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师有效提问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015-09-19 14:37徐成洪袁刚孙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生思维

徐成洪++袁刚++孙勇

课堂教学是教师“导”和学生“学”的过程。“导”的核心是教师的课堂有效提问,“学”的核心是学生的课堂思维活动,“导”的效果直接影响了“学”的成效。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即要在适当的时机提问,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我校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特点

2013年11月,我校引进“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项目”,采用北京译泰教育评估研究院的《小学生核心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2400名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能力测试,数据如图1。

图1 我校学生思维能力数据统计表

由图1可以看出,我校学生思维能力的几个特点。

1. 学生思维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渐过渡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所占比例只有1%左右,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如,一、二年级教材中的知识都是从图片、实物或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然后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概念性的知识,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则能运用概念性知识进行判断、推理、思考,到三、四年级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数据在19分以上的学生比例大幅度上升。

2. 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均衡

整个小学阶段,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表现出不平衡性。例如,数学学科对于学生思维发展更直观一些,而语文学科则更多地体现在语言表达、阅读理解等方面。同时,学生对有兴趣的、熟悉的学科,以及难度小的任务,思维中抽象的成分较多,抽象的水平较高;而对于他们不熟悉的学科或难度大的任务,思维中具体的成分就较多。

3. 抽象逻辑思维从无意思维向自主思维递进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可以根据掌握的一些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还不能自觉地调节、控制、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的解题缘由,甚至能举一反三,这表明他们思维的自觉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发展。

教师提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教师高效的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保证。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随之变化,不同的提问方式对学生思维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1. 激趣式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出既科学又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 启发式提问,促进学生思维的系统性

启发式提问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诱导力,能让学生很好地处理知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教师可以从局部知识入手提问,让学生解决、归纳知识形成整体知识结构,也可以将整体概念逐渐分解提问,解决局部知识点,进而保障学生思维的系统性。

3. 递进式提问,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递进式提问是从表面的问题入手,层层推进,做到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进而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解决问题。通过递进式提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

4. 定向性提问,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定向性提问是在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教师出示一些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教师迅速提出与其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决定、解决问题。以便学生去伪存真、处理危机,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5. 开放式提问,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开放式提问是教师提出涉及面广而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教师要善于运用规律,引导学生利用概括和迁移的能力,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处理问题时思维的灵活性。

针对我校学生思维能力特点,改变教师提问策略

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教育体系首要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全面观察、深刻分析,体验过程,积累思维的材料,同时,要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抽象思维,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 应注重问题的激趣性,促进学生思维活跃灵动

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师要设置有趣味的问题,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比如教学《蜜蜂引路》这一课时,导入环节设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觉得蜜蜂会引路吗?给你引过路吗?”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课件出示“蜜蜂为谁引路” “蜜蜂是怎样给人带路的”“蜜蜂为什么要带路呢”。以这样的问题开课,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

2. 要注重问题的针对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合理高效

问题就是要能激发人们思考。根据译泰教育研究院最新提供的“教师课堂行为数据统计结果”显示:41.61%教师的全部课堂提问都由学生齐答,这种无针对性的提问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我们的课堂齐答要由“同学们,你们理解了吗”转换为“同学们,你们理解了什么?请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这样设置既可达到同学间相互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形成思维碰撞的火花,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过程中合理高效地思考。

3. 注重问题的生成性,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延伸

问题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问题的呈现效果则直接影响了教学目标达成。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何时提问、提什么问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呈现问题时教师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在学生意识导向产生偏差时进行提问,巧妙穿插,进行由浅入深的追问,形成严密而有节奏的教学流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高度集中于课堂教学,并通过教师语言的提示,形成发散性思维;二是在文本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提问,引领学生发掘文本,促成拓展延伸,提升文本价值,促进思维的延伸;三是在学生困惑时进行提问,抓住学生困惑产生的时机,找到学生知识建构的最佳途径,层层设问,紧紧追问,剥除学生已有经验中的不合理成分,找到新知识与已有日常经验的契合点,形成新的知识。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地思考。因此,每节课教师都要把握好提问数量,预设好有针对性、有思考余地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就教师提的问题各抒己见,以此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科学有效的提问就是在课堂实践中教师的“话”要少,学生的“话”要多,学生的思维要“活”,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效。

参考文献

[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许高厚.论现代教师素质与高师教育改革[J].天中学刊(驻马店师专学报),1997(1).

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肖锋.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傅道春.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爱德华,德博诺.12堂思维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

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城区第十一小学校)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小学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培养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