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对社会的伤害有多大?

2015-09-21 08:33周轶君
博客天下 2015年2期
关键词:女婿笑声犹太人

文 / 周轶君

笑对社会的伤害有多大?

文 / 周轶君

在笑的战斗中,谁先动粗谁就输了。谁都有笑的权利,也有不开心的权利,但谁都没有胡乱杀人的权利。

当地时间2015年1月8日,法国巴黎,一面画着铅笔图案的旗帜飘扬在共和国广场上,铅笔上用法语写着L'arme,意为武器。

笑和幽默是只有人类才有的特权。——日本作家池田大作

谈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刊》的惨祸之前,先说说一部电影,据说排上了法国“史上最流行”前几名。

一对法国标准夫妻,男的是律师,女的当主妇,4个女儿先后嫁了穆斯林、犹太人、中国人和一个黑人,全是新移民。在半犹太外孙的割礼上,几位男士相互攻击,又跟法国岳父交叉骂战—内容可想而知:宗教、习俗、文化……中国女婿本来最包容,穆斯林和犹太人互骂之后一齐攻击他:“只会微笑拍马屁”,后来中国女婿送客出门时告诫犹太人,“你们统治银行业的时代已经终结”,中国人买了全世界,还用中国功夫一掌封喉教训了对方。

然而终归是一家人。长期不欢不睦之后,终于在圣诞节重聚。法国岳母下了番功夫,菜式上极力照顾几位女婿,而女婿们也得到老婆耳提面命,别碰敏感话题,别回应挑衅,居然效果奇好,大家很快找到了共同点:都是法国人。一起高唱法国国歌,其乐融融。整部电影笑点一个接一个,全都戳在“身份认同”的痛处酸处。

笑声可以融化坚冰,但《查理周刊》血案却是笑声惹来了枪声。法国大概是欧洲国家中最以自身文化为傲的了。法国曾颁布法令,公共场合不准显露明显宗教标志。穆斯林不准蒙头、从头到脚盖住身体,犹太人不能戴小帽,十字架、佛珠要藏在衣服里面。虽然惹起争议,但这个禁令的初衷,并非针对某一个宗教,而是要求尊重法兰西共同的价值。

《查理周刊》没有广告,没有财团支持,生存主要靠市场,博眼球本无可厚非,但博得有些极端,除了市场,还因为“骄傲的文化”。他们的幽默是有知识含量的。尽管我不免担心:捍卫世俗,捍卫“非宗教”,是不是本身也是另一种宗教狂热?

但我仍然不主张为笑声划定禁区—因为那个禁区只会越来越大。

前几年去土耳其,跟当地有名的漫画家马马詹聊天。他说总理办公室(埃尔多安那时还是总理)常常打电话来,说可以画总理,但不能画得太难看,衣服不能这样那样。近些年土耳其媒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去年埃尔多安的一名高官说,女人不应该在公开场合大笑,“那样不符合伊斯兰规矩”。结果土耳其女人们在Twitter上接力秀豪迈大笑的照片。

2015年1月8日,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位于巴黎的总部遭到3名武装分子袭击,导致2名警察、10名杂志社工作人员死亡。当天晚上,法国各地共有超过10万人聚集,人们高举“别害怕”“我就是查理”等标语,表示对遇难者的支持。

笑对社会的伤害有多大?埃及从前也是不许笑的国家。穆巴拉克下台前后,冒出无数政治笑话,心脏专科医生巴塞姆干脆改行搞起脱口秀,红透阿拉伯世界。但是,当他戏仿时任总统穆尔西出国访问,接受荣誉博士、英语带口音,等待他的是拘禁。美国“The Daily Show”主持人、中文网上译作“囧叔”的,为同行出声,在节目里声讨埃及政府,转而假装小声自嘲:“可是你要知道,笑声改变不了什么。我们做了那么多节目,试图阻止伊拉克战争,但没成功—笑声没那么可怕。”

但权威之所以是权威,恰恰在于它可怕,叫人恐惧,它开不得玩笑。别以为不同宗教之间“井水不犯河水”就好,权威常常升起在自己人和自己人中间。更复杂的是,分明受权威所迫的人,有时还会自觉捍卫权威,否则他就找不到自己的底气。

英国有出长演不衰的话剧《是的,首相》,剧中首相丑态百出,权欲无尽,虽然最后仍有一道薄薄的道德底线。我在剧场里看英国人集体狂笑,问他们担心这些事情出现在现实中会怎么样?他们说不担心啊,剧中坏人下场都很惨。而装一点的英国人会说:“我们除了笑笑,还能怎样?”笑,其实是疏导社会怨气的绝好渠道。像英国那样,运转得还不错的国家,并不需要一个板起脸的权威。

好吧,如果有些笑话真的让你怒发冲冠,为什么不能以笑话,至少是非暴力手段回应呢?在笑的战斗中,谁先动粗谁就输了。谁都有笑的权利,谁也都有不开心的权利,但谁都没有胡乱杀人的权利。当然,我说的“笑”,始终都指有知识含量的幽默,如果有人劈头盖脸乱骂,有些情况下,你也只能像法国人齐达内一样,一头撞过去。■

来源 / 腾讯·大家

猜你喜欢
女婿笑声犹太人
帐篷里的笑声
飞云江
自尊
为智障女儿找个健康女婿
亲“女婿”莫丢“儿子”
藏族女婿杨昌林 一辈子的援藏坚守
英国社会是如何对待犹太人的(1066-1656年)
殡仪馆里的笑声
犹太人的生意经
只有三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