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芳
【摘 要】长期以来,初中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差的现象,结合当前课改的要求,如何采用新的工作思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初中政治教育长期以来被口头上重视,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教学问题;课改要求;对策
初中生的思想较为活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又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初中政治教育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明确的指引作用,所以在初中教学中,应该强化政治教学,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但是长期以来,学生觉得初中政治课沉闷、枯燥、兴趣低下,初中政治教学对于学生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效率也在不断下降。
一、初中政治教学问题的现状
1.教学方式简单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受教学条件、教师素质等的限制,政治课堂教学方式简单。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对于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兴趣索然,致使教师在讲台唱独角戏,认真听讲的学生少,没有互动、没有情景、更没有交流。教师的教学仅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了课堂中的教学效果,直接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2.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果不佳
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也引入了初中政治课堂。但是,不少教师因年龄、兴趣受到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生疏,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不尽人意;不少教师片面地追求丰富多彩的图片、影音等材料来获取学生的吸引,对于大纲要求应该掌握的知识偏少、仅图片、声音丰富而内容不丰富。
3.情境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些年轻的初中政治教师将情境教学过多地引入到政治课堂,以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以“适量、适度”为原则,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那些情境不但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学生整堂课都在教学情境的繁复变动中度过,没有相应的思考空间,致使情境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新形势下的课改要求
1.以往教育观念的改变
在长期的初中教学实践中,基本上是把文化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标准,忽视了政治教育的发展,使学生素质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光看文化成绩,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也不能代表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试想:一个品德思想都不端正的人纵然成绩再好也很难造福于社会的。
2.当前教师角色的改变
作为政治教育的两大块—德育工作与智育工作相辅相成,教师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要求教师角色的改变并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素质集中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掌握。教师德育工作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们思想道德水平,甚至对学生价值观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以往师生关系的改变
传统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形成了很大的障碍,新课改理论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为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三、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的对策
1.营造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
长期以来,学生只是处于服从地位,被迫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使学生感到压抑,课堂气氛呆板,对于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应该不限于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还可以从网络书籍、杂志、广播、电视中获取,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营造最佳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从各方面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和理解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在积极、有效的互动、探究中掌握知识。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自然地引出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等,有效地辅助教师进行初中政治教学。教师可以列举实际的例子:教师批评上课玩手机的同学,学生不服,与教师争吵。教师适时提问让学生换位思考,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反思,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教师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政治知识,而且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正确地对待问题,合理地解决问题。
3.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初中政治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教学内容来说,比较枯燥、沉闷,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去实现学生均衡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利用一切教学手段、采用一切教学方式来完成这个目标。
四、结束语
初中政治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指导的作用,以政治教材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活跃政治课堂气氛,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将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到最高。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够行成良好的品质,身心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小平.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互动的方式及其运用.苏州实验初中.2008
[2]黎光明.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益初探.兰州23中.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