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模式的探讨与构建

2015-09-23 08:32郁彦妮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体育

郁彦妮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更加迅速、信息传递更加方便,从而对大学生的知识模式、个人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要大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个人意识、面对问题的承受能力、竞争意识、与人合作能力、个人情绪的管理能力等,这就要求大学生有一个较高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健康的心理能力的培养,所以对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教育的发展研究与讨论,我们认识到体育心理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对学生心理上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心理教育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建立心理素质。

一 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模式的探讨

作为通过遗传和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体育心理素质可以使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得到促进,个人认知能力与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体育心理素质主要靠先天或者遗传从而得出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的特征,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体育心理素质的基本要素及特点

体育心理素质的基本要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需要体系。将需求的潜力作为依据,其中包含个人身体素质、体育心理、个人信仰等理智的系统性的需求。第二,认知能力。将程序潜能作为依据,其中包含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以及综合性的能力,其主要核心为心理以及个人思维能力。第三,协作能力。将人们的心理相互依存性潜力作为依据,其中包含体育教学中角色的认同、同学之间的相互协助等。第四,主体性素质。将整个潜能基础作为依据,其中包括个人意识、生存意识、运动适应能力、责任意识、敏锐感等。

体育心理素质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相对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作为个人心理特征之一, 体育心理素质不是个人的行为、心理的表现,也不是一段时间内的行为心理体现。但体育心理素质在大学期间一直在不断地发展,有自我伸展的能力。第二,综合性。体育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在个性、心理、学习过程、运动、生活当中的综合体现。第三,可评价性。体育心理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个人活动效果,具有一定的社会评价性。第四,基础性。体育心理素质是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适应程度以及创造能力等行为的综合性心理的补充。

2 体育心理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第一,体育心理素质的教育过程是为了发现与解决学生所出现的心理上的障碍。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知识、技能上的传授,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成功的感觉。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就是情绪,一个人的情绪表现出了这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感情、意识等,是一种非常真实的反映。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第二,体育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方式。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大自然所带来的考验。通过体育竞赛,学生使用大家都肯定的方法,挑战自身,超越自我,感受比赛结果,无论成功或失败,学生都可以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这样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知道如何关心他人,建立良好的集体意识。

二 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构建的思路

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测评体制、规格的培养以及方案的实施等一系列问题都和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心理素质既是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根本与载体,还是外界环境对人类影响刺激的行为的主要中介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素质和生理素质之间互相影响的主要中介。由此可以看出,体育心理素质在个体心理素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素质教育推行的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性工作就是调查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我们可以将这项工作当作培养素质教育以及心理素质的根本出发点。在确定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合格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的心理个性素质的综合体现为体育心理素质,同时要注意体育心理素质不能作为人的心理现象的独立的、孤立的部分。第二,实际反映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研究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具有哪几项基本的心理素质品格。第三,在考虑到大学生发展与成长的实际需要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国家、现代社会以及目前发展对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第四,大学生既要立足于目前,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强调未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与重要性。第五,将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发展、年龄阶段特征以及最近发展区域作为实际理论的发展根本,将大学生这一特定年龄阶段的体育心理素质结构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三 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

大脑作为学生心理发展的物质性基础,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运动训练都影响着大脑的发展。目前的教育主要对象是人,主要发展目标也是人。人的发展也是大脑的发展,大脑的发展与后天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体育运动关系密切。智力也不是唯一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主要条件,反而经常被忽略的非智力因素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学生的知识经验相对比较浅薄,但是他们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这不仅依赖于社会环境,还需要大学生自身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大学体育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主体为学生,对学生的心态、性格、情感的培养,在发挥体育心理课的主要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入心理素质教育,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要注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与多层次性。

1 体育心理咨询

体育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面谈、电话、电子邮件等。学生在生活当中出现的问题、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以及家庭中父母所带来的心理上的痛苦,这些比较深入的心理问题很难在日常的心理课上、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参加到体育运动当中,在运动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与失败的感觉,从而使学生的心理负担下降,还可以利于体育心理咨询。在体育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为学生保密,和学生成为朋友,真正的替他们解决问题。

2 建立体育心理档案endprint

在刚进入到大学校园时对学生进行一部分心理测试,例如,情绪稳定性测试、个人情感测试、个人意识测试等。根据测试得到的结果,对学生的基本状况以及个体差异做一个了解,类似建立学籍的形式为学生建立一个体育心理档案。通过测试的结果将情绪不稳定、性格相对偏激、心理抑郁、个人意识低下的学生单独选择出来,对他们给予特别的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3 成立心理协作小组

学生可以自发成立心理协作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小组成员可以相互交流,阅读相关的心理学书籍,通过电话或者网络的方式交流各自感兴趣的话题。小组成员共同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向体育心理学老师进行求助。小组成员通过相互帮助的方式进行成员间的疏导,成员间交流的话题不限制截点,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自由、开放进行交流,从而解决每个人身上的心理问题。

4 改变教学方式

把健康教育、心理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要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合适的上课时间,增加上课时间进行心理健康相关方面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的认识。

总之,体育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为发展学生健全个性心理素质,在目前的大学生教育过程中,一定需要个性化心理素质的教育。体育心理素质教育对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个人身心健康、未来事业的发展以及整个人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适应了目前社会对于新型人才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建设与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除此之外,在体育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包括了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这超过了学校的体育教育,达到了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未来的体育心理素质教育要做到像基本的健康教育或者基本的素质教育一样,改变传统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将体育心理教育普遍应用到教育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申亮,王欣,尹斯年,等.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模式的探讨与构建[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6).

[2]潘海林.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研究与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0).

[3]王晓.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

[4]王方.高校体育课教学比赛对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28).

[5]尹博.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6]曾佳.基于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价值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0).

[7]韩慧莉.治道内化·实践外化·品牌升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院系实施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

2012.

[8]张子沙,龚正伟,周波.对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内容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1(01).

[9]查茂勇.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自测量表编制[D].南京师范大学, 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体育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心理感受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