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 张少杰
摘要:颠覆性创新是弱势竞争者基于低端市场,通过创新对主流市场在位者地位的颠覆与革命,是快速提高竞争力和实现超越的有效途径。颠覆性创新具有起点低、错位竞争、易于接受及平民化等特点,不仅可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产生利益再分配及获得超额利益,对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实施颠覆性创新战略、选择产业突破口及差异化竞争策略,是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颠覆性创新;产业竞争力;错位竞争;差异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5)05-0035-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打开国际市场。但我国多数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因而长期被锁定在产业价值链低端,竞争处于劣势。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相继开展结构调整,重新制定制造业发展战略,我国曾经积累的一些产业竞争优势正面临严重挑战如何发掘新的竞争优势,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颠覆性创新的内涵
当前,创新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不仅深刻影响人类的牛活,也时刻改变企业的竞争环境。许多曾经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失去竞争优势,最终被淘汰的原因,足被一些非流的低端市场的“颠覆性创新”“打败”。
(一)颠覆性创新的概念
颠覆性创新是Lj维持性创新相对应的概念。维持性创新指对现有主流市场上产品性能改进做出贞献的创新,维持性创新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非连续的,但无论这种创新跨度有多大,只要其本质依然是按照既有技术轨道改进已定型的产品性能,都称之为维持性创新。如,微软公司从win98系统升级至winXP、wln7、win8、winl0系统,提高的只是wlndows本身的性能,并非是对计算机系统颠性的变革。主流市场在位企业往往受价值体系、路径依赖、组织惯性、资源依赖等原因影响,倾向丁在小断提高产品性能的既定轨道卜^做维持性创新。
与维持性创新完全不同,颠覆性创新立足的市场往往是非主流低端市场,目标也并二是向现有主流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而是通过成功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商业模式,显著地转变主流市场的需要,并破坏在位者的竞争力,使其丧失原有的竞争优势,实现对主流市场的颠覆。颠覆性创新不一定是跨度大、难度高的创新,有可能是很微小的创新,但其核心特点在于其创新不是沿着原有、既定的轨道进行,而是另辟蹊径。所以,颠覆性创新往往从被主流市场在位者忽视的非主流、低端市场起步,并随着产品性能的不断提高、需求的不断增长,最终进入主流市场,实现对主流市场在位者的颠覆。S型曲线可以直观地表现维持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的区别(见图1)。主流市场在位企业往往沿着原有S型曲线持续维持性创新,竭力保持自己已有的地位,而颠覆企业通常利用后发优势另辟蹊径,开拓新的“蓝海”,并最终实现对在位企业地位的颠覆。
(二)颠覆性创新的类型
一般讲,从产品和技术层面看,颠覆性创新分为两种类型,即新市场颠覆和低端颠覆。4新市场颠覆通过颠覆性新产品满足那些由于缺乏购买能力无法在主流市场消费或主流市场产品性能无法得到满足的客户群体,从而开辟一片新市场;低端颠覆是给现有产品提供一个更简单、更低价或更方便的替代品,从低端市场发起对主流市场的攻击。另外,工艺、服务及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可以产生破坏性的颠覆。
综上,颠覆性创新可分为:新技术颠覆、新产品颠覆、新市场颠覆及新商业模式颠覆。新技术颠覆是在技术层面上做文章,通过创新、开发及组合形成一种全新技术,这种技术能填补原有技术的空白,满足原有技术无法满足的市场需求,最终形成对原有技术的替代。新产品颠覆是在技术不变的前提下,改变产品性能,使其更简单、更低价或更方便使用,因此,容易让客户接受,并广受欢迎,最终通过积累实现对主流市场的冲击和破坏。新市场颠覆是充分利用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转变等时机,开辟被主流市场在位者忽略的新市场,通过开发新市场的方式实现颠覆。新商业模式颠覆是通过对价值体系的重新组合或拆分,利用全新商业模式赚取超额利润,并逐步反客为主实现超越。
(三)颠覆性创新的特征
第一,颠覆性创新起点低。颠覆性创新开始起步的目标市场往往不是高端的主流市场,而是被主流市场在位者忽略的低端市场。这些市场利润较低、规模较小。此外,在初始阶段,进入者使用的技术简单,成本较低,利润不高,因而往往不被主流市场在位者注意。这些都表明了颠覆性创新通常从低端发起。第二,错位竞争。颠覆性创新并非与主流市场在位者正面交锋、直接竞争,而是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或新的商业模式,开辟“非主流市场”,实现与主流市场在位者错位竞争。通常对后进入者而言,这一市场往往阻力小、障碍低,容易立足。第三,易于接受。通常颠覆性创新的产品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及价格低廉等特点,并且无需顾客改变原有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即可使用,因此产品容易被顾客接受,这为市场的扩散提供条件,也为后续的颠覆提供基础。第四,平民化。颠覆性创新针对的是低端市场,面对的客户小众,使用技术简单,操作难度不大,因此无需高端的专家即可实现,具有平民化特征。
二、颠覆性创新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
颠覆性创新不仪能实现小企业颠覆大企业,而且对进一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较大作用。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来源
产业国际竞争力指一国特定产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与他国产业相比较,所表现出来的强于对手的生产效率及获取财富的能力。迈克尔·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将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在国际问自由贸易条件下(在排除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以其相埘于其他国更高的牛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或购买者需要的更多的产品,并持续获得盈利的能力。”
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及赫克歇尔和俄林为代表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各国产业竞争力的不同,是由于国与国之间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禀赋方面存在的差坤,所导致的生产成本不同形成的绝对式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具有先天性、外在性、被动性和静态性;以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外贸优势转移假说等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不仅与原始的劳动力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有关,并且与技术有关。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可随着产品生命周期、技术周期的变化,通过技术水平的此消彼长,发生转移。先前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可能随着贸易的往来、技术的转移获得比较优势。该理论认为,比较优势虽不再静态不变,但仍具有被动性、外在性。以保罗·克鲁格曼、罗默以及卢卡斯等为代表提出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完全来自于外住的比较优势,而是可通过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技术创新、自我学习及经验积累等方式内在白生,自此人们开始关注这种主动的、内生的比较优势;波特通过系统研究认为,这种内生的比较优势,应称之为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一种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支持制度,以确保要素投入能高效使用和升级换代的内在的、自我修炼、自我培育的财富与能力。波特认为,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与四要素有关,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此外,机j和政府作用两个辅助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自我强化,推动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其中,生产要素中的高级要素和专业要素对竞争优势的保持至关重要,很难从外部获得,只能通过自我培育方式获取。
从传统的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到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再到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人们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源泉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开始的国际贸易竞争主要依靠外在、被动的比较优势,到依靠主动、内生的竞争优势,客观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程,也是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起步,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进化,最后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演进。但无论是比较优势理论,还是竞争优势理论,归根结底都是探讨一国产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如何在地界经济的整个价值链条中,获取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利益。
(二)颠覆性创新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
颠覆性创新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益再分配及产生超额利益等形式,直接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
1.颠覆性创新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获取更多利益。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使用,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或可利用更易获得且廉价的资源替代不易获得且昂贵的资源,有效降低成本;颠覆性新技术的使用,更有利于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新工艺、新商业模式的利用,可在技术不变的前提下,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产生直接作用。
2.颠覆性创新可通过差异化竞争战略,产生利益再分配。颠覆性创新的差异化战略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颠覆性创新实施的是技术差异化战略。颠覆性创新另辟蹊径,摆脱原有技术路径,使用不同于主流市场的技术。二是颠覆性创新实施的是产品性能差异化战略。颠覆性创新的一大特点就是提供与主流市场不同性能的产品。通常这些产品的性能是主流市场忽视的或不被看好的。三是颠覆性创新实施的是市场差异化战略。颠覆性创新从低端市场起步,满足的是被主流市场忽视的细分市场潜在需求。颠覆性创新实施差异化战略,起步在低端市场和利基市场,避开主流市场的恶性竞争,导致利益的重新分配,并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3.颠覆性创新可通过不同的商业模式,获取超额利益。新的商业模式是对价值链的整合和重组。先进的商业模式可使进入者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提供同等服务,从而获取超额利益。
三、基于颠覆性创新视角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颠覆性创新理论从全新视角,为处于劣势竞争地位的后来者,如何通过创新提高竞争优势,实现超越,提供理论指导;也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产业,快速摆脱不利局面,实现赶超,提供借鉴。、
(一)实施颠覆性创新战略
随着互联网及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创新水平不断加快,当今世界正处于产业技术剧烈变革时代。颠覆性创新为我国利用技术变革,突破传统产业格局,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机遇。因此,应积极实施颠覆性创新战略。一是重视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良好的外部创新环境是企业有效开展颠覆性创新的基石。应扫清制约创新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建立鼓励和激励创新的机制和制度;创建有益于创新的文化,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风气。二是建立鼓励和倡导企业创新的微观机制。包括:鼓励企业建立颠覆性创新机构,引导企业建立颠覆性创新机制,帮助企业实施颠覆性创新研究。
(二)选好颠覆性创新突破口
创新的领域应有所选择,才能有所突破。因此,做好产业发展规划、选择好突破口尤为重要。一是重点加强互联网、通讯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开发和建设,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新兴产业是技术创新频率较高的产业,恰恰更适合颠覆性创新,最有可能形成突破口。此外,这些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强劲的增长势头及广泛的影响,极有可能引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发展这些产业不仅有利于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更有利于未来的长远发展规划。二是限制资源消耗大、污染高的产业发展。这些产业大多属于成熟产业,产业技术、产品性能及商业模式都已趋于成型和稳定,进一步提高和创新的空间不大。
(三)实施差异化颠覆策略
颠覆性创新理论的精华是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主张错位竞争,实现低端颠覆,这符合我国部分产业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处于劣势的发展状况。应重点采取两种差异化策略:一是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我国多数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处于相对落后水平,经验不足,起点较低。利用低端颠覆策略,重点发展与主流市场存在差异、功能简便、价格便宜、方便使用的产品,可有效帮助我国企业避开主流市场的激烈竞争,通过开拓细分市场和利基市场,快速提升竞争力。二是实施商业模式差异化策略。技术相对落后是我国大多数产业的通病,而商业模式颠覆更多依赖颠覆性思维而不是颠覆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