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共和国覆灭的内在原因分析

2015-09-20 21:52李宇
关键词:共和国平民贵族

李宇

摘 要:公元前509年,在罗马城发生了一起政变。平民在官僚贵族的带领下驱逐了残暴的统治者塔克文,建立了共和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罗马共和国已经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陆的世界帝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政治强大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隐患,其中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独裁官的设立以及不断的对外战争时刻威胁着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这3个问题,也正是由于缺乏共和精神,罗马共和国终于又重新走上了专制独裁的道路。

一、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在共和国里由来已久,双方围绕着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每一次斗争都会对共和国的政治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人认为正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才导致罗马共和国的纷乱,加剧了共和国的动荡。然而马基雅维里却指出:“诅咒贵族与平民纷争不已的人,他们所谴责的正是让罗马保持自由的元素。他们未看到这些嘈杂喧嚣的纷争收到的良好效果;他们没有顾及共和国皆有两种相反的气质,即民众的气质和大人物的气质,凡是有利于自由的法律皆来自于他们之间的不和。”[1]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主要是因为双方在政治经济上的地位相差悬殊。贵族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在政治、军事和宗教方面享有特权,把持各种公职,掌握国家权力。而平民的地位十分低下,他们大都比较贫困,缺少甚至没有土地,他们无权担任公职,就连参军也要受到财产上的限制。因此,平民迫切要求改变自己的困苦境地,在经济上分得土地,政治上要求保障人身自由和合法权益,参与政权,改变贵族大权独揽的局面。

平民的斗争首先是从军事斗争开始的。他们以撤出战斗为要挟,迫使贵族答应他们的条件。由于战事频繁,平民又是军队的重要力量,因此贵族不得不有所妥协,通过这种方式平民逐渐取得了一些权利,例如保民官的设立。此后,随着平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力量不断壮大,他们不但取得了担任国家高级官职的权利,甚至取得了进入元老院的资格。政治斗争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平民在社会和经济方面斗争的展开。公元前352年国家设立5人团,帮助负债人解决困难。公元前342年通过简努西乌斯法,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04年市政官弗拉维乌斯把诉讼程序和法庭术语汇编成册,公诸于众,使贵族失去了对法律和司法知识的垄断。

面对平民的不断进逼,贵族也不会束手就擒,他们想出各种办法抑制平民势力的增长。于是政治生活到处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公民大会变成政敌的角斗场。阴谋诡计打破了正常的政治生活秩序,双方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甚至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典型的例子要数十人团的设立。贵族希望设立这一机构取消保民官,而平民则希望取消执政官,于是他们赋予十人团以极大的权力,结果双方的矛盾恰恰被野心家阿皮乌斯所利用,十人团变成了专制机构。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对罗马共和国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一方面,平民的斗争打破了贵族的特权地位,维护了共和国的自由和法制;另一方面,斗争也造成共和国内的分歧和动荡。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谴责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都会有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这是避免不了的。因此,对共和国构成威胁的不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是共和国缺乏一种宽容精神和实现这种宽容精神的有效机制。“宽容是共和国的内在品质,不仅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宽容,更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宽容。惟秉持谅解原则倡导广泛意义上的‘合众协商,一个政治共同体才可望建立良好的利益平衡机制,最终把公共生活纳入健康有序的运行轨道。”[2]而罗马人正是缺乏这种宽容精神,他们从王政时代起就尚兵黩武,身上有着太多的军人气质,长期残酷的战争生活也造就了他们冷酷、蛮横、凶残的性格,把这种公民精神带入政治生活势必会造成政局的动荡。罗马不仅没有这种宽容精神更不存在实现这种精神的有效机制,那就是代议制民主。因为只有代议制民主才能解决由直接民主带来的派系斗争,多数霸权和专横。代议制民主较之直接民主有两方面的优点,一是它可以使公民利益表达可能产生的怨愤情绪得到过滤和缓冲,从而便于形成某种平衡并整合多样化偏好的公共政策平台;二是它能够突破政治规模对公民自治的瓶颈约束,使政府治理的范围大大拓展[3]。象罗马共和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地域广大的国家本应该实行这一制度,然而他却固守直接民主的传统,为共和国的政治纷争和内乱埋下了隐患。

二、独裁官

在罗马共和国的高级官职中,独裁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职位。赞成它的人认为它是弥补共和国政治缺陷的有利手段,反对者则认为这一官职的设立为专制提供了便利,是对共和国的威胁。

独裁官设立于共和国初期,属于临时和非常设的官职,只有在国家由于外患或内乱而处于严重危机的时刻才由元老院在两名执政官中任命一人为独裁官。独裁官在任职期间享有最高的和绝对的权力,一切官员都要听从于他。但是他的任期不能超过6个月,期满后或危机解除后,他必须交出职权。由此可见罗马人在设立这一职位时考虑的十分周全。他们一方面赋予独裁官以绝对的权力,另一方面又对他的任期和产生方式做出了限定。因此在共和国初期独裁官的确对维护共和国的安全和稳定做出了贡献。例如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远征军在坎尼战役中大败罗马军队,使罗马共和国立刻处于亡国的险难境地中。这时候元老院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选出独裁官,令其全权处理战事。罗马人民也坚决支持独裁官的领导,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终于打败了侵略者保卫了国家。正因为如此,马基雅维里对独裁官的设置大加赞赏:“在罗马的各种制度中,这确实是一项应予重视的制度,可算作这个大帝国丰功伟业的缘由。因为若是没有这项制度,城市便难以避免那些非常的变故。共和国的常规制度动作迟缓(因为议事会或官员不能擅自做主,在许多事上需要相互合作,集思广益也需要时间)利用他们去对付那些刻不容缓的事,便成了风险极大的手段。”[4]然而,到了公元前81年,当苏拉迫使人民大会通过法令,恢复已经废弃120多年的独裁官职务,并且不规定他的任职期限,直到恢复意大利和罗马的秩序为止时,独裁官这一职位已经变成专制的工具了。专制统治者正是凭借独裁官的职位而为自己的独裁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从苏拉到恺撒,再到庞培、屋大维,无不如此。为什么同样是独裁官,有的人能做到一心为国,大公无私,而另一些人则将其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呢?马基雅维里认为:“如果指定独裁官是根据公众的命令,而不是他本人的权力,他总能造福于城市。对共和国有害的,是那些以反常的手段设立的官员和授予的权力,而不是以正常方式当权的人。”[5]事实的确如此,苏拉等专制统治者之所以能获得独裁官的职位并不是因为共和国的需要,也不是根据公众的命令,他所依靠的正是他所掌握的权力,他所拥有的权力已经使他实际上处于独裁官的职位之上,之所以要获得独裁官的称号只不过是想为自己的专制统治披上合法的外衣。

综上所述,独裁官的设立并非是对共和国的威胁。如果按照合法的程序来运行的话,它恰恰是对共和国政治缺陷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手段。之所以有人把它看成是共和国的威胁,是因为后来的独裁者都是以独裁官的身份来为其专制统治寻求合法性的。然而。正如马基雅维里所说:“即使罗马没有独裁官的称号,他们也会搞出另一种名堂。因为以实力获取称号轻而易举,以称号却不能轻易获取实力。”[6]真正对共和国构成威胁的是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对权力缺少有效的监督。罗马人认识到了大权独揽的弊端,因此他们将权力分散,以权力制约权力。他们设立了执政官、保民官、监察官、独裁官、最高裁判官、财务官、营造官等职位,意图依靠权力在不同职位间的分散来防止集权的发生。然而,他们这种分权方式是极不成熟的,因为许多重要的权力在这些高级职位中是互相重叠甚至是对抗的。例如最高裁判官作为司法人员同时拥有治理行省甚至代行执政官职权的权力。保民官拥有否决元老院的决定以及违反人民利益的官吏的命令的权力,同时还享有部分司法权和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有权传讯任何官员甚至执政官。这对执政官的权力构成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罗马共和国的权力划分不是现代共和国实行的三权分力、制约平衡的分权原则,它只是将权力在不同的职位上进行分离,所以掌握重要权力的官员野心勃勃,因为他们手中握有的权力使他们只要在向前迈一小步就可以大权独揽。人们对权力的占有欲是与生俱来的,正如孟德斯鸠所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7]因此,共和国在权力监督上的失效也就为它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三、战争

罗马从王政时代起就处于不断的征伐战争中,正是这种不断的扩张战争才使罗马发展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陆的世界帝国,也正是因为战争才会使罗马不断接触各国文化,加以吸收利用,创造出了辉煌的文明。然而我们也注意到战争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罗马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在为它的灭亡埋下了种子。战争改变了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迫使共和国在内政外交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变革,其中以军事制度的变革影响最为深远,尤其是公元前107年马略的军事改革,不仅改变了共和国军队的性质,也为以后个人军事独裁统治的建立铺平了道路。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战争对共和国的影响呢?

第一,共和国进行扩展战争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罗马从建城那一天起就与周围的部落处于战争状态中,当时的情况由不得罗马人选择,要么征服敌人,要么被敌人征服,而罗马人也凭借他们天生的勇敢和智慧征服了一个又一个部落,最终征服了意大利全境,此时他们已经将命运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当历史再次让他们在战争与和平之间作出选择时,他们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战争。公元前264年布匿战争的爆发正式标志着共和国迈开了对外扩张的新步伐。马基雅维里认为共和国选择对外扩张是有其必然性的。他说:“人间事变动无常,总有兴衰荣枯,许多事情纵使没有理性的引导,却有必然性促你完成。所以,即使共和国的制度能使他不事扩张,却有必然性促其扩张,这会逐渐毁坏它的基础,使他很快覆亡。所以,假如上苍有眼,没让他从事征伐,也会因此而生怠惰之风,使他变的羸弱而分裂。”[8]马基雅维里认为促使共和国对外扩张的必然性就是它总归是要灭亡的。扩张要灭亡,不扩张也要灭亡,那为什么不选择扩张呢?“职是之故,我以为,既然人们无法保持事物之间的平衡,也无法恰当的保持中庸之道,那么在为共和国创立制度时,就必须看重更加荣耀的方面,在设立制度时假定,必然之势肯定引导它进行扩张,如此方可保住它将要获取的东西。”[9]共和国的确因为扩张战争取得了许多荣耀,例如,为了治理地域广大的国家,它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行政官僚体制;为了有效处理共和国内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之间的民事纷争,它建立起发达的法律体系,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与战争的影响分不开的。

第二,扩张战争加剧了共和国的衰亡。首先,扩张战争本身就是非正义的战争,势必激起被征服地人民的激烈反抗。各种各样的起义不断爆发,他们有的是要求民族独立,有的是要求取得相应的政治权利。对前者共和国基本上都镇压了下去,而对后者共和国则妥协了。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共和国将公民权不断下放给征服地的人民。从此,罗马人引以为自豪和珍惜的公民权变的徒有虚名了。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下降了。同时,大批的非罗马公民获得公民权后涌入罗马城,改变了罗马人的精神面貌。他们开始追求安逸享受,贪图富贵。导致共和国政治腐败,道德沦丧。其次,由于战事频繁,兵力短缺,罗马实行了几百年的公民兵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于是军事上的变革就势在必行。公元前107年,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后进行了军事改革,用募兵制代替了公民兵制度,这项改革确保了共和国军事上的胜利,然而对共和国的政治影响却是毁灭性的,因为军队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以往以罗马公民为主要来源的军队被招募而来的雇佣兵代替。这些雇佣兵以战争为职业,他们没有罗马公民那种高尚的爱国情操,他们只为将军效劳,以图在服役期满后从将领那获取一些利益,军队从此成为将领的私人卫队,这就为军人的独裁统治铺平了道路。须知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真理。当一个手握重兵的人想要掌握国家权力的时候,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他呢?

因此,战争对共和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当它为了自卫和发展将剑挥向敌人的时候,它带给了共和国巨大的荣耀;而当它超出共和国的需要和承受能力的时候,这把剑就把剑锋指向共和国自己了。

罗马有一句谚语叫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罗马共和国的灭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多种因素错综复杂的作用下完成的。然而,宽容精神的缺失、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对武力的过度迷信则是其灭亡的内在原因。共和国灭亡了,但共和精神将永存下去。

参考文献:

〔1〕〔4〕〔5〕〔6〕〔8〕〔9〕马基雅维里.论李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4,135,135,134,64,64.

〔2〕〔3〕张风阳,等.政治哲学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89,90.

〔7〕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87.154.

猜你喜欢
共和国平民贵族
收藏家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向共和国最闪亮的星,致敬!
共和国的春天
共和国的春天
贵族
非富即贵? 平民也很爽 10款5000元以内AV放大器简析
北宋对党项贵族的赗赙之礼
平民领袖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