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自设问卷,对中职护生就职业道德现状的认识、职业认同、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评价、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态度、道德行为五个方面进行职业道德现状调查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从建立中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开发情景德育提高职业德育实效及开展具专业特色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提出职业道德教育建议。
【关键词】中职;护生;职业道德;调查
护理人员的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质,影响和决定着护士对待护理工作和患者的根本态度,影响和制约着护理质量。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作用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对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职业道德作为护士素质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摆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目前中职护生的培养往往重技能轻素养,尤其是对护生职业道德培养重视不足。为优化中职护生的培养模式,深化中职德育改革,提升中职护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中职护生职业道德现状调研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查背景及基本方法
1.调查背景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中等卫生专业学校,护理专业为学校的主体专业。随着当今社会快速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学生不加甄别的吸取已经严重影响其职业道德价值观,因此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道德现状的调研分析是基础。
2.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我校护理专业中12级女生90名,为已实习一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13级女生50名,为即将走向实习岗位的学生;14级女生90名,为入校学习一个学期的学生,共调查 230人,收回有效问卷 221份,有效应答率为 99%。学生年龄在16~19岁之间,平均年龄17岁。
3.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参照国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经过预调查、反复讨论修改而成。调查问卷主要从中职护生对职业道德现状的认识、职业认同、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态度、道德行为五个方面对中职护生的职业道德现状进行了解,基本如实地反映了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中职护生对职业道德现状的认识
表1. 中职护生对职业道德现状的认识
选项
题目 较差 一般 较好 很好
您觉得当今社会道德现状 53(23.98%) 145(65.61%) 19(8.60%) 4(1.81%)
您觉得医护职业道德现状 25(11.31%) 136(61.54%) 53(23.98%) 7(3.17%)
您对自身职业道德的客观评价 11(4.98%) 108(48.87%) 90(40.72%) 12(5.43%)
从表1可见,中职护生对社会、行业及个人的职业道德评价不高。一方面反映了目前职业道德现状,一方面反映中职护生对社会、行业及个人职业道德具有更高水平的要求。说明加强中职护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具有其主观及客观的必要性。
2.中职护生职业认同度分析
表2. 中职护生职业认同分析
选项
题目 强烈不同意 不同意 同意 强烈同意
我的职业是被人们所看重的 21(9.50%) 45(20.36%) 142(64.25%) 13(5.88%)
护理工作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9(4.07%) 44(19.91%) 144(65.16%) 24(10.86%)
从事护理工作有自卑感 34(15.38%) 170(76.92%) 15(6.79%) 2(0.90%)
护生职业认同感就是护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积极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表2显示,有部分护生内心对护理工作极度不认同, 25%以上学生认为护理工作不能实现人生价值,7%以上学生认为从事护理工作有自卑感。
表3. 中职护生对护理专业学习的态度
您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 救死扶伤,解除人们的疾苦 就业好,比较稳定 父母之命 自己随便决定
46(20.81%) 124 (56.11%) 38(17.19%) 13(5.88%)
您目前对学习护理专业的态度 非常喜欢并热衷于学习 提不起学习兴趣,强迫自己学习 讨厌护理专业,学习非常痛苦
95(42.99%) 118(53.39%) 8(3.62%)
表3显示大部分学生选择护理专业不是基于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而是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或利于就业的角度。因缺乏对专业的认识,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表4显示部分学生对专业了解后,对个人职业规划却越来越模糊,只有69.23%同学明确表示初次就业岗位为护理,仅有31.67%的学生明确护理工作作为终身职业。
表4. 中职护生对从事护理工作的态度
毕业后您会从事护理工作吗 是 否 不确定
153(69.23%) 12(5.43%) 56(25.34%)
如果条件允许,您会将护士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吗 会 没考虑过,先做再说 肯定不会,有机会跳槽或转行
70(31.67%) 121(54.75%) 30(13.57%)
3.中职护生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
100%的调查对象认为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中职护生已认识到护理工作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同时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不可或缺。护生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评价较差,13.57%的学生不清楚是否接受过该类教育,6.57%的学生认为未接受过该类教育,表明学校的职业教育实效性较差,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一定漏洞。
4.中职护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态度
表5. 中职护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态度
选项
题目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您会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4(1.81%) 18(8.14%) 114(51.58%) 84(38.01%)
您能做到对病人热情并负责吗 5(2.26%) 20(9.05%) 78(35.29%) 118(53.39%)
您会为了提高经验而在病人身上做不必要的操作 174(78.73%) 28(12.67%) 10(4.52%) 9(4.07%)
当无人在场时,您能按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吗 21(9.50%) 20(9.05%) 70(31.67%) 110(49.77%)
当病人遇到困难时,您会主动提供帮助吗 12(5.43%) 23(10.41%) 83(37.56%) 103(46.61%)
您实习期间有迟到或早退过吗 50(56.18%) 39(43.82%) 0() 0()
由表5可见,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护理职业道德的内涵,但护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与转化为自身行动的意愿却有明显差异。
5.中职护生道德行为
表6.中职护生道德行为及自我评价
选项
题目 经常/基本符合 偶尔/不清楚 没有/完全不符合
您在平时和同学交谈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吗 23(10.41%) 168(76.02%) 0(13.57%)
您平时进出教室或宿舍时能做到轻手轻脚关门吗 153(69.23%) 58(26.24%) 10(4.52%)
您认为目前护理专业学生的言行举止符合护士的职业要求吗 113(51.13%) 80(36.20%) 28(12.67%)
表6显示中职学生的道德行为与护生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生经过专业教育对护士言谈举止的重要性有较高认识,但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又与护士的职业要求相差甚远,表现为道德知行上的不一致,但护生自身也能意识到这种差距和不一致。
三、结论及对策
以上调查显示中职护生整体的职业道德素养较好,主动积极向上,但消极因素或不适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表现不容忽视。我们应积极分析中职护生的职业道德现状、需求、心理状况、行为规范等,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改变职护生的职业道德现状。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系统教育,经过内化,然后外化为职业道德行为,最后形成职业习惯。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中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目前中职院校均开设德育课程,但缺少具专业特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护理专业对职业道德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中职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搭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如将卫生法律法规、护理伦理等课程设为必修课程。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纳入职业道德的内容,专业课教学是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专业课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作为一名合格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理想、职业要求等,为其将来走上护理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开发情景德育提高职业德育实效
说教式单项的德育灌输课,在传统教学中不失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好方法,但是单纯的说教难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而情境德育具有明显的情感性特征,能够感动、感染和感化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的品德情感在情境体验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得到陶冶和提升。学校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职业特点设计系统化的情景德育课程,让学生在情景中得以感悟和提升,将职业道德观念内化为自觉行动,从而提高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开展具专业特色职业道德实践活动
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积极开展校园活动,让护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陶冶职业道德、升华职业道德情感。如邀请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讲述亲身经历,组织护生观看南丁格尔传记等录像,组织师生召开座谈会、举办专题讲座,举办 “5·12”国际护士节的各项活动以及授帽仪式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福利中心提供专业志愿服务,从而使护生对护理专业和护士角色有深入理解,培养护生积极的职业情感和仁爱、奉献精神。
参考文献:
[1]程舟群,冯小君,王丽. 高职护生对职业道德现状认知的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127-128
[2]李玲. 高职护生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1): 100-101
[3]王芳婷,廉军孝,张燕鸣,周璇,金瑞,王燕. 老年护理专业护生职业认同感调查[J].护理研究.2015,29(5):1688-1691
[4]王金国,王曼莉,赵要松,刘石磊. 护生职业道德培养模式的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5):393-395
[5]马长永,郭照江,马晓.在读医学本科生职业道德思想养成状况调查和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85-88
[6]徐萍,罗金艳,项颖卿. 高职院校护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72-73
作者简介:
李骆冰(1987.6~)女,籍贯:安徽省金寨县,现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职生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