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开柱
当今课堂改革的现状是什么样子?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哪里?本文列举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准确、客观地评价。
[案例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
[案例2]“讲学稿,讲学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讲学稿”根据学生的学习来设计,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还是学生的练习册。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通过“讲学稿”这个载体合二为一。“讲学稿”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讲学稿”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讲学稿”中都有表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讲学稿”的特点,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等习惯的培养。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从前一天晚上的预习、自学到第二天课堂上的释疑、巩固,学生产生疑问,探究疑问,解决疑问的全过程都会在‘讲学稿上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师可以据此随时检查、指导和调控。
[案例3]“三三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三三六”指的是,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交流合作;展现启示;交叉巩固;达标测评。
(1)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2)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3)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评价一 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点”:课堂教学理念的嬗变
1.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改革从关注“如何在课堂中认识”转向“如何在课堂中生存”的思考,追寻存在的意义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上述案例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追求:
(1)以人的主体性为起点,确立师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以知识为起点、人变成了知识的奴隶的状况。
(2)倡导交往理解的教学生活方式,改善“实体化”的局面。教师、学生、文本并非独立的实体,而是彼此有着内在的联系的存在,进一步说他们之间是一种对话与理解的关系,而非孤立独白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理解过程,是人与文本融合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3)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要推动学生的精神性成长。课堂教学并不在于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促进学生幸福快乐的成长,使他们体验和感悟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课堂教学改革的思维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观念背后潜藏的就是新思维,例如:对待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上,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提出了“课程作为教学事件、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的课程教学整合观。
3.课堂教学理念的变革
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任何教育行为都是不可能离开教育观念的,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但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顽强地、无孔不入地渗透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是教学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才有可能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
评价二 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现有效教学的着力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处于真正落脚点的地位,带有综合性的性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只用于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才能发挥其作用。
在课堂教学改革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重要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绝大部分课堂时间都是学生在积极活动、学习、探究、发现, “课程即生成,课程即活动”在课堂学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初中 225800)
学习报·教育研究2015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