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
摘 要:《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3部作品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这是史上经典的三大芭蕾舞剧,是柴可夫斯基个人创作的顶峰。其中《胡桃夹子》以其热情洋溢的风格和扣人心弦的旋律为人熟知,也吸引了众多作曲家的改编,其中就包括双钢琴改编曲。双钢琴组曲的《胡桃夹子》相对于钢琴独奏曲来说,在艺术表现上更加丰满,音乐形式上也富于多样性,更为复杂的织体让整部作品的音响效果更加辉煌,因此双钢琴组曲的《胡桃夹子》受到了很多观众和音乐家的喜爱。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大师,俄罗斯人。生于1840年,卒于1893年,在他的生命中创作了大量包括交响曲、协奏曲、歌剧、舞剧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是19世纪古典音乐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音乐家。他一生仅创作了3部舞剧,但都成为音乐舞剧史上的经典之作。这3部剧就是赫赫有名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其中《胡桃夹子》为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舞剧,也可谓是巅峰之作。《胡桃夹子》不仅作为独立交响乐被广泛演奏,还被改编为钢琴独奏曲、双钢琴组曲等,具有极高的音乐艺术价值。
一、《胡桃夹子》的背景和内容
(一)创作背景
对于一部音乐作品来说,单纯地演奏常常难以将作品中包含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因此,要完美地演绎一部作品,就要对其有着广泛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试着揣摩作品中所酝酿的感情,感受作者在创作时所持有的心情,才能真正地理解一部作品,也才能真正地演奏好一部作品。因此,要了解《胡桃夹子》双钢琴改编的概况,就必须从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和音乐发展入手。
《胡桃夹子》创作于19世纪,是柴可夫斯基继《天鹅湖》和《睡美人》之后的又一力作。柴可夫斯基一生音乐作品无数,但芭蕾舞剧作品却仅此3部,作品寥寥,却弥足珍贵。这3部作品不仅传达了柴可夫斯基本人创作芭蕾舞剧的感情和理念,也成为舞剧史上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中《胡桃夹子》是在《天鹅湖》和《睡美人》成功之后才创作完成,因此这部作品不仅在内容上引人入胜,在创作风格和艺术表现上也更为成熟。此时的柴可夫斯基已更加坚定自己的理念,那就是对于舞剧来说,音乐绝不是依附于舞蹈而生,单单为舞蹈服务的,而是与舞蹈站在同等位置上,有着独立的、势均力敌的地位。这种创作信念使得柴可夫斯基非常注重《胡桃夹子》的音乐演奏艺术的表现。与此同时,在生活中,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关系的恶化导致他内心受到冲击,感到对生活的失望,于是事业上的成功和生活上的不顺利双重推动着他创作《胡桃夹子》的进程。
(二)创作内容
舞剧《胡桃夹子》改编自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学作品《胡桃夹子与老鼠王》,原著是一个童话故事,因此舞剧《胡桃夹子》常常被人称作是“童话照进现实”。这部作品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收到的神奇的圣诞礼物的故事。主人公玛丽和许多小伙伴在圣诞节前夕一起庆祝,小伙伴给玛丽带来了许多礼物,其中就有一只神奇的胡桃夹子玩偶。但是玛丽一开始并不知道胡桃夹子是有魔法的,只是非常喜欢,当这只胡桃夹子玩偶被哥哥弗里茨不小心弄坏之后,玛丽伤心地一整晚都睡不着觉,半夜还要从床上爬起来去看胡桃夹子。而当她起来后,却惊奇地发现胡桃夹子玩偶正在跟一只巨大的鼠王斗智斗勇,而其他的玩偶也都在和小老鼠们打斗。玛丽看到胡桃夹子玩偶有危险,就赶忙抄起自己的拖鞋去帮忙,一把将鼠王打死了。这时,玛丽回过头去看胡桃夹子玩偶,玩偶竟然变成了英俊帅气的王子,牵起玛丽的手一起飞向了糖果仙境,并在那里继续着各种奇妙的冒险生活。
从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部非常生动有趣的作品。由于改编自童话故事,所以充满了梦幻神奇的色彩,这样的内容给作品本身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只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才能够受到观众的喜爱。
(三)作品发展
《胡桃夹子》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芭蕾舞剧,它不仅在故事情节上生动有趣,在艺术表演上也十分引人入胜。它的旋律婉转优美,同时整部作品带有一种梦幻神奇的色彩,使得作品本身呈现出巨大的艺术魅力。柴可夫斯基认为,在舞剧中,音乐和舞蹈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样的创作理念造就了《胡桃夹子》音乐艺术上的成功,使人们在欣赏如此美妙的舞蹈场面的同时更沉迷于它音乐的美妙当中。从舞剧《胡桃夹子》面世之后,它的音乐就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这部作品中的音乐不但有自身的民族特色,而且把俄罗斯特列帕克舞曲、中国舞曲以及阿拉伯舞曲融合于其中,充分显示了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而其音乐上的优美表现自然也吸引着众多交响乐队的注意,所以《胡桃夹子》常常被交响乐队单独演奏。好的音乐自然也不会止步于此,许许多多的音乐家都会把一些优秀的交响乐再改变成为钢琴的独奏版,虽然有时候改编会使得音乐中一些本来固有的音色丧失或者变异,但是由于钢琴本身是一种音域极为宽广、具有着变化丰富的力度和音色的乐器,能够很好地把交响乐的乐器效果和戏剧效果努力呈现出来以达到与原来的效果的平衡。所以这种形式的改编对作品本身也是一种有益的发展和推动,于是不久《胡桃夹子》就被改编成了钢琴独奏作品,由俄罗斯钢琴家米哈伊尔完成。之后随着双钢琴艺术的发展,来自塞浦路斯的作曲家尼古拉将《胡桃夹子》改编成双钢琴组曲,这使得《胡桃夹子》得到了又一次升华。
(四)研究意义
从音乐史方面来讲,《胡桃夹子》这部作品一直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不管是对舞剧本身的研究,还是对交响乐或是钢琴独奏曲的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成就都不胜枚举。而且双钢琴演奏艺术作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也越来越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重视。然而就目前国内的研究来说,对于《胡桃夹子》的研究,主要在其钢琴独奏方面建树较多,而对于《胡桃夹子》双钢琴改编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胡桃夹子》这部作品之所以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研究和认识它,是因为它除了能和自身舞剧完美的结合之外还能离开这部舞剧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通过钢琴的特点把这之中的音乐之美灵活、优美的呈现出来,这是我们所值得关注和学习的地方。这段音乐充分的运用钢琴自有的魅力和效果,同时也把舞剧的戏剧性效果反映了出来,让人们能够在音乐之中体会到舞剧的美,可以说这段音乐承载了这部舞剧的灵魂在里面。这是一般音乐所不能企及并极力追求的东西,是音乐的一个更高层次上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要细心的品味其中的奥妙,抓住其精髓所在,对我们自身音乐的发展和舞台音乐的发展都有着长远的意义,也对我们自身音乐的包容性和内涵性有着很好的推进作用,是一个必备的经典之作。
二、《胡桃夹子》双钢琴改编的艺术分析
作品《胡桃夹子》从舞剧中脱离成为独立的交响乐,再到改编成钢琴独奏作品,最后到成为双钢琴组曲,每一步的改变都是一种蜕变,都从不同的方面阐释这部经典作品,让广大观众从更多方向、更全面地感受到这部作品的魅力,更深刻地理解这部作品。可见,双钢琴组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一)双钢琴改编的发展
钢琴这种乐器在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并不仅仅体现在它能够表现优美的旋律这一点。因为就许多乐器而言,每一种都能够演奏出婉转动听的旋律,所不同的仅仅是演奏风格的差异,而钢琴之所以一直以来都受到众多音乐艺术家的青睐,这与它自身的独特优点是分不开的。钢琴不仅能够演奏出优美的旋律,而且能演奏出更多不同的音色,它音域宽广,能够演奏出众多和弦和复调,这也就是为什么交响乐能够改编成钢琴曲,而非小提琴曲、风琴曲的原因。仅钢琴一种乐器,就可以发出交响乐队众多乐器合奏发出的音响,这是一种令人惊叹的独奏乐器。
就钢琴的演奏形式来说,除个人独奏之外,还有我们熟知的两人4手联奏、双钢琴协奏等。个人独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钢琴演奏家在表演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表达对音乐作品中丰富的音色表现形式的感受,传达着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作者对作品的倾泻双重情感,一直以来这都是钢琴演奏的主要形式。4手联奏则是两位演奏者对同一部作品用同一架钢琴演绎,这种形式较之单人演奏来说,更激昂地宣泄着演奏者的感情。双钢琴这种演奏艺术形式大约在16世纪就已出现。在双钢琴协奏曲中,一架钢琴是需要辅助另一架进行演奏的,也就是说,其中一位演奏者要配合主要的演奏者才完成作品的演奏。而我们现在所探讨的双钢琴演奏艺术中,两架钢琴是并驾齐驱的,不存在辅助依附情况,没有主次之分。两架钢琴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是一种合作共赢的音乐演奏形式。
对于演奏者来说,双钢琴演奏是一种挑战,在演奏之前,两位演奏者沟通合作,互相交流对作品的看法和演奏技巧,才能共同完成一部好的作品。在双钢琴组曲的演奏者,1+1的钢琴和1+1的演奏者的完美合作,会创造出1+1>2的艺术效果。
(二)《胡桃夹子》的改编意义
双钢琴组曲的《胡桃夹子》相对于钢琴独奏曲来说,在艺术表现上更加丰满,音乐形式上也富于多样性,更为复杂的织体让整部作品的音响效果更加辉煌,因此双钢琴组曲的《胡桃夹子》受到了很多观众和音乐家的喜爱。
钢琴组曲《胡桃夹子》由8个部分构成,分别是《序曲》《进行曲》《糖果仙子舞曲》《杜帕克舞曲》《咖啡》《茶》《花之圆舞曲》。这8个部分可以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开头、发展和高潮兼结局3个大部分,其中《序曲》部分是整个故事的开头,中间6首舞曲则描述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的《花之圆舞曲》是胡桃夹子变成王子后,带领主人公玛丽飞向糖果仙境的部分,是整部组曲的高潮。我们就以《花之圆舞曲》一节为例,简要分析其双钢琴改编的特点。
《花之圆舞曲》为D大调,3/4拍,复三部曲式。作为整部舞曲的高潮,《花之圆舞曲》无疑是整部作品中最精彩最著名的一首,同时也是其中最长的一首,常常在大大小小的音乐会上被演奏。这首曲子在表现情境上有相当的可取之处,跟随着音乐的演奏,我们几乎可以看到英俊的王子牵着美丽的玛丽飞往糖果仙境,可以感受到作品中主人公欢呼雀跃的心情,并仿佛在与之一起翩翩起舞。所以在演奏这节时,演奏者要让自己跟随着主人公一起起舞、飞翔,带着饱满的情感去演奏,才能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关于《胡桃夹子》的双钢琴组曲的演奏技术分析方面,解金慧在其研究中已做了详尽的阐释,这里只引用其中一小节来简单说明即可。作品“从34小节开始,进入呈示部。呈示部包括两个乐段,第一乐段(34-66小节)主题旋律在第一钢琴左手声部,手腕带动手指力量下沉,和弦的时值要饱满、准确,表现出庄严肃穆的音响效果,体现出圆号的音色。42小节开始的单音织体旋律是模仿单簧管的音色,力量集中在指尖,琴键弹到底,弹奏出明亮的音色”。①
由此可知,《胡桃夹子》双钢琴组曲的成就不仅是由两架钢琴的完美配合造就的,更是需要两位演奏者齐心协力,互相配合,这样才能成就一部完美的音乐艺术作品。它要求演奏者二人之间有着良好和充分的默契,以及二人对这部音乐作品的共同的认知和理解,这样两个演奏者才能达到一个更加和谐且彼此促进的境界,这种境界的培养本身也是艺术的一种灵活体现,这也让《胡桃夹子》双钢琴组曲的魅力在两个人的境界里得到了极大的升华,使人们更痴迷于其中的美妙。
《胡桃夹子》作为一部历久弥新的音乐作品,被改编为双钢琴组曲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它是舞剧和音乐发展的一个优秀的典范,是弥足珍贵的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让人们在欣赏惟妙惟肖的《胡桃夹子》这部舞剧的时候,从该剧的音乐中发现更奇妙和独特的享受,并从之后的《胡桃夹子》的交响乐改编的演奏中对这部舞剧有一个更深的回味,与此同时对音乐本身的美妙有一个更不一样的认知和欣赏,因此这不仅是对经典交响乐作品的革新,使得作品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也让《胡桃夹子》这部音乐作品开拓出了新的发展道路。双钢琴组曲的特点丰富了《胡桃夹子》的音乐表现形式,两个人的完美技巧和心灵的结合同时也成为了《胡桃夹子》双钢琴音乐的独特和美妙之处,使其以一种更加饱满、更加辉煌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听众不但享受到这么精美绝伦的音乐之色,而且惊赞于演奏者的表演,这也是完美展现一个钢琴演奏家资深技巧和能力的不二之作,因此不得不说,《胡桃夹子》的双钢琴组曲的改编是非常成功的。这种成功也并非是不可企及,所以我们要试着去分析它认识它,找寻其中的过人之处和与众不同的精华,来为我们自身舞剧的发展和音乐的提高指明新的方向,也尽可能的为我们的观众奉献出一个更高层次更优美的更使人痴迷的音乐作品。
注 释:
①解金慧.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双钢琴组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参考文献:
〔1〕包天天.钢琴改编组曲《胡桃夹子》的演奏分析[J].音乐探索,2011,(03):104-106.
〔2〕刘雨燕.钢琴组曲《胡桃夹子》的审美特征及演奏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4.
〔3〕王宇婧.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钢琴套曲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
〔4〕赵婷.柴科夫斯基舞剧音乐《胡桃夹子》钢琴组曲演奏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