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则爱 喻春华 陈 峰
1.上海久创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 200053;2.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0
昆山市中环快速化改造工程在既有东线黄浦江路、南线G312国道、西线江浦路、北线S339省道位置进行快速化改造,成为高架桥形式,全长约44.4 km,呈环形布置,共设4 处互通立交,14 处菱形立交,5 座大桥,主线采用高架桥、地面道路等多种形式。
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是为高架桥梁施工、地面辅道施工及大桥变形监测提供可靠的控制测量基础资料,为高架桥梁的顺利贯通提供有力保证,因此,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及精度是关键。
昆山中环快速化改造工程施工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采用二级布网形式。其中,首级平面控制网采用四等GPS网布置,并要求达到以下技术指标: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控制网的基线精度σ,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均满足小于3 倍基线长度中误差,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1/100 000,控制网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1/40 000;二级平面控制网采用一级导线布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5 000。
高程控制网按二等水准要求严格实施,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1 mm,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2 mm。
首级平面控制网采用四等GPS网布置,沿线共计布设48 个点,由本次新布设的36 个控制点和业主方提供的《昆山中环控制点成果报告》中的12 个控制点共同组成。其中,本次新增的控制点布设在中环线内、外侧300~500 m的坚实地面或者桥台处,每处布设一对相距约500 m且通视的控制点,每对控制点之间的距离约2 km;原有的12 个控制点沿中环线均匀分布,其中3 个控制点G18、H40、J01作为首级GPS控制网的起算控制点。所选点位条件均满足地质条件良好,便于保存,既能满足GPS观测的需要,同时又能满足常规测量、施工放样及变形监测的需求。
GPS控制网观测完成后,在每2 对首级GPS控制点之间沿施工线路每350 m左右布设一级导线点,组成附合线路;一级导线点基本沿道路中线或边线布设,部分一级导线点布设在沿线的建筑物顶部;最后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得出平面控制网的点位数据。
高程控制点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进行设计,其中包括2 部分:原业主方提供的四等高程控制点中的一部分和新增的高程控制点。新增的高程控制点基本布设在施工区域外侧200 m左右的坚实地面上或者桥台的位置,高程控制点间距约700 m,部分高程控制点和首级GPS控制点重合。
本工程根据业主方提供的《昆山中环控制点成果报告》为起算数据,采用昆山城市坐标系统,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为确保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可靠性,方便控制网的应用及复测等,本次新增的GPS控制点布设在中环线内、外侧300~500 m的坚实地面或者桥台处;一级导线点基本沿道路中线或边线布设,部分一级导线点布设在沿线的建筑物顶部;新增的高程控制点基本布设在施工区域外侧200 m左右的坚实地面上或者桥台的位置;所有控制点均采用长5 cm、φ1 cm的不锈钢钉作为标志,并用钻孔机钻孔埋设于稳定地基上。
首级GPS控制网由本次新布设的36 个控制点和业主方提供的《昆山中环控制点成果报告》中的12 个控制点共同组成,并从12 个控制点中选择其中3 个较稳定的控制点作为联测点,外业观测按照《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中的四等GPS控制网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
采用4 台美国Ashtech Locus单频静态GPS接收机,4 台美国Trimble R8双频静态GPS接收机和1 台美国Trimble 5800双频静态GPS接收机进行了9 站同步观测;另由4 台美国Ashtech Locus单频静态GPS接收机单独进行了3 站同步观测,构成如图1所示的GPS网图。观测时的基本技术条件为:有效观测时段为1 h,卫星高度角≥15°,有效观测卫星数≥6 颗,数据采样间隔为10 s,均满足四等GPS控制网测量的外业技术要求。
图1 首级GPS控制网
一级加密导线是以二维约束平差后的GPS控制点坐标作为起算数据组成附合导线网;测量时使用Leica TCA2003全站仪按一级导线技术要求施测(表1),观测时的主要技术要求为:测角左右角各一测回,测距往返各一测回。
表1 一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本次的高程控制网选取《昆山中环控制点成果报告》中20 个较稳定的高程控制点和新布设的67 个高程控制点共同组成本工程的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测量使用Leica DNA03及Tri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及其配套条形码尺,按照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往返观测。二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指标如表2、表3、表4。
表2 测站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要求
表3 测站观测限差要求(单位:mm)
表4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的限差要求
测量时主要技术要求:每次测量前检查仪器i角,i角小于10″;分段往返测量,每段闭合差控制在以内(L为往返段线路长度,单位为km);前后视距较差小于1 m、前后视距离较差累计小于3 m;视线离地面高度大于0.5 m。均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4.1.1 起算数据
根据甲方提供的《昆山中环控制点成果报告》,选出其中部分较稳定的3 个平面控制点H40、J01、G18作为平面控制测量的起算点。
4.1.2 数据解算
首先采用Leica Geo Office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基线解算后,再进行同步环、异步环闭合差,重复基线限差的检查。
规范要求的四等GPS控制网的基线精度为
式中:σ——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固定比例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平均边长(km)。
本次GPS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为
式中: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N——控制网中最简异步环个数;
n——异步环的边数;
W——异步环换线全长闭合差。
可知m<σ,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满足规范要求;再进行重复基线长度检查,规范规定的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表示为△d,且△d应满足以上各项满足规范要求后进行网平差,进行网平差时,首先在WGS-84参考椭球下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然后在昆山城市坐标系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最后解算得出控制网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86 956≤1/40 000,即满足规范要求。
角度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经南方平差易2005平差后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22 850≤1/15 000均满足一级导线的技术要求;各附合导线精度统计如下:
平面控制网等级:城市一级,角度验前单位权中误差:5.00";已知坐标点个数:48;未知坐标点个数:136;未知边数:165;最大点位误差[G13-1]= 0.021 0 m;最小点位误差[Z41] = 0.005 1 m;平均点位误差= 0.010 6 m;最大点间误差 = 0.018 8 m;最大边长比例误差=22 850;平面网验后单位权中误差=3.47"。总边长:57 067.585 m,平均边长:345.864 m;最小边长:84.620 m,最大边长:721.188 m。
高程控制网的外业电子手簿经检查,每段往返闭合差限差均满足规范要求。内业平差采用南方平差易2005平差软件按照严密平差方式进行平差。
高程控制网概况:已知高程点个数为20 个,未知高程点个数为67 个;最大高程中误差为2.10 mm,最小高程中误差为0.11 mm;平均高程中误差为1.28 mm,每公里偶然中误差为0.55 mm;每公里高差中误差为1.99 mm,规范允许每公里高差中误差为2 mm;线路总长度为64.373 km,平均点间距为723 m。
昆山中环快速化改造工程体量大、线路长,精度要求高,针对该项目特点,通过详细的方案设计及合理的实施手段,所建施工控制网达到了项目的精度要求,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1)GPS点位的选择,所选GPS点应避免靠近高压线、湖面等对GPS信号接收有影响的区域,所选点位与周边建筑物高度角≥15°,数据采样间隔在规范要求内尽可能减少采样间隔以保证观测精度;
2)大面积GPS工程网的布设,点位选择灵活性较差,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交通等情况,注意高精度点的合理分布及网的结构组成;
3)观测时段的选择,首级网观测期间还未进行道路封交,观测过程中行驶车辆较多,观测时应避免早晚高峰期,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行驶车辆遮挡观测路线导致观测等待时间,又可提高观测精度,避免行驶车辆对观测点的振动影响,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需在夜间观测;
4)确保控制网的精度和稳定性,应在大桥施工前对其进行复测,以检查观测桥墩的自然沉降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复测,以消除施工对基础稳定性破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