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 请关注“无用”的学习

2015-09-19 14:51谢作如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欧几里得无用盒子

谢作如

最近,关于复旦大学校庆宣传片抄袭东京大学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学者魏勇在《复旦事件捅了中国教育一刀》一文中这样分析:中国目前的基础教育状态显然不利于学术类拔尖人才的成长,它破坏了创造性人才所需要的宽松和自由的环境。很多时候,创造性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在一个宽松环境下自然生长出来的。我们教育中的弊病主要不是太低效了,而是太高效了,以至于我们的教育没有给学生留出发呆的时间;不是太“无用”了,而是太“有用”了,以至于我们的教育没有给学生留出学习“无用”知识的空间。

不得不说,魏勇对“无用”知识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无独有偶,在五月底的台北Maker Faire活动中,就举办了一个“无用设计”竞赛。竞赛要求所有的参赛作品符合三个条件:无用,有趣,有创意。比如一个滚动球作品,有观众提出可改成扫地机器人,设计者立马纠正说:“不行,这岂不是变得有用了?”国内知名创客田波感慨地说:“这个比赛的意义在于当我们抛弃功利的心态,单纯从有趣着手时,创意更能得到自由的发挥;而很多改变我们生活的创意,最初正是产生于这些看似无用的设计。”

说到“无用设计”,很多人都会想到Useless Box。这是一个著名的创客作品,中文名称就是无聊盒子。无聊盒子被称为史上最没有用的发明。这个盒子上面有个开关,当用户打开开关,盒子里就会伸出一只触手将开关关上,然后恢复原状。按照科技发明的标准去衡量,仅实用性原则就可以把这类作品打入万劫不复的“冷宫”。但是,无聊盒子却流行于创客圈子。别看功能简单无聊,结构却有点复杂,它是学习电子控制技术最好的入门作品。很多创客都会试着动手做一个无聊盒子,并加入一些更加好玩的元素。

2011年,我开发了一门名为“互动媒体技术”的校本课程。在课堂中我鼓励学生研究好玩、有趣的作品,哪怕是看起来没有用的装置。我希望爱好艺术的学生学习这门课,并且试着研究互动装置艺术。常常有同行提出,既然是关于传感器编程和智能控制技术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做有用的东西,比如一个能自动煮饭、烧菜、扫地的机器人。为了回答类似的问题,我总是会给他们讲述一个两千年前的经典教育故事:据说当年欧几里得和众多弟子研究平面几何,整天算来算去几乎“走火入魔”。有个学生问:“老师啊,这东西挺好玩,可它有什么用呢?”这一问竟把欧几里得噎住了!不知是觉得惭愧,还是不想解释,他干脆叫仆人拿两个铜板交给该学生,并说道:“对不起,你还是到别的地方去学有用的东西吧,咱这儿就研究没用的东西。”

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已经衍化出很多版本,但是情节基本一致。现在谁都明白,欧几里得研究的“几何”并不是没用的东西。当我们把目光放远,有用还是没用,时间会给出答案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真正的学习应该去功利化,用课程内容去吸引学生。正如我们面对美食的时候,总是先受到色、香、味的吸引,而不是先研究各种维生素的比例。一旦人的饮食纯粹为了补充营养、维持生命,生命就毫无乐趣可言。学习也是如此,创客教育只有关注“无用”的学习,关注个性化的造物过程,才不会重蹈旧辙。因为,越期待学生设计有用的作品,就越培养不出真正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欧几里得无用盒子
欧几里得:助力几何学的独立与发展
欧几里得的公理方法
寻找神秘盒子
欧几里得和塑料袋
痴迷于“无用”科学的科学家
读书“无用”论
多读点“无用”的书
肉盒子
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