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户兼业化及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2015-09-18 21:39张永丽姜侣
经济与管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农户

张永丽 姜侣

摘 要:如何优化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配置事关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利用对西部地区三次社会调查资料,采用随机前沿的分析方法(SFA),测算兼业化背景下农户劳动力在不同领域的配置效率,并对不同类型农户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比较,发现风险与不确定性是导致农户兼业化的主要原因,兼业化的风险规避行为影响了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提高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应从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着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革二元制度,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与劳动培训。

关键词:农户;风险与不确定性;兼业化;配置效率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5)05-0083-09

一、农户理论及其相关文献研究进展

(一)农户理论的演进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的体制转轨与结构转型时期,如何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转换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而农户如何配置资源、如何选择经营行为就成为这一问题的关键。对农户行为的解析便于寻找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路径。

农户是一个特殊的行为主体,关于农户资源配置行为与经营方式的研究从未停止过。理论界对于农户理性问题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大主导理论。以舒尔茨为代表的“理性小农”理论把农户看成和资本主义企业一样是具有经济理性的经济人,在配置农业资源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与之相反,以恰亚诺夫为代表的“道义小农”理论明确反对将农户理性化的观点,强调农户即是生产单位也是消费单位,其经济行为的目的是满足家庭成员的消费需求,遵循的是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原则,纵向一体化是小农发展的最佳组织形式。斯科特继承了恰亚诺夫的思想,他的研究进一步认为农户行为的主导动机是“安全第一”和“避免风险”的生存经济学。在舒尔茨和恰亚诺夫思想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的阶级小农思想,黄宗智提出了“综合小农”理论,强调把家庭当作一个生产和消费合一的单位,他认为农户既是一个利润追求者,又是维持生计的生产者。

随后,由于市场化进程中农户的兼业化行为普遍,风险与不确定性对农户的资源配置方式影响重大,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农民的风险偏好问题,在传统农户经济理论要素之外,把风险要素纳入到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分析中,由此形成了风险规避理论。该类研究以冯纽曼-摩根斯坦(NM)效用函数划分的风险中性者、风险偏好者和风险厌恶者三种类型为前提,认为农民是典型的风险厌恶者,该理论代表人物Roumasset(1976)认为农民的经济行为遵从“安全第一”的拇指规则(safety first rules of thumb)。Ellis(1988)也提出用“安全第一”理论来阐述农民的经济行为,他认为农民在进行生产决策时要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即使某种生产决策在给定的条件下是最优的,如果风险的存在使得预期收益小于最低可接受收益,那么当其发生概率大于可接受最低收益所发生的概率时,农民就不会选择这种最优决策,而是选择一种风险更小的决策,尽管后一种决策不能使他实现最优,但至少可以保证其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得以生存[1]。利普顿认为,贫困农户更加厌恶风险,对于挣扎在饥饿边缘的贫困农户来说,追求利润显然是太过奢侈,他们的行为是硬预算约束条件下的理性行为,遵循的原则是“风险最小化”。也就是说,农户作为典型的风险厌恶者,在存在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其决策行为遵循的不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风险最小化原则。

(二)农户风险规避措施与资源配置方式

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由于其生产过程对自然的高度依赖性、较小的收入需求弹性等特点,是典型的弱质产业,存在着诸如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面对如此繁多、复杂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农户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或缓解手段。Townsend(1994)将农户的风险缓解措施分成两大类:事前和事后两种,事前措施包括采用风险较小的技术、多样化生产、储蓄或者资产积聚等;而事后措施包括家庭间的实物转移、在信贷市场上借款等。Fafchamps(2003)将风险缓解手段分为三类:事前减少冲击的策略、通过资产积累的缓冲储备策略以及风险分担策略。具体策略包括农业保险、选择和改变居住环境、选择适合本地的农作物品种、采取灵活的农艺安排、运用专业化的种植技术、采用多样化的作物和品种结构等。JingYou et al(2010)认为事前策略和事后策略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共同的作用导致农户采用低风险低收入的低均衡资源配置方式。农户的自然风险分散机制主要有非正规机制和正规机制两种:非正规机制是指农户采取低风险的管理手段,同时也是低预期收益的手段,这种手段虽然有效规避了风险,但也让他们丧失了获得更多收入的机会;正规机制主要是指农业保险(凤兰 等,2013)[2]。

从实践中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业政策体系还很不完善,农业风险防范措施十分有限,农户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经常是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体制风险等相互交织。面对纷杂而高发的风险,在信贷市场发育滞后、农户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农户风险防范主要以事前防范为主,包括多样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兼业化经营等风险分散手段[3]。农户多采用“事前”策略和“事后”策略的有效结合:“事前”策略主要是通过多样化的种植活动来分散风险,如作物种植的地块分散等;“事后”策略主要包括动用食物和现金储备、借贷、获取工资性收入、变卖资产、减少消费支出、依靠救济、移居外地等(陈传波 等,2003)[4]。此外,劳动力是农户最核心最活跃的资源,劳动力的多样化配置最能反映农户的资源配置行为。中国农户的资源配置方式具有非常典型的特征,国内的很多研究也证实了农户的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比如“半工半耕”“男工女耕”“农忙种地、农闲打工”成为家庭内部分工的显著特征(陈开军 等,2010)[5]。

(三)农户资源配置效率

猜你喜欢
农户
农业产业链组织与规模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
金融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狗、猫和母鸡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公平偏好对“公司+农户”型供应链运作的影响研究
农地承包权退出的影响因素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