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本阅读中的读写结合

2015-09-24 23:49朱德静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图画翅膀绘本

朱德静

摘 要:本文以绘本阅读为核心论点,研究了绘本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思路与方法。作者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途径:如发挥想象,让学生为封面封底编故事;关注细节,从环衬入手改故事;通过讲故事、群书阅读,培养学生准确生动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绘本 阅读 读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35-02

绘本悄悄进入小学课堂,为学生的阅读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也为语文习作教学带来了启示。

绘本借助色彩内容丰富的图画使学生在阅读文字时觉得更简单。绘本中的图画部分,多数是世界上著名插画家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既享受文学,也感受美学。不仅如此,绘本中的每幅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绘本阅读可以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故事情节,使情感受到陶怡。绘本故事主题丰富,落脚点小,从生活出发,透过文字与画面,可以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创造力无限扩大。还可以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联想和想象。

同时,新课标中各个年段对于学生习作都有要求:低段写话“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中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高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的感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不难看出“兴趣”“感受”“想象”“见闻”是贯穿整个小学习作教学的关键词。《文心雕龙》中有这样一句话“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可见兴趣、情感的重要性。而绘本在激发兴趣、链接生活中有着更易于被接受的优势。我们只要对合适的绘本进行恰当地引导阅读使其“情动”,再启发学生们用一些写作方法进行“理发”,那么习作这个老大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面笔者将结合课例谈谈绘本的读写结合点。

一、发挥想象,封面封底编故事

封面是绘本的脸,是绘本的灵魂。与书名配合常常反映书中的主人公和主要故事情节。封底有时会写上书的故事梗概、名家推荐、获得的荣誉等等。但有些封底,把它们打开时,正好与封面组成一张完整的画面,这一跨页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如同章节的精选,又像故事的延续,使阅读经历充满了乐趣,时时有发现,处处有惊喜。绘本是精致的,它的每一处都充满作者的巧思。我们可以引导发现这个有意思的地方,并结合图画想象故事会讲些什么。这样,属于学生们的故事就诞生了。

例如,德国儿童文学作家克劳斯·鲍姆加特和电影制作人蒂尔·施威格共同创作的作品《没有耳朵的兔子》就可以这样进行教学。这本书主要讲了一只没耳朵的兔子从被孤立没有自信到找回自信、快乐生活的事情。简单的故事情节中蕴含了一个深刻的哲学思想:不管你有多么与众不同,既然你存在于这个世界中,你就一定有活下去的理由。要认同自己,快乐幸福地度过每一天。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和封底。封面上画着一只没有耳朵的兔子,很怪,怪到一眼看去根本认不出这是一只兔子。封底可有意思了:兔子们在玩捉迷藏,无耳兔总能得第一名。你瞧,同样躲在木头后,别的兔子高高立起的耳朵就把自己暴露了,无耳兔隐藏得相当完美!

在教学时就可以在读完封面后,想象无耳兔的心情、遭遇。设置悬念,引出封底。说说你看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高年级学生甚至可以找找现实生活中的“无耳兔”,进一步阐释对于人生缺憾的看法。形成习作,再与原著对比阅读,进一步激发灵感,进行修改。可以运用上述方法的绘本还有很多,如《1只小猪和100只狼》《迟到大王》《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壁橱里的冒险》等。

二、关注细节,环衬入手改故事

许多图画书的环衬仅仅是白纸或是色纸。不管是白纸还是色纸,都是大有讲究的,它们的颜色往往与讲述的故事十分吻合,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你看,莫莉·班的《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的环衬是象征愤怒情绪的红色,因为故事里的女孩菲菲一生气,就像一座快要喷发的火山,会发出“火红、火红的怒吼”。这样的环衬,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挑选一幅图,让学生们结合故事进行人物生气时的神态、动作的片段描写,并把学生作品按层次编入绘本,师生配合讲一讲创编的故事,体现情绪的变化。

有时环衬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前后环衬遥相呼应,有时还会提升主题,甚至说出故事之外的结尾。例如,《我们去猎熊》说的是一家人又蹦又唱地去捉熊,结果熊没捉着,一家人反而被熊追得落荒而逃……。它的前后环衬是同一个场景,都是一片看得见熊洞的海滩。但前环衬风和日丽,远处有帆影,天上还有海鸟在飞翔;到了后环衬,不但天变黑了,帆影和海鸟也不见了,只有一头孤零零的熊失落地走在阴霾满天的海滩上。本来读者还担心门外的熊会不会破门而入,这下放心了——熊回去了。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环衬给故事编个结尾。不同的结尾反映了学生对于绘本的理解。

三、文图合奏,准确表达讲故事

儿童文学作家彭懿有这样的观点——一本绘本至少包含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第二个是图画讲述的故事,第三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产生的故事。其实,我们读的就是第三个故事。第三个故事有时与前两个故事一致,有时却不一样。

第三个故事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故事时,文字和图画就好像一对亲密的恋人:文字讲了,图画不讲;文字讲不出,图画来讲。图画擅长表现空间,外观;文字擅长表现时间、声音、味道、关系和心理。这时就需要把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看,也就是“文图合奏”,而老师就是要鼓励学生把想象到的准确表达出来。

例如《爷爷的红脸颊》,它讲的是有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爷爷,是全天下最棒的。不管是最疯狂的故事,最惊人的冒险,还是各种大大小小的奇遇,爷爷讲起来,都是那么动听!我听着听着,脸颊也变得像爷爷一样红红的。在这本书的第七个跨页就是文字在前,图画在后。文字是“一次,爷爷散步时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双翅膀。他把翅膀安在自己身上,在空中很快地飞了一圈,然后把翅膀放回到草地上”。图画是一片森林、一对放在地上的翅膀、离去的爷爷。这中间,我们可以引导至少讲出四个场景的故事:发现翅膀,插上翅膀,展翅飞翔,归还翅膀。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评一评谁的故事更吸引人,为什么,再请同学们把讲的内容润色修改写在纸上。

第三个故事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不是一个故事的情况也有。还是这本书,第十四个跨页。文字是“然后他就给我讲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图画却否定了文字的意思空荡荡的房间,空荡荡的摇椅,连墙上的相片都不在了,只剩下一个黑黑的印迹。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爷爷死了!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你瞧,地上爷爷的影子,和小男孩向着读者的笑脸揭示了答案:爷爷走了,但留下了乐观和热爱生活的种子。他活在小男孩的心里。这里,我们便可以引导高年级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在写文章时,有何启发?可以让学生变换叙述顺序重组材料进行讲述,或加进主人公的心理充实故事。

四、群书阅读,畅所欲言谈感受

分享阅读体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读书会可以实现思想的碰撞和提升。阅读会上可以就一本书进行交流。交流内容可以是图画、文字,也可以是主题、观点和思想。事后选择一点写下来。

在中高年段也可以规定一个主题进行群书阅读交流。由老师出讨论题目,同学们围绕这一题目结合所读绘本交流、讨论甚至是辩论。这一过程不仅起到了推荐阅读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对于话题内容理解得更为深刻。最为重要的是,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锻炼了理解文章、处理材料、组织语言、倾听收集信息的能力。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绘本中的读写结合便能带给我们这样的快乐。绘本是一门艺术,我相信当我们沉浸其中并心系学生时,一定能探索到更为精妙的读写之路!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应该这样读[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2.

[2]朱建军.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图画翅膀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图画捉迷藏
白色翅膀的蝉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扇了一下翅膀
图画捉迷藏
长翅膀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