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可君
1977年出生于中国山东菏泽。200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1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职于湖北省美术院。
个展:
2015年,“郝世明个展”(上品艺琅,北京)。
2013年,“‘化郝世明个展“(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
2009年,“郝世明个展”(艺术景中心,上海)。
2008年,“郝世明个展”(艺术景中心,上海)。
群展:
2015年,“现在将来时”(波恩当代艺术馆,德国波恩)
“南京国际美术展”(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
“不破不‘惑—当代水墨画家邀请展”(石家庄美术馆,石家庄);
“中国式书写的维度”(波恩当代艺术馆,德国波恩);
“水墨—世纪变革与艺术新路”(民生美术馆,北京);
“变革派—中国的后水墨时代”(Nathalie Obadia 书廊,巴黎-布鲁塞尔);
“无声诗”(香港大学美术馆,香港)。
2014年,“十二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石家庄美术馆, 石家庄);
“青春礼赞—中韩艺术展”(弘益大学美术馆,首尔);
“画为心生”(金陵美术馆,南京);
“反观工笔”(岭南美术馆,广州);
“四方水墨”(沧州美术馆,沧州);
“墨向·非常态”(江苏美术馆,南京);
“错觉与错位”(新绎空间,北京);
“水墨年鉴展第一回”(圣之空间,北京);
“静置”中国当代艺术(悉尼市政厅,悉尼);
“再现代—第三届美术文献展”(湖北美术馆,武汉);
“工笔新语”(江苏美术馆,南京);
“丹青楚韵”(中国美术馆,北京);
“关注的力量—青年水墨作品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香港会展中心,香港);
“70水墨大展”(金陵美术馆,南京)。
2013年,“新水墨:第一回展”(Hadrien de Montferrand画廊,北京);
“青年艺术100开幕展”(798艺术工厂,北京);
“CHINA TODAY”(J. Bastien Art Gallery,布鲁塞尔);
“时代观照—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巡回展”(武汉美术馆,武汉);
“融—当代艺术五人展”(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
“言—新水墨·切片系列展第一回”(798新绎空间,北京);
“深圳水墨双年展”(关山月美术馆,深圳);
“新水墨 新青年”(新水墨意象馆,北京);
“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2年,“引爆!2012 CYAP入选汇报展”(国际会展中心,北京);
“新水墨艺术邀请展”(同祺文化艺术中心,上海);
“上海新水墨大展”(多伦美术馆,上海);
“墨创—湖北水墨艺术作品展”(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
“微艺术邀请展”(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
“对话与共振—全国九省市艺术联展”(红坊国际文化艺术,上海);
“对话与共振—全国九省市艺术联展”(当代MOMA,北京)。
2011年,“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学院新方阵”(上海美术馆,上海);
“关注的力量—青年水墨作品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首师水墨邀请展”(宇辰美术馆,烟台);
“墨分五色—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湖北美术院美术馆,武汉)。
2010年,“全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明圆文化艺术中心,上海);
“笔墨·心性—中国后生代画家提名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西安);
2009年,“Reed Savage艺术”(迈阿密,佛罗里达);
“纤线万象—新工笔提名展”(武汉美术馆,武汉);
“同行—德中当代艺术展”(武汉美术馆,武汉);
“全国体育美展”(山东美术馆,济南);
“上海青年美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
2008年,“群展,Reed Savage艺术”(迈阿密,佛罗里达);
“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水墨现代性的转化在于从个体的生存出发,从个体面对世界的唯一境遇与体验出发,思考生命与艺术的价值,传统水墨掩藏了这种个体性的痛苦与焦虑,但现代性却必须让每一个个体坦露自己的生存情感,并且经过内在的反思找到拯救的出路,在艺术上又要通过书写保留水墨的魂魄,在应对变化无常中,在世界的破碎中,把那个不可见但却构成生命不可摧毁的精魂保持住。在楚文化中得到某种熏陶与启示的郝世明,通过几年前对阳台上一把破旧藤椅的感同身受,大彻大悟到了人生与艺术的真谛,即,生命不过是如此一堆即将被废弃的无用之物与残剩之物,但凄楚坦然面对之,悟到其无用之中有着大用!残剩之物中还有着生命的所有眷顾,生命的执著与同情,水墨书写如何传达出这种破碎感与剩余感的同时,还有着某种内在的不可摧毁的拯救生发出来?郝世明面对了这个挑战,因此他的作品也极为具有张力,这是水墨魂魄的余留,但却获得了现代个体的形式。
因为现代性处于瞬间破碎与永恒持久之间的分裂之中,如果现代性的经验不再付诸于传统哲人、圣徒与君主等等的中介经验,不再传达各种伦理与宗教的经验,而是个体之独一的经验,这就导致个体在现代性中的破碎感、无助感和虚无感,这就更多体现为破碎感、打断感,如何把这种碎散与虚无感做得虚化,碎散虚无,但又虚化自然,这就要把自由和自然结合起来,以新的书写意志来招魂,让水墨成为一种招魂的艺术,在武汉或楚文化中生活几年的郝世明悟透到了这个真谛,水墨的精魂是游走的,不可能被摧毁,郝世明的水墨书写把破碎、虚化与线条的张力,以余象的方式结合起来。
郝世明的碎笔绘画让水墨重新发生,这是在日常生活破败的椅子上发现了“物”的生命性,似乎任一物都是破碎的,但灵魂的目光要从内心来重建,郝世明似乎用楚文化的魂魄来重建破碎的世界,这个幽灵化的魂魄是自由的,摆脱了束缚,如同贾科梅蒂绘画作品上那些似乎被刀劈斧砍过的线条,而但却被虚无与鬼魂的凝视聚集着,永不消散,郝世明继承了现代艺术幽灵显现的神髓,这是灼热精神燃烧而不灭的伟大谱系。能够以破败、碎散,碎屑或余屑来重构一个事物,这是现代性幽灵还魂目光的塑造。这些破椅子或破败的动物形体,是生命残剩状态的症候,不断碎散又不断重组,事物似乎停在半空,这个悬空的悬置恰好体现了世界的虚无状态。
以个体对残剩之物的哀悼,对文化历史的感伤,以碎纸的撕裂感,以时间的剥离感,郝世明画面上碎散的线条富有张力和韵律,而加之以灿烂丰富的颜色(主要是用各种丰富的矿物),碎散的笔触保持着顽强的跃动与飞动,似乎是古代飞白再次的唤醒与广泛展开,即那内在的魂魄还在,形体尽管以碎散的形式呈现出来,但那种精魂还在,这是对传统“形散神不散”最为当代的转化,也是对“似与不似之间”的余觉转换,看起来还是一匹马、一把椅子,一座山,但都已经被分解,事物处于分解之中,但又被一种笔墨内在的劲道凝固住了,那是内在凝聚的生命意志不可摧毁的见证。
不仅仅是那些椅子与山水,甚至还有传统的文字书法,在解散与打碎之后,并不是魂飞魄散,而是魂魄归来,在郝世明凝练而有力的笔下,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镂空与套叠空间想象,宛若古老的鱼鸟虫书,在繁密之中却有着通透的复调韵律,碎笔的书写激发了文字空间之新的活力,看到了空白的飞动,在碎笔的书写飞扬中,在招魂一般的书写活动中,魂魄归来了,碎散的形体或字形反而不落入已有现存样式的束缚,而是通过魂魄一般的书写获得了新的生机,这是水墨妙化之道,这是书写笔墨的神奇转化之功,郝世明的水墨创作见证了水墨内在的魂魄,这是当代水墨中至为罕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