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畅
摘 要:农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农民是粮食生产的提供者。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农民的素质低、老龄化严重,很难实现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在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之后,农民地位得到了重视,农民不再只是种地的传统农户,而是向新型农民转变。近些年来,黑龙江省耕地抛荒的趋势更加明显,需要我们快速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来引导农民从事科技农业,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本文以近年来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了解黑龙江省职业农民培训的影响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作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问题
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更好的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和研究起步比较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农民数量比较少,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不断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才能更好的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概述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以农业为职业、科技文化素质比较高、经营管理技能比较强的农业从业人员。新型职业农业居住在村镇,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农业生产。新型职业农民强调的是身份而不是职业,新型职业农民的类型主要有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其中专业技能型农民的人数比较多,是需要培养的重点对象。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青年大量进程务工,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不断加重。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近些年,农村人力资源不断进行充分、合理、科学的资源开发,将农村人力资源的潜力发挥到最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作为经营者技能、业务的重要手段,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2 黑龙江省型职业农民基本情况分析
以黑龙江省农垦的调查数据为例,对拥有33.33hm2土地以上规模的专业技能型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发放200份问卷,收回195份,有效率达到97.5%。调查情况包括农民的基本信息、培训情况以及农民培训需求等。调查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195份样本中,男性新型职业农民的数量占65.4%,女性新型职业农民占34.6%,男性农民占农民总数的2/3。调查的对象年龄在35-50岁年龄段间的农民最多,所以总结为35-50岁的男性农民是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体。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3.1 农民的思想意识不足
农民思想不重视新型农民培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从事农业的农户年龄问题和接受教育程度问题。随着乡镇经济的不断发展,黑龙江省农村的年轻人都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中老年人成为了农业主力军。在农民的年龄结构中,三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这部分农户的受教育水平還停留在小学和初中,高中以上的学历只占很小部分。对于新技术、新能力的培训,他们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意识不足。
3.2 缺少基础培训设施
从黑龙江省各地的现状来看,农村的培训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对农民的培训需求,只能另找地方开展培训工作。农民本来从思想上就很难接受新技术的培训,还要去外地进行培训,就更难让农民去接受教学。基础培训设施的不足,主要原因是培训经费的不足,这样也让培训不能形成规范,给新型农民培训带来很多麻烦。
3.3 资源整合不力
就黑龙江省的各个地区而言,农业部门有种子、蔬菜、推广和植保等。同时,还有社保、妇联、共青团、科协和发改委等部门都在不同阶段搞不同的培训,但是,这样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各个部门的培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规划和指导的思路也没有达成一致,造成了培训资源不必要的浪费,也使得培训无法形成系统内容。
4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对策
4.1 政府扶持
政府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给培训带来很多资源和成本支出上的帮助,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做好统筹规划,可以大大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质量,全面推进农民的培育工作进度,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4.2 改进培训方法和内容
新型农民培训主要目的是能够更好的改善农民生活现在,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可以更好将农民与创业致富紧密结合,根据市场需要和产业发展方向来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需要去创业致富紧密结合,根据特色产业和市场需要进行,结合技能培训,培养农民的综合素质。改进培训方法可以更好对产品加工技术、营销信息进行思路是那个的指导,让农民接受到优质的培训。
4.3 转变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观念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对做的比较好的农民给予鼓励,利用先进典型的带头作用,感染农民关注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培训思想意识。农民在不断接受新思想,和培训带来的好处和作用等信息后,开始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自愿进行培训。通过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加强培训信息推广,来解决农民面临的实际农业问题。
综上所述,要让黑龙江省地区的农业在新形势下有长足的发展,离不开新兴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让更多的农民接受培训,懂得农业新技术,具备农业创新能力,才能真正为农业创收,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奠定基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缺乏技术性人才的问题,才能让农民真正的走向致富之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江秀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路径——基于佳木斯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分析[J].对外经贸.2014(06):121-122+139
[2] 常青,孔祥智,张建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04):35-39
[3] 薛国琴.农村人力资源培训现状分析——对绍兴市的调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4(02):92-96+106
[4] 张晓忠,杨嵘均.农民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和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06):133-136
[5] 赵丽媛,孙玉娟.黑龙江省新型农民培养的路径选择[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