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冰洁
摘要:针对高校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给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所带来的挑战,通过借鉴时间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基于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的分析,探讨大学生合理进行时间管理的有效途径,以期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自身的时间管理能力。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时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141-002
引言
当前,我国高校日益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普遍采用了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式,这就要求大学生能够对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受到外部不良因素的干扰,过度休闲、娱乐,导致时间的浪费和学业的荒废。
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上课时间、学习内容基本固定,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基本上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进行,不需要、也不可能花费太多时间自主制定生活和学习计划,每天的活动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带着这种被动管理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管理空间瞬间扩大。巨大的反差带来的是在高校课程数目和种类增加、学习领域专业化增强、日常生活自立自主、社团活动种类繁多、学习生活模式发生巨变情况下,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茫然、无措与随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大学生改变以往的时间观念,有意识地强化自主安排活动与时间的能力,进行更多的自主管理和安排,以便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更多更重要的有意义的活动。
因此,在当今新媒体时代,高校应及时发现大学生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寻出解决之策,引导大学生正确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提高其学习、生活的效率和质量。
一、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
1.状态迁移不到位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面对与中小学不尽相同的相对宽松的管理方式,对如何管理自己的闲暇时间产生了困惑,尤其是刚进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刚刚从中学时班主任和家长的“全天候”管理与高强度学习中脱离出来,加之对新环境的不熟悉,容易出现无所适从的状态。这就造成一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整日睡觉或沉迷于网络游戏,忽视个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大学生对闲暇时间的利用具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大部分学生是根据感觉和兴趣来安排和利用闲暇时间,只有少数学生会对闲暇时间设定计划。因此,对闲暇时间的有效利用,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但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这种资源是以无意义、无价值、无目的、无功能的方式度过,闲暇时间的计划性差、盲目性大、利用效率也不高。
2.时间价值观念存在偏差
每个人在进入大学之后都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有的同学侧重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则会选择加入学生组织或担任学生干部;有的学生则更加侧重学习能力的提升。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在对时间的利用上也会有所区别。
经常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干部往往不是班级内成绩较好的同学,这是由于对担任学生干部或加入社团组织的部分学生而言,面对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任务,没有科学的时间规划,或者过分重视社会活动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导致没有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学习、实践活动、娱乐休闲之间的辩证关系,时间安排上出现混乱,最终使他们顾此失彼,一无所获。
3.时间监控能力有待提高
进入大学,家长和老师不会、也不可能再像中学时期那样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实时监督,学生也不再把“考入理想大学”当作唯一的目标,大学校园内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实习实践增多,使得大学生在时间的支配和监控上的难度加大,容易缺少目标和计划性,降低计划、安排、目标设置和反馈性的水平,忽视事情的重点,只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心情做事,顾此失彼,随遇而安,甚至失去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无所事事,最终导致时间的浪费和学业的荒废。
4.对任务的执行力偏弱
虽然在大学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大部分大学生也都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制定了目标,但部分学生还是对自己利用时间的效率不是很满意。有些学生从早忙到晚却仍感叹时间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对个人计划的执行力不够,缺乏科学规划自己时间的方法和技巧,制定的计划没有条理性;没有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只是盲目罗列、机械执行。同时,个人的时间计划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如各类竞赛、讲座、活动等的干扰,面对各类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不知从何下手,无所适从或随波逐流,最终导致计划落空,时间利用效率低下,计划的完成程度降低,从而影响个人目标的实现。
二、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益处
1.合理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
时间管理是大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目标和未来生涯的前提条件。培养高校大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能促使其更有效地安排日常活动,将自己未来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与每天的行动计划联系起来,以便合理掌控活动、任务,杜绝时间的浪费。
大学的学习生涯是每个人人生中的黄金阶段,学会有效的时间管理手段,能够让其大学生活过得更有意义,帮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并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目标。
2.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大学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的地方,科学的时间管理能使大学生妥善处理好学习、娱乐和工作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反思、发现不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在校生活的品质。大学生掌握管理的技能,有助于帮助其增强对时间价值的正确认识,合理规划时间,学会充分利用和安排闲暇生活,加强对闲暇时间的管理,充实课余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在校期间的时间利用率,养成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为将来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打下基础。
三、大学生时间管理的途径
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而言,首先,应克服自身的惰性和拖延症,增强时间的紧迫感;其次,养成制定可行性计划的习惯。这就要求其不仅要制定大学四年的总体规划,还要将计划细化到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如网络游戏等的影响,并对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和反思;再次,掌握符合自身需求的时间管理方法,例如利用时间坐标区分事件重要和紧急程度的“四象限”法和将事件分为非常重要、重要和不重要三个程度的“ABC”分析法[1];另外,寻找到自己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利用好自身的生物钟,合理分配,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除此之外,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承担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帮助大学生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和时间利用效率。
1.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分年级开展针对性指导
明确的目标是对时间进行高效管理的前提,时间管理与目标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为此,注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引导大学生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切合实际、可行性较强的计划,并不断监控计划的实施。
由于不同年级学生对时间管理能力的需求不同,可以利用分年级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大学生时间管理作为其中一个独立的专题进行讲授。
例如在大一时,可以通过职业规划课程将时间管理概念引入新生的视野,为新同学提供一种思考方式,即将时间进行设计、规划、管理,以达到丰富个人生活的目的。
进入高年级后,将时间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比如“时间管理四象限原则”、“ABC分析法”等,通过实例分析,指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使大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去调整个人的生活状态、学业发展和未来规划。
而对于准毕业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培养,应当更注重与学生的具体职业规划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规划职业发展的信心。
这样分年级有侧重的指导,可以使大学生明确时间使用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大学生珍惜大学时光,并根据不同学期的课程,结合不同年级同学的具体需求和目标,指导大学生制定明确的、可操作的时间管理表,按计划进行时间安排,减少对时间的浪费。
2.塑造校园内外部环境,提升时间管理能力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优良的宿舍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习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与第一课堂的知识技能教育相呼应,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时间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1)营造珍惜时间的良好校园外部环境,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高校可以引用名人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通过在校园或教室内设置标语的形式,架构起一种立体的大众化时间管理氛围。还可以利用网络化的宣传平台,通过微信、微博、QQ等发布有关时间管理的前言信息,提供可行性建议,适度营造时间紧迫感等内容,消除网络娱乐化等消极影响,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网络宣传环境。
(2)打造宿舍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时间管理意识的形成
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的学习和练习中,而应该将时间管理能力的训练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而宿舍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同宿舍的同学基本上是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的,平时大家一起生活和学习,一起参加活动,变动性较低,因此,宿舍环境对于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同宿舍的室友在作息时间上能保持大致相同,而个别缺乏约束力和合作精神的同学,有可能也会受到他人在时间管理能力养成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指导制定一套适合该宿舍同学的时间管理日程,这样大家可以在彼此监督、敦促的环境下加深课堂中对时间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影响,并形成持续力量作用到宿舍里每一名同学的身上。
(3)构建校内第二课堂活动环境和校外实习实践环境,利用多种手段提升学生规划时间的能力
高校可以利用社团等组织开展各类与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管理等内容相关的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有效地设计和策划,既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合理安排时间和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又可以保证活动的层次性和计划性,让第二课堂活动成为学生安排课余时间的载体,消除网络、手机等带来的影响学生时间规划的负面作用。同时,高校应鼓励学生更多地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习实践活动,通过与社会的接触积累经验和教训,进而对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在校学习的重要性,更加珍惜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时间,从而更好地规划和利用在校的时间,做好时间管理工作。另外,由于大学生更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因此还可通过加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间的朋辈辅导,树立榜样进行宣传,促进学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形成团体合力,强化时间管理意识,以及开展与时间管理相关的团体辅导,从心理学角度塑造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3、利用新媒体手段,构建管理平台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合理整合各类资源加以利用,对处在信息中心的大学生而言是进行时间管理十分有效的手段,因此高校可以以各类新媒体手段为载体,搭建大学生时间管理平台。
(1)利用各类大众传播媒体进行宣传
高校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普及性特点,通过微信、微博、飞信、手机APP推送等方式,让学生被动接收相关信息,加强对时间规划的宣传力度,从而使大家树立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意识。
(2)建立专门传播渠道进行宣传
建立专门性网站或开发高校时间管理手机APP应用,使其既包含普遍性的时间管理知识普及、时间管理技能教育以及时间管理倾向测试,又可以邀请专业教师在线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时间管理与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问题的答疑和咨询活动,同时还可以对大学生因时间利用不合理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调适和疏导。
(3)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班级时间管理效能手册
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份专门的电子档案,除了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外,还要求学生记录自己的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每天的安排和已经完成的任务,从而详细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安排和目标执行情况,随时了解学生对时间的利用情况,督促学生及时反思、及时总结,减少自己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养成珍惜时间、合理规划、身体力行的良好习惯。
(4)利用社会网络灌输时间管理理念
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交流监督系统,使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并给学生提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平台,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认识到珍惜大学时光的重要性。
总之,培养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是一项复杂的、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起到关键作用,简单的通过课堂讲授很难实现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利用新媒体平台搭建时间管理体系,打造校园内外部环境,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社会实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开展契合90后大学生具体实际的时间管理活动,建立全面立体的培养体系,对于实现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提升和自身能力素质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国萍.大学生时间管理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11):140-141
[2]张岳.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策略[J]岱宗学刊,2012,16(1):86-87
[3]赵亮.创建“四个环境”促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形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12:22-23
[4]吴迎峰.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与对策[J]科协论坛,2007,4:310-311[5]张国进.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高教高职研究,2012,78: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