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强
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数字化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形态。对于翻转课堂,人们给予了很多不同的说法,如翻转课堂能够实践和实现课堂教学的时空翻转;能够实践和实现课堂教学流程和方式的翻转;能够实践和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的教学翻转;能够实践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有效转变的翻转等等。笔者认为,努力学习和理解翻转课堂的基本理论与精神实质,积极实践与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与规律,潜心钻研与创造符合我们教学实情的翻转课堂应用范式,是我们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紧迫而又现实的课题。
一、学习和研究翻转课堂的思想路线
在翻转课堂中,无论是课堂教学形态的变化、课堂教学时空的变化、课堂教学流程的变化还是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课堂教学观念的深刻改变和实践落实。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1],这是翻转课堂的思想路线,它造就了翻转课堂实践与探索的成功。
它启示我们要切实教育和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担当学习的责任,从“要我学”的状态进入“我要学”的境地。这既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保障。让每个学生“站”起来,“动”起来,“长”起来,成为最好的自己,是翻转课堂的目标,也应该成为我们教学实践的方向。要让学生在行动中,激发学习的热情、激活学习的思维、激发学习的潜力,实现自我进步,自我发展。
它还启示我们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落实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精神。教师要从“站在学生和知识中间”到“走到学生旁边”,要从讲授的神坛上走下来,走进学生的学习中去,走进学生的活动中去,走进学生的思维中去,走进学生的交互中去,有效引导、帮助和支持学生。
二、学习和研究翻转课堂的教学路线
下图是专家总结的翻转课堂二阶段四环节的教学模式[2]。教师的教学工作路线是课前的教师活动(准备学习资源)—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活动。课前的教师活动,主要是教与学及其活动等的策略策划、创意设计和资源创作。它既是翻转课堂的基础环节,又是翻转课堂的起始点和支撑点。
反思我们教学策划和设计的实践,在教学内容上,往往找重点、抓难点的多,在分析疑点上下的功夫相对少;在教与学的行动上,教师讲的多,学生真正“动”起来的相对少;在活动的设计上,教师主观判断的多,符合学生实情的相对少;在问题的探求上,寻求答案的多,追求思维和方法的相对少。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切实研究和认真改进的。
我们在教学策划中应该加强对教学评价设计的思考,教学价值判断是对客观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评判,做出评判的人又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笔者认为,重要的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整合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尤其要加强针对自主学习情况设计教学评价,其中包括:针对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设计教学评价,针对学生独立探索活动设计教学评价,针对学生协作学习设计教学评价,针对学生的交互及反馈反思设计教学评价[3]。在过程评价设计中,着重知识逻辑、学习思维、探求方法的进步与发展。
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路线是自主学习—课堂学习活动—教学评价后的学习反思,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自主学习一定要完成一定深度的学习,不是对教学内容初步的了解,而是要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乃至达到掌握应用的程度。这里的理解,即学生能将正在学习的新知识和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包括解释、举例、分类、概括、推断、比较和说明。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达成的目标,一要教师创作出优质的符合学情的教学资源;二要策划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具有合理教学流程特别是学习流程的方案;三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有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4]。
三、学习和研究翻转课堂的活动路线
上图是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结构流程图[5]。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既是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的验证,也是课上深化学习的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状态是决定学生深化学习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是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核心所在。翻转课堂的知能活动路线是:对学生理解基本知识的解疑答惑—强化知识巩固应用—深化学习的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究—研习成果的交流交互与评价反馈。依据这条路线,创设翻转课堂活动有教学含量特别是学习含量、思维含量、方法含量和创意含量的丰富多彩的环节尤为重要。如果学习活动是到达教学目标彼岸的船,那么独立探索与合作探究则是划船的桨,交流交互和评价反馈就是行船的舵,师生就是合作的桨手
和舵手。
它启示我们要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和发展。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过程,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所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它不应局限于单薄的文本和狭隘的教室,而应是以探究、调查、访问、资料收集、操作、演示、实验、交流与讨论、反思、创作、体会等为基础的多样化的活动。
它还启示我们要拓宽教学活动设计和实践的视野。对于教与学,要从“教”的层面推向“学”的纵深,从讲的层面推向活动的纵深,从活动的层面推向学生发展的纵深。笔者认为,学习活动中的“确定问题”是初步学习的中继,也是深化学习的开始。师生共同确定问题,并由教师的设问推进到学生的发问是实践的方向;“独立探索”,让学生真正地独立思考,独立探求,独立表达,是落实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良好途径;“协作学习”,从小组讨论切实推向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深化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灵魂;“成果展示”,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充分表达,是思想、思辨和彰显个性的课堂平台;“反馈评价”,师生共同参与,并逐步由教师的解疑推进到学生的答惑,由教师的评价推进到学生的评判,从纯粹的学科知识理解推向学科思维的培养和学科方法的积累,是学习活动的最大
收获。
四、学习和研究翻转课堂的技术路线
这里的技术路线准确地说是教育技术的实践路线,而不单纯是技术应用的工作路线。教育(教学)技术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以媒体为线索的教学策略学和教学设计学。从教育技术的策划角度看,翻转课堂等引起的教学改革的海啸,为减小或消除教育教学差异,缓解或解决教育教学不公平的问题,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项;翻转课堂等掀开的教学改革的篇章,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6]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平台。
它启示我们在教学改革的实践平台上,在教育技术的应用平台上,在业务研究的发展平台上,实践和实现教学从教师预设向课堂生成,从封闭向开放,从单一向多元,从外在形式向内涵转变;学生形成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学习与探索心态,以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行进并奔跑在自主学习的大道上,获得具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成果。
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还有基于系统设计的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它启示我们在教学策划和实践中,学习和借鉴 “碎片化”教与学的精髓,举起系统化教学设计和实践的纲,走有意义的“碎片化”的教学之路、学习之路,为展开自主学习,深化自主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和支撑,实践高度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实现1+1>2的教学能量增值。
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成功范例。互联网的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扩大了课堂的时空,使班级制教学发展成走班制甚至走校制的教学成为可能;打开了自主学习的大门,学生可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中心,在自主学习的天地里遨游;增加了教与学的活力,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使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有效展开和充分整合,知识掌握与内化,应用、思维、方法积累的训练,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教学特别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引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五、学习和研究翻转课堂的交互路线
教学交互,是指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等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往。对于教学,它是师生的桥梁和纽带。教学交互的本质是教学信息在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双向流动。教学信息包含知识信息(教学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和状态信息(关于教学情况的状态)。状态信息包括教与学双方的反馈信息,其中最主要的是评价信息。有效的学习是在交互中完成的,通过反馈、交流、沟通,真正形成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实践和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综合素质本位”的方向发展。
从信息流动的角度看,教学信息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信息量严重的不对称,即从教师流向学生的信息量远大于学生流向教师的信息量;二是信息流向复杂。在一般的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流向有两个:一是从教师到学生,这是主要传播信息的流向;二是从学生到教师,这是反馈信息的流向(以上是主要的信息流,不排斥学生之间的信息流)。而在教学系统中,除了上述二者之外,还有一个信息的流动,它是从教师再到学生的。学习的一个重要之处,就是学生必须要知道学习的结果。因而对学习者来说,这第三个信息就显得特别重要,学生要根据反馈信息来确认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导致认知结构的变化,建立起新的认知意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回路。所以这种反馈信息的流动,就成了教学信息传播过程区别于一般信息传播过程的最明显的特征。
在一定意义上,翻转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榜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也可以成为迈向翻转课堂的阶梯。这二者的实践和探索,一定会为我们的教师专业研修带来较大的促进与鞭策,一定会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形成较大的压力与推动力。让我们在学习、实践、研究的路上携手前行,因科制宜、因课制宜、因生制宜、因师制宜,积累案例、积累思想、积累方法,用行动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
新天地。
参考文献:
[1][6]陈玉琨,田爱雨.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5]张金静.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EB/OL].http://www.doc88.com/p-1146075579756.html.
[3]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黎加厚. Moodle 课程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
(责任编辑:江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