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活动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42例分析

2015-09-24 08:59陈保成
中国美容医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安氏矫治器前牙

陈保成

(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口腔科北京102400)

上颌活动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42例分析

陈保成

(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口腔科北京102400)

目的:了解上颌活动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2例接受上颌活动矫治器治疗的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通过4~8个月的矫治后,后、前牙反牙合完全解除,第一恒磨牙属于中性(或偏近中性)关系,后、前牙覆牙合包括反复改均恢复正常,侧貌得到了有效改善。矫治前后SNB、SNA角、ANB角、Y轴角、Ao-Bo、U1-SN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活动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上颌活动矫治器;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

安氏Ⅲ类错牙合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易发于儿童替牙期,国内学者调查发现,近几年来,该病于替牙期患病率达9.65%。在临床上,若治疗不及时,易加重其临床症状,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此外,据有关研究提示,AngleⅢ类错牙合严重者易引起骨性畸形,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针对替牙期AngleⅢ类错牙合治疗而言,多主张应用活动矫治器矫正,可获取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为了深入探究上颌活动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主要对我院收治的42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82±1.02)岁;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有关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均属于前牙反牙合,参照Angle氏分类法,覆牙合均在Ⅱ度以上,反复改在3mm以下;伴有中度(或轻度)凹面型,磨牙属于近中关系;下颌功能性呈前伸状态。其中牙源性反牙合9例(占21.43%),功能性反牙合32例(占76.19%),骨性反牙合10例(占23.81%)。

纳入标准:①均经相关检查证实为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②下领均至前牙切对切位;③经X线检查无骨畸形情况;④上下领牙列没拥挤明显;⑤磨牙属于近中关系;⑥于治疗前未行正畸治疗,临床资料齐全,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骨畸形严重者,下领骨发育过度或上领骨发育不良;②X线头影检测提示。

观察指标:观察后、前牙覆牙合及反复改、侧貌等具体情况,并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上颌活动矫治器治疗:①口内设计:借助双曲舌簧加力,诱导前牙反牙合解除;利用后牙带扩弓器,诱导牙区反牙合解除;采用牙合垫将咬合打开,维持牙合垫固位良好,承受口外矫形力(>4.9N),预防脱位。于乳尖牙远中颊侧,采用不锈钢丝(直径约为1.0mm)进行牵引钩制作,额托、面弓、面弓、颏兜中间连接处为口外支抗部分。同时,控制前牵引力量,维持在4.9~9.8N,诱导上颌骨朝前生长,并对下颌骨向前生长进行抑制;②口外设计:面具式前方牵引装置为口外部分设计。以国产成品面具式前方牵引器为口外弓,对口内矫治器进行适当调整,将咬合打开,并将前方牵引器戴好,促使牙合平面与牵引方向呈30°角,以前下方为主要方位。择取合适橡皮圈,确保每侧牵引力为4.9N左右。注意及时清洗口内装置,并叮嘱患者24h戴用,强调橡皮圈及时更换,每4周进行1次复诊。于复诊时,需对牙合垫形态、高度进行适当调整,并观察牵引力方位、口腔卫生等。持续治疗4~8个月;③X线头影测量:于矫治前后,所有患者予以头颅侧位片拍摄,均由同一放射科医生开展。择取患者自然头位,描图、定点、测量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主要测量项目包括:①SNA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蝶鞍中心所形成的角;②SNB角:下齿槽座点、鼻根点、蝶鞍中心所形成的角;③ANB角:下齿槽座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所形成的角;④Y轴角:颏顶点连线、蝶鞍中心与眼耳平面相交下构成的前角;⑤Ao-Bo距离:应用Wits分析法,测量下、上颌骨前部相互位置关系;⑥U1-SN角:前颅底平面与上中切牙长轴所形成的角;⑦MP-FH角:眼耳平面与下颌平面所构成的交角。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2例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后、前牙反牙合均完全解除,第一恒磨牙属于中性(或偏近中性)关系,后、前牙覆牙合与反反复改均处于正常状态,侧貌显著改善。经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提示,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SNA角、ANB角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B角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骨生长明显,反牙合完全解除,下颌骨生长成抑制状态;U1-SN角、Ao-Bo值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反牙合解除多因上前牙的唇倾所致,上颌活动矫治器能诱导上颌骨生长;而Y轴角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上、下颌骨比例统一,证实上颌活动矫治器可抑制下颌骨,促使下颌骨朝后、下方位旋转;矫治前后MP-FH角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上颌活动矫治器对面部高度的影响相对较小(见表1)。

3 讨论

AngleⅢ类错牙合属于临床常见病症,主要涵盖功能性、牙源性、骨性Ⅲ类错牙合。于替牙期前牙反牙合若矫正不及时,易影响颌面的正常发育与咀嚼功能,严重情况下易引起骨性错牙合,威胁患者身心健康,故及早矫治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提示,先天与遗传因素对替牙期AngleⅢ类错牙合的发生、进展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但人为因素干预可改善病情,保证患者预后良好[3]。

有学者认为,针对AngleⅢ前牙反牙合矫治而言,最佳时期当属于儿童替牙期,若解除反牙合及时,可抑制其畸形发展,保证后期治疗效果[4]。在临床上,于替牙期治疗前牙反牙合常规方法主要包括简单固定矫正技术、前方牵引、上颌活动矫治器(带牙合垫)等。以往主要采用牙合垫双曲舌簧矫治器进行矫正,尤为适用乳牙期牙源性前牙反牙合,但该方法可诱导上颌切牙倾斜度改变,对骨骼的影响存在局限性,就AngleⅢ类错牙合者而言,难以构建良好的咬合关系,反牙合凹陷面型改观效果不佳,故推广范围受限。目前,临床诸多研究资料显示,改良式牙合垫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可获取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5-7]。本研究提示,42例患者通过4~8个月的矫治,前牙反牙合完全解除,后、前牙覆牙合包括反复改均恢复正常,矫治后SNB角、SNA角、ANB角、Y轴角、Ao-Bo、U1-SN角得到了有效改善,充分提示上颌活动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临床疗效确切,这与有关研究结论一致。上颌活动矫治器主要是基于传统牙合垫矫治器上发展而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下颌双曲唇弓,可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保证上颌骨正常发育,对前牙反牙合具有一定的纠正作用。就生长发育期患者而言,可应用生长改良式矫治法,其中上颌前方牵引属于一个关键手段,而前方牵引应于生长发育迸发期前开始[8-10]。有学者对晚期和替牙早期AngleⅢ类错牙合前方牵引矫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提示,与平均年龄为10岁的患者比较,平均年龄为6岁的早期矫治疗效相对较低[11-13]。由此可见,必须要尽早进行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功能矫治,可获取较为满意的骨性效应。

表1 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比较(x±s)

综上所述,上颌活动矫治器在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临床治疗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1]金巍,刘磊,赵军利.上颌活动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68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23(5):983-984.

[2]俞贤江.上颌活动矫治器联合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反牙合26例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23(6):364-366.

[3]张婉楠,侯录,徐实谦.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临床应用中的生物学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2(8):1277-1282.

[4]赵利芳.上颌垫舌簧活动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J].基层医学论坛,2011,24(S1):168-169.

[5]何艳,谭燕,张清磊,等.反式Twin-block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疗效研究[J].口腔医学,2014,12(9):698-700.

[6]刘柳芳,黄文荣,李雪飞.2×4矫治术与前方牵引器治疗替牙期三类错牙合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26(19):96-98.

[7]刘国梁,侯录,徐实谦.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在正畸矫治中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3,12(2):314-316.

[8]李凤霞,王俊.FR-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6(7):763-765.

[9]马贵廷,闫冰,刘志省,等.改良多用弓与肌激动器联用治疗替牙期反牙合2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26(8):510-511.

[10]郎书萍,冯云霞,任娟.固定矫治器配合下颌联冠斜面导板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J].中国医药导报,2010,28(7)牙合135-136.

[11]王阿娜,侯录,赵兴,等.改良颊侧多曲簧矫治器纠正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J].中国美容医学,2012,27(2):289-291.

[12]胡骁颖.上颌牵引应力分布三维有限元分析及Angle'sⅢ错牙合上颌前牵引临床矫治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

[13]周丹.替牙期上颌骨发育不足所致反牙合、采用前方牵引器矫治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25(26):47-48.

编辑/何志斌

Analysis of maxillary activity and correcting appliance treatment on 42 cases with ClassⅢMalocclusion in the Mixed Dentition Stage

CHEN Bao-che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Fangshan District First Hospital,Beijing 1024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xillary activity and correcting appliance treatment on classⅢmalocclusion.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ing the clinical data of maxillary activity and correcting appliance treatment on 42 cases with classⅢmalocclusion in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4.ResultsAfter 4-8 months'correcting treatment,posterior and anterior crossbite was repaired.The first permanent molar has neutral(or relatively neutral)relationship. After repeated repair,posterior and anterior overbite recovered.And the profile improved effec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meaning in SNB angle,SAN angle,ANB angle,Y axis angle,Ao-Bo,U1-SN angle(P<0.05).ConclusionThere is exact clinical effect of maxillary activity and correcting appliance treatment onⅢmalocclusion,and it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maxillary activity and correcting appliance;mixed dentition stage;classⅢmalocclusion

R783.5

A

1008-6455(2015)11-0077-03

2014-11-17

2015-04-20

猜你喜欢
安氏矫治器前牙
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隐形MA与双板矫治器治疗早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错的临床疗效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安氏Ⅱ类错畸形咬合接触特征及其与口颌系统关系的研究现状
大块头安氏中兽
恒牙初期安氏Ⅱ1类错畸形颅底形态特征的分析
安氏Ⅲ类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头影测量指标的可靠性研究
浅议前牙死髓变色美容治疗的初步探讨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