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蛙句”看芭蕉、芜村、一茶的俳风

2015-09-23 23:59林秀珍
卷宗 2015年9期

摘 要:俳句是日本特有的短诗,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是江户时代著名的俳句诗人,他们代表了江户时代各时期俳句的最高成就,在俳句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三位俳句诗人都写了青蛙的俳句,但是风格各不相同,从他们“蛙句”中所体现出的不同风格可以窥出他们俳风的迥异。

关键词:蛙句;俳风;不同

1 绪言

俳句被称为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之一,是日本特有的短诗,共有17个音节,分为五、七、五三句。日本江户时代出现了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三位著名的俳句诗人,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俳句,形成了不同的俳风。据统计,芭蕉写有徘句约一千首,芜村约有三千首,一茶将近两万首,产量最丰。松尾芭蕉是俳句的始祖,被尊为“俳圣。以他为首形成的宗派称为“蕉门”。与谢芜村芜村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在近世后期大力倡导“蕉风的回归”,推动了俳谐中兴。一茶的徘句,用语生动多姿,善用口语、俗语、方言、拟态语、拟声语、叠语等,创立了“一茶调”。

青蛙是启蛰动物,集于水边,出入水中,为自己繁殖新的子孙。齐白石的《听哇》:“青青浅草水边生,聒耳无知远近鸣。不听鹧鸪三十载,要来北海听蛙声。” 可见它给人们的印象是声音聒噪。在我国,青蛙入诗的并不多见,在日本的俳句中,青蛙是夏季的季题,季题就是与四季有关的题材,与春夏秋冬四时变迁有关的自然现象及人事都包括在内,每首俳句都要有一个季题。芭蕉、芜村、一茶都写了青蛙的俳句,特别是松尾芭蕉的“蛙句”成为俳句中的典范。虽然三位俳句诗人都写了“蛙句”,但是风格各不相同,从他们“蛙句”中所体现出的不同风格可以看出他们俳风不同。

2 芭蕉、芜村、一茶的“蛙句”

“古池塘呀,青蛙跳入水聲响。” 这是松尾芭蕉的名作,古池是幽静的,在这极幽静的情境中忽然传来了青蛙跃入而响起的水声,这声音打破这幽静,水声过后,古池四周又恢复了静谧。古池、青蛙、水声,三者巧妙的配合给读者留下余韵袅绕的无穷回味的境地。芭蕉类似的俳句还有“寂静里蝉声渗入岩石”,表现了幽寂、闲情、余情、纤细。以水声和蝉声反衬了周围的寂静,动与静达到完美的结合,与梁朝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蛙句”通过“闲寂”的独特表现力,产生艺术性的风雅美,是芭蕉徘谐理念的典型集中。松尾芭蕉(1644-1694),号蝉吟、桃青,也叫甚七郎,他37岁时,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和在俳坛上的地位。松尾芭蕉丰富多彩的俳句被推崇为典范,构成了日本俳句史上的黄金时代。松尾芭蕉以前,俳谐是以卑俗、滑稽为主旨的,芭蕉把俳谐从贞门派、谈林派由文字游戏所造成的困境中解放出来,将诙谐的俳谐才上升到高雅艺术的层面,将“俳谐”的诗体提升为“俳句”,创立了正统的、高雅的韵文学,因而松尾芭蕉被尊称为“俳圣”。他的闲寂、恬静、古雅等这种俳风放称作“蕉风”。芭蕉以一种寂静清澈的心境来审视自然,让情与理完全消融在自然景物的艺术形象中,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感悟到句中隽永的艺术情趣。

“青蛙蛙游泳时,仿佛无依靠”这是与谢芜村的“蛙句”,季题是青蛙。一只形影孤单的青蛙在水池彷徨地游着,它左顾右盼、徘徊不前,不知道停靠在哪里,也许是因为找不到止息的地方,诗人由此想到这可能是一只没有依靠的青蛙。与谢芜村(1716—1783年),本姓谷口,名长庚,字春星,别号宰鸟,夜半翁等。芜村不仅写俳句,还会作画,是日本文坛难得一见的天才,29岁时用“与谢芜村”在画上署名。他的徘句显出浓淡相宜的色彩美,树立离俗的丹青美风采。芜村常在画中题句,类似我国诗人王维,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因此他的很多俳句都带有写生意味。比如“牡丹花谢了,重重叠叠飘下来, 一片二片三片。” 芜村的汉文修养很高,比如“萧簌吹秋风,黍叶易惊动”来自南唐李中的“门巷凉秋至,高梧一叶惊”诗句。“盛开的黄色的菜花,东面月亮,西面太阳。” 写四月菜花盛开的春景,据说来自陶渊明的“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在“蛙句”中,表现了他细腻的观察力,在青蛙的动作中注人了生命的灵魂,显现了一幅灵动的画面,此句传递出绘画无法言尽的情感。其观察的细腻和手法的精湛,后人难出其右。与谢芜村的徘句意境宽阔、潇洒华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著名的徘句诗人正冈子规,对于他的徘句有着很高的评价,他说“比起芭蕉来更爱芜村。”作家上田秋成说他是用日本的假名写汉诗的诗人,

“可怜瘦青蛙,挺住千万别言输, 一茶来后援。”这是小林一茶的“蛙句”。有人说这是一茶在回忆自己六岁时的情境所吟的俳句。前言写道:“四月二十日,见蛙斗。”这里的“青蛙”是蟾蜍。蟾蜍到交尾期时,集中到一个池塘里,雄性为争夺雌蟾蜍展开激烈的争斗。一茶看到身材瘦小的雄蟾蜍寡不敌众,于是发出了“一茶来后援”的声援。从他这首关于瘦青蛙的徘句,我们可以看到在那样少的字句里,强劲地表达出自己同情弱者的心态。小林一茶,本名弥太郎,别号记桥、菊明、一茶坊等。他生于一户农家,从小受尽继母虐待,少年时来到江户谋生,尝尽人间冷暖。52岁时方才结婚,但又在9年后遭受丧妻之痛,继而三儿一女全部天折。一茶不幸的一生使他对人世间乃至动物世界的弱者都表示同情。坎坷的经历决定了一茶的俳风不同于芭蕉和芜村,而是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他的徘句一般取材于日常生活,用语生动多姿,善用口语、俗语、方言、拟态语、拟声语、叠语等,形成了“一茶调”。他以“博爱”之心把动物看做生命主体,其吟咏小动物的俳句很多,有大雁、萤火虫、杜鹃、蝴蝶、黄莺、蟋蟀、猫、麻雀等,甚至还有人们讨厌的苍蝇、蚊子。比如“来和我一起玩吧, 没有亲娘的小鸟。”“蝴蝶飞远,似乎不企望这人间。”“黄昏月升时,田螺在锅里哭泣。”岛崎藤村很赏识一茶,说:“一茶的社会性格,成为独特的美。”

3 结语

芭蕉、芜村、一茶的青蛙俳句风格不同,表现各有千秋。如果说芭蕉的“蛙句”是听觉的艺术,那么芜村的“蛙句”是视觉的艺术,而一茶的“蛙句”体现了“物”与“我”的统一。他们三人在俳句史上的作用也各不相同。芭蕉为徘谐正风之祖,把徘谐升华为真正的文学,走进艺术的殿堂。芜村是中兴徘坛的第一人,对徘谐的复兴和天明时期新风的树立做出光辉的业绩。芜村与芭蕉的清寂、细致、质朴无华的风格不同,不像芭蕉那样把自我融化在大自然里,而是从花鸟风月中发现感性美的境界,具有艺术至上主义的唯美情趣。而一茶处在徘谐相对衰退的时期,一茶的徘风,从内容、主题、题材、语言都富有自己的个性,他主要从自己和周围充满痛苦的生涯体验出发,吟咏人生的苦涩、世事的艰难,在俳句史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民钦, 俳句的魅力:日本名句赏析[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05

[2] 彭恩华, 日本俳句史[M],学林出版社,2004.04

[3] 松尾芭蕉等著;林林译,日本古典俳句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01

[4]叶渭渠, 日本文学思潮史[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03

作者简介

林秀珍(1971—) 女,福建省连城县人,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日本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