等工作,全省共有26县(区、总场)的82个承储主体,划定核定入库国家储备林6.93万hm2,占任务的104%。本文就安徽省划定的6.93万hm2储备林进行林分结构特征分析并就培育目标进行探讨,以期为下步国家储备林的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以近两年最新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基础,按照以下划定条件初步筛选划定小班,再进行现场补充调查,最终划定小班。
2.1划定条件
(1)优先选择生长良好的用材林。
(2)以县(区)为单位,划入国家储备林的总面积不低于666.67 hm2。单个承储主体划入国家储备林的总面积不低于200 hm2,相对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33.33 hm2。
(3)选择立地指数≥14或地位级中等以上、坡度35°以下、立地条件优良的林地。
(4)以人工林为主,林分结构合理、生长稳定、郁闭度≥0.6。优先划定混交林,其中目的树种(组)比例不低于60%。符合条件的天然次生林可划定为国家储备林。
(5)龄组选择中龄林、近熟林及成熟林。
(6)林分年均蓄积生长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速生树种不低于0.4 m3/年·667m2,其他树种不低于0.30.4 m3/年·667m2。
2.2目的树种(组)
为便于统计分析,安徽省国家储备林划定设定了9个目的树种(组),见表1。
表1 安徽省国家储备林目的树种(组)龄级、龄组划分标准表
3.1空间分布
全省共有26县(区、总场)申请参加国家储备林,划定国家储备林6.93万hm2。按照国家储备林的特点和要求,本次划定的国家储备林全部分布在淮河以南,分为三大片,见图1。
3.1.1皖东片
含5个县级单位(南谯区、全椒县、定远县和国有管店林业总场、国有沙河集林业总场)。划定面积2.44万hm2,占全省划定面积的35.1%。
该区地处皖东丘陵,地貌以丘陵、冈地为主,海拔高度一般在50~100 m左右,也有一些块状隆起的高丘,如国有管店林业总场内老嘉山(海拔332 m)等。总体来说,区域地势相对平缓、交通方便,境内形成了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和木材运输。
该区地处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和常绿针叶混交林,主要树种为马尾松和麻栎等落叶栎类为主。分布有国家级、省级保护树种,如银杏、醉翁榆、琅琊榆、榉树、栓皮栎等。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以原林业部老嘉山机械化林场(现国有管店林业总场和沙河集林业总场的前身)为主的国有林场群,营造了超过百万亩的人工林,当时号称关内第一大人工林群落。但由于当时营造的绝大多数是荒山造林先锋树种——马尾松和黑松,尤其是黑松,病虫害严重、林分生产力低,到了上世纪80年代,逐渐改造为麻栎等落叶阔叶树和湿地松等。本区的培育目标应以当地的顶极群落——栎类、榉树、黄连木等落叶阔叶类树种和马尾松为主。
3.1.2皖西片
含7个县(包括金寨县、霍山县、岳西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和庐江县)。划定面积1.48万hm2,占全省划定面积的21.3%。
该区地处江淮西部大别山区,海拔一般多在500~1 000 m。大别山东南麓的山前地区,形成丘陵—冈地的地貌结构,如庐江县、宿松县等地。陆路交通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基本实现乡乡通公路,村级公路通车率达95%以上。沪蓉高铁、合九铁路、合武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横贯境内。
该区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红壤和黄壤,相应的地带性森林植被为落叶、常绿针阔叶混交林,这是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带。地形复杂,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森林资源丰富,珍稀树种很多,除人工林外,尚保存有部分天然次生林,是安徽省重点山区、林区和传统的木材产区之一。海拔800 m以上分布有以黄山松等为主的针叶纯林;海拔800 m以下以人工杉木林以及麻栎、枫香等落叶阔叶林为主,也有少量耐寒的常绿树种,如青冈、苦槠等。分布有国家级、省级保护的珍稀树种,如香果树、大别山五针松、粗榧、银杏、大别山野生山核桃等。
3.1.3皖南片
含14个县区(石台县、东至县、青阳县、贵池区、黄山区、祁门县、休宁县、歙县、黟县、宣州区、绩溪县、旌德县、泾县、郎溪县)。划定面积3.02万hm2,占全省划定面积的43.6%。
该区地处皖南山区,主要河流以黄山—九华山为分水岭,北部属长江水系、南部属新安江水系,支流密布,水运发达。区内沿江铁路、皖赣铁路、沿江高速、合铜黄高速等穿境而过,交通较为发达。
该区是安徽省重点山区、林区,也是传统木材产区,水热条件优越,森林茂密,资源丰富。“七·五”期间营造的速生丰产林和之后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营造的一大批商品用材林,成为这一地区木材战略储备的主要资源。
皖南山区山体由花岗岩和千枚岩等组成,低山丘陵多由石炭岩、沙岩、页岩等组成,主要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和黄壤。本区属中亚热带相应的地带性植被,海拔800 m以下为苦槠、青冈、甜槠、樟树等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以及人工营造的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等林分,海拔800 m以上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黄山松等针叶林。分布有国家和省级保护树种楠木、花榈木、香果树、金钱松、铁杉、三尖杉、南方红豆杉、粗榧、银杏、鹅掌楸、樟树、青钱柳、栓皮栎等。
3.2承储主体
本文所称承储主体,是指承担国家储备林经营管理的国有林场、集体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本次划定的国家储备林82个承储主体,平均每个承储主体面积为846.66 hm2。面积最大的是两个国有林业总场——国有管店林业总场和国有沙河集林业总场,分别划定国家储备林 7 920 hm2和6 686.67 hm2,最小承储主体划定面积为200 hm2。
从区域分,皖东片5个县(总场),有15个承储主体(其中国有林场12个);皖西片7县,有21个承储主体(其中国有林场14个);皖南片14个县(区),有46 个承储主体(其中国有林场34个)。
全省共有60个国有林场申请国家储备林,划定面积达6.40万hm2,占总面积的92.4%,是承担国家储备林的绝对主力军。其他承储主体22个,面积5 300 hm2,占总面积的7.6%。其中乡镇林业站站办林场5个,行政村和乡村集体林场11个,公司经营6个。具体见图2。
3.3划定面积
3.3.1按树种(组)分析
从表2可看出,本次划定的储备林,面积比例在两成以上的有马尾松和杉木,两者合计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一成以上的有麻栎(组)、黄山松(组);湿地松、枫香(组)、苦槠(组)、黄连木(组)、柳杉(组)占比面积不到一成。
表2 国家储备林分树种(组)面积、蓄积量
从表3可知,不同区域树种(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皖东丘陵以马尾松为主,面积超过一半;其次为湿地松和麻栎,都占一成以上,而以苦槠为代表的常绿阔叶树种却没有。皖西大别山区则以黄山松、杉木为主,两者合计超过六成;其次为麻栎、马尾松,也占一成以上。而皖南山区则以杉木为主,接近四成,超过一成的其他树种(组)还有马尾松、麻栎和苦槠等。这充分体现了各区域相应的地带性植被。
表3 不同区域树种(组)面积比例(%)
3.3.2按林分林龄分析
从表4可看出,本次划定的国家储备林分别占全省乔木林中、近、成龄林合计面积的3.4%,蓄积量的5.3%。
划定的国家储备林中、近、成龄林面积比例为50︰29︰21,蓄积量比例为42︰31︰27,结构合理,见图3。
3.3.3按权属分析
按土地权属划分,国家储备林中国有林面积6 401.91 hm2,占92.4%,现有林分蓄积量7 478 355 m3,占92.1%; 集体林面积5 302.07 hm2,占7.6%,现有林分蓄积量639 742 m3,占7.9%,见图4。
3.3.4按林种分析
本次划定的国家储备林中,商品林面积1.25万hm2,占18.0%,现有林分蓄积量1 644 478 m3,667m2平均蓄积8.8 m3;各类公益林(含国家二、三级和省级公益林)面积5.68万hm2,占82.0%,现有林分蓄积量6 473 619 m3,667m2平均蓄积量7.6 m3(见图4)。这主要是由于现有国有林场森林在公益林区划时,大部分已划入国家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但这次划定国家储备林时,没有将国家一级公益林和各类自然保护区内的林分划入。
表4 国家储备林占全省乔木林比重
3.3.5按林分起源分析
本次划定的国家储备林中,人工林面积5.47万hm2,占79%,现有林分667m2平均蓄积量7.8 m3;天然林面积1.46万hm2,占21%,现有林分667m2平均蓄积量7.9 m3,见图4。
3.3.6按培育目标分析
按照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本次划定的目的树种(组)是杉木、马尾松和湿地松的,培育目标为大径级材,面积合计4.12 万 hm2,占 59%,现有林分蓄积量 4 815 224 m3,667m2平均蓄积量为7.8 m3;目的树种(组)为麻栎(组)、黄山松(组)、枫香(组)、苦槠(组)、黄连木(组)、柳杉(组),培育目标为珍稀树种,面积2.82万hm2,占41%,现有林分蓄积量为3 302 873 m3,667m2平均蓄积量7.8 m3。考虑到国家储备林是以珍稀大径级材为培育目标,因此没有把杨树、泡桐、毛竹等短周期经营的树种划入。培育目标明确,林分结构合理,见图5。
3.4林分质量
3.4.1各树种(组)单位面积蓄积量
全省储备林667m2平均蓄积量为7.8 m3,667m2平均蓄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杉木>柳杉(组)>苦槠(组)>黄山松(组)>麻栎(组)>枫香(组)>马尾松>黄连木(组)>湿地松,见表5。
从表5可看出,本次划入国家储备林的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普遍高于全省平均蓄积量。
3.4.2各林分林龄单位面积蓄积量
从表6可看出划定的国家储备林中,中、近、成龄林667m2均蓄积量与全省现有乔木林分中、近、成龄林的平均蓄积量相比,分别高出46.7%、49.1%和37.8%。
从以上国家储备林林分质量分析可看出,本次国家储备林划定,体现了各承储主体把质量最好的林分划入国家储备林这一基本思路。
表5 国家储备林树种(组)与全省乔木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对比
表6 各林龄单位面积蓄积量
4.1抚育
对划定的国家储备林,每3年进行一次抚育,主要措施:
(1)中龄林抚育。对立地条件较好、有培育前途、木材增产潜力较大、能培育成珍稀大径级材的中龄林,进行卫生伐、透光伐、修枝、除藤割灌等抚育活动,以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加快林木生长速度。
(2)近、成熟龄林抚育。确定目标树,砍劣留优,降低林分密度,目的是调整树种结构和林分密度,平衡土壤养分与水分循环,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大力提高木材蓄积量,提高林分质量。
4.2现有林改培
(1)改造培育型。针对现有林分质量、结构等未能充分发挥所在立地生产潜力林分,根据立地条件和当地的森林群落演替规律,选择合适的培育树种,或在现有人工纯林中疏针叶树种补阔叶树种、疏一般树种补珍稀树种,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最终形成复层异龄的混交林。
(2)提质培优型。采取择伐、间伐、补植、除藤割灌、施肥、修枝等技术措施,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调整林分组成,改善目标树生长条件,培育优质、高效的珍稀大径材,实现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的立木培育目标和蓄积量储备功能。
安徽省国家储备林的划定工作,充分体现了把立地条件最优、生长最好、交通相对方便的现有林分划入国家储备林这一基本思路。
安徽省划定的国家储备林,承储主体自愿申请,区域分布适合省情、林情,林分结构合理,培育目标明确。
通过对国家储备林的抚育和改造培育,加强监测和管理,进而实现国家储备林“可查、可调、可控”的工作目标。
建设一批规模大、管理好,多功能、高效益、可持续的国家储备林,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重要举措,也是安徽建设生态强省的必然选择。
[1]国家林业局关于公布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吉林等7省(市)主要清查结果的通知[Z].林资发〔2015〕51号
[3]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Z]. 2014-04-14.
(责任编辑:杨婷婷)
Analysis Study on the Stand Structure Features of the National Reserve Forest in Anhui Province
ZHOU Gentu,ZHANG Jun,ZHA Chaosheng,ZHANG Ming
(Anhui Provincial Project Office for Fast-growing&High-yield Plantations,Hefei 23001,China)
In this paper an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stand structure features and quality of the present national reserve forest of 693,000 hm2designated in Anhui Province and the basic idea was reflected that the present,relatively easily accessible stands with optimal site conditions and growth should be designated into the national reserve forest with the precious and rare large-timber as the cultivation objective.Some cultivation methods for the national reserve forest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national reserve forest management.
National reserve forest;Stand structures;Cultivation objective
S759
A
2095-0152(2015)06-0015-06
2015-12-01
2015-12-19
周根土(1962-),男,教授级高工,从事营造林和林业外资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管理工作。Email:ahzhg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