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清明上河图》真迹

2015-09-22 09:23枝平均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5年3期
关键词:伪满洲国清明上河图真迹

枝平均

《清明上河图》这幅由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创作的名画,如今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曾经,它“五度入宫、四度出宫”,甚至,它一度在战争的混乱中遗失。

流离失所的《清明上河图》究竟是怎么被找到的?

位于沈阳市中心的东北博物馆存有世界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年轻的杨仁恺常常前去帮忙整理。杨仁恺当时的职衔是“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文化处研究室研究员”。

没人会想到真迹就在这里

在东北博物馆的仓库内,摆在杨仁恺面前有三张几乎相同的画卷,都叫作《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的仿本和赝品极多,真迹大家都认为已散佚不见。包括杨仁恺在内,没人会想到真迹就在这里。人们以为这三张画顶多就是明代时画的、品质比较好的仿本,回流到收藏品较少的博物馆中,没有什么好期待的。

开始鉴定的杨仁恺,打开第一张《清明上河图》,一看就知道是赝品,完全没有价值。接着鉴定下一张,博物馆内其他同事曾说“说不定是真迹”,果然,一眼瞄过,就知道是好东西。杨仁恺原本认为是“明代的作品”,但是品质相当好,也有可能是仇英的真迹。先选到“收藏”这一边。

到了最后一张画。之前已经听说“是赝品的可能性很高”,他没有多想就把画摊开,突然背脊感到一阵凉意,脸上露出笑容。“这绝对不是仿本或摹本,很可能是《清明上河图》的真迹。”

杨仁恺也不敢骤下结论,他找到所有能搜寻到的资料,调查张择端所描绘的《清明上河图》。当时没有附照片的书籍图鉴,无奈之下,他只好参考如《东京梦华录》这类文献资料。

真迹如何流到东北有三种可能

为何《清明上河图》会出现在东北?

1912年清政府倒台,中华民国政府为了避免增加情势的混乱,允许末代皇帝溥仪留在紫禁城宫内。旧宫廷的费用开销相当大,新政府采取限制预算的措施,如果不变卖清朝蓄积了二百七十年的文物,紫禁城里根本没办法维持生活。

其中也包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历史很有意思——如果溥仪当初没有把它带出宫外,《清明上河图》大概就会随着蒋介石在1949年到了台湾地区。

从北京紫禁城运出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先到了天津,后来溥仪到伪满洲国当皇帝,又将之运到伪满洲国的首都新京(现在的长春),收藏在皇宫内。

1945年日本投降后,溥仪携带大量文物想逃亡日本,但被苏联军队拦下,送到西伯利亚,再转到中国接受思想改造。从1945年直到杨仁恺1950年在沈阳发现真迹的这段时间,谁也不知道《清明上河图》遭遇了什么样的命运。这也是这幅画的许多谜团之一。

依据辽宁省博物馆,师从杨仁恺的博物馆前研究员戴立强的说法,从1945年伪满洲国倒台到1950年楊仁恺“发现”的这5年间,《清明上河图》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被推测为以下3种可能性。

第一,溥仪意图逃亡日本,从宫廷带出的好几个行李箱中装有古董和饰品,《清明上河图》也包括在内。溥仪在机场被苏联军队逮捕收押,《清明上河图》被交给当时的东北民主联军(后来并入人民解放军),再移交给东北人民银行保管。第二,在东北的一位解放军参谋长,名叫张克威,他喜爱文物,在长春的市场上偶然买到《清明上河图》,后来寄赠给东北人民银行。第三,溥仪的随员带着《清明上河图》等文物,后来和溥仪分开,自己逃亡,在大栗子沟这个地方被东北民主联军逮捕,文物被移交给东北人民银行保管。

戴立强说,这3种状况以第一种的可能性最高,但是没有相关资料,很难查证。

(摘自《解放日报》)

猜你喜欢
伪满洲国清明上河图真迹
血泪史诗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伪满中医文献旨要与特色探析
伪满洲国时期农产品价格变化及其影响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画错的牌局
浅析伪满洲国傀儡帝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