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发展史主要在 1911-1937 ?之间,当时的图书馆学家们在兼容?传统博大?深的国学书藏和吸收?西方的图书馆学的基础下努?完成。这段期间建??中国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及图书馆工作如图书选择、图书分类与编目、流通、利用与指导等理论。1911 至 1937年的图书馆界,在内忧外患下仍持续的成长,外则吸收西方国家先进图书馆学理论,内则揉合千年藏书文化及传统目录、版本学理论,形成一个有特色且中西相融的图书馆学理论,为其后百年的发展奠定扎实且深厚的基础。
关键词:图书馆学;图书馆学术史;1911-1937;民国
第一个提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是杨昭悊。他于1923?出版的《图书馆学》。自序中提到,外国图书馆学的著作,属于分科的多,属于通论的少,关于原理的少,只可供应用。为此他自原本主张译书而改为编书,结合中国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推动图书馆学发展。该书在《凡?》提出“经费、建筑、设备, 是经营图书馆的要素”第一次科学地划分和确定?图书馆学的学科体系、结构和内容。这是当时最完备的图书馆学著作。其后多达四次再版,影响之大可见一斑。蔡元培为该书作序时提到“在我国今日,真最应时势的好书。?仅办理图书馆的人,一定欢迎,就是想享用图书馆的人,也是不可不读的。”
1925?杜定友的《图书馆通论》阐述社会各方面对图书馆的需求及在各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他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素归纳为一人才、二书籍、三财力、 四时势。1926 ?发表《图书馆学的内容和方法》指出图书馆学与其他专门之学一样,至少要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原理,第二是应用;而应用是根据原理而来的。“图书馆学若只有目录分类方法、书籍排?方法那种机械的事──在一般人眼光看来,图书馆实只有干这些事──那末当然?值得研究;只能称为技艺,?能称为科学。”但图书馆学所以能成为科学,是因为图书馆现在已成为一种活的教育地点,就像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他还以研究所得,参考二十多所校的课程,?出了九大图书馆学课程:(一)图书馆概论;(二)图书馆原理大纲(包括图书馆哲学、图书馆与教育、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与社会、图书馆学教育、 图书馆服务理论、图书馆之种类、图书馆学术语、图书馆论文书目、图书馆历史等内容);(三)图书馆?政学;(四)图书馆实习;(五)图书选择法;(?)图书分类法;(七)图书目录学;(八)图书考法;(九)学术研究法。1927 ?出版《图书馆学概论》叙述图书馆设立的三大要素(一)要能够积极的保存;(二)要有科学的方法以处理之;(三)要能够活用图书馆,增进人民的知识和修养,而图书馆的任务又分为文化、学术和社会三方面的作用。
1928 ?发表《研究图书馆学的心得》称“图书馆就如同人的大脑,其功用就是社会上一切人的记忆,实际上就是社会上一切人的公用脑子。”“图书馆学则是专门研究人类学问记载的产生、保存与应用的。”1929 ?发表《研究图书馆学指南》指出“图书学要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著述史等为原理,以分类编目为应用,尤其在实务中把原理加以灵活应用,在实务中?断产生新的理论。”1932 ?发表《图书馆管理法上之新观点》提出三位一体的理论。杜定友表明图书馆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尽管模仿及移植某些西方图书馆学学科的内容,但已展现出中国图书馆学者的创新意识。
1932 ?刘国钧出版《图书馆学要旨》指出“?么是图书馆学?图书馆学便是研究图书馆组织法、管理法和使用方法的学科。”他认为图书馆的成立要素,如加以分析,可以说有四种:(一)图书,(二)人员,(三)设备,(四)方法。在三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四要素,并分别研究这四种要素?成为各种专业学问。
?景新于1935?发表《图书馆学能成一独立的科学吗?》,文中从当代的立场来解说图书馆学的意义“是包含人类知识学问的记载,关于人类的历史和精神文化及物质文化两方面的一?事项。人类没有记载,就没有文明,没有进步。”于此他为图书馆学下?定义“图书馆学是人类学问中之一部分。是以有系统的科学方法,专研究人类识学问及一?动态的记载底产生,保存,与应用;使它成为教育化,学术化,社会化,科学化的一种科学。”
1935?程伯群编着《比较图书馆学》一书,是比较图书馆学领域中最早出版的专着。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比较的方法,对?同的图书馆、?同类型、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图书馆,研究它们的特点、分析、比较,用以找到落后的原因、落后之处,找到可供借鉴、吸收、模仿、创新的方法与途径。该书首先对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的国家的图书馆学进行比较研究,用大量篇幅介绍美国、英國、日本等国图书馆学研究成果,这实际上做了国际图书馆学的比较研究,是跨国跨文化的研究,写作方式“以中为主、 以西为辅”取长补短,以促进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
最具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划分要数建立在《要素说》上的学科体系。杜定友认为书、人、法是图书馆学的主要内容,是图书馆事业的理论基础。 刘国钧在三要素的基础上又提出?四要素:图书、人员、设备、方法,并以此划分?独具特色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
中国在1920-1930?间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初创时期,由构成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经验要素、理论要素和结构要素的开展,是图书馆学体系研究的鼎盛时期,其中一系列建立完整图书馆学体系的努?,为中国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时期建构的图书馆基础理论及图书选购、图书分类与编目、流通与利用等,影响了图书馆管理理论近五十年。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图书馆自动化发展前,图书馆事业及学术发展进入另一阶段。人工化作业开始逐渐被自动化系统所取代。?管是图书馆学理论还是图书馆学应用的中国图书馆学术都在持续迈向信息化。但观察信息化背后所运用的图书馆学理论,追本溯源与上世纪初图书馆学术理论有着密切的承袭关系。回首近百?中国图书馆学术理论的发展,1911 至 1937 ?的图书馆界,在内忧外患下仍持续的成长,外则吸收西方国家先进图书馆学理论,内则揉合千年藏书楼文化及传统目录、版本学理论,形成了一个有特色且中西相融的图书馆学理论,为其后百?的发展奠定了扎实且深厚的基础。
中国虽然已有千年的藏书事业,但面对近代世界图书馆的发展,已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但如同中国历代融合各族文化一般,我们应持开放态度海纳百川,在转型之机整合西方现代国家的图书馆理论化为已用,从而提高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 通俗教育研究会,图书馆小议. http://www.cadal.zju.edu.cn/book/singlePage/03005935/
2. 图书馆管理法.朱元善.上海商务印书馆.1917
3.图书馆指南.顾实.上海商务印书馆.1918
4.图书馆通论。杜定友。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
5.图书分类法. 杜定友.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
6.图书目录学. 杜定友.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
作者简介
罗昊(1982—),男,贵州省贵阳市人,工作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研究方向:图书馆及数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