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

2015-09-16 11:50:36夏秋花
中国经贸 2015年14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现状

夏秋花

【摘 要】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国家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显著。针对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不规范的现象,财政部于2012年11月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且要求从2014年1月起全面执行。以促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更健全、更规范,单位服务更到位,资金使用更有效率和效果。本文将介绍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作用,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单位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防范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就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做了简要分析,如单位领导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缺乏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基础薄弱、信息流通不畅等现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强化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价和监督机制;巩固会计基本功,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沟通协作,及时传递有效信息。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当前,随着财政对事业单位资金投入的逐年增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仍延续原有的管理体制观念,内部控制意识比较薄弱,不能很好的利用财政性资金,防范风险意识几乎没有,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不高,很难满足社会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创新,值得我们的关注。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合理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这是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

1.内部控制有利于保证事业单位财产物资安全完整

如通州区卫生局出纳小李使用现金支票提取现金不入账、收到款项不入账等手段,多次挪用单位公款累计200万元,支票和银行预留印鉴全部由出纳保管,并且财务领导未对其必要的检查、监督和核对。该单位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国家资金损失惨重,教训深刻。所以,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保证事业单位的财产物资安全,规范事业单位财产物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资金用途公开、透明,确保事业单位财产物资安全完整。

2.内部控制有利于防范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

由于目前体制、机制和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事业单位防范经济活动风险的意识很差,内部控制相对比较薄弱。一些事业单位出现的经济犯罪与单位内部防范风险的意识薄弱,单位内部监管缺失,与内部控制管理薄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是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利于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的管控。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1.单位负责人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

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且有效执行负有主要责任。单位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能力,提升管理者的水平,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的意识薄弱、分工模糊、权责不分明,不能很好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单位内部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主要管控岗位有一人多岗的现象,致使单位内部控制无效果,严重阻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顺利开展。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效果不佳

当前,在旧体制的影响下,大多数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一个健全的、规范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大多数事业单位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参照上级部门所编制的有关规范,或者是从网上下载相关单位的内控制度,不符合单位实际,执行效果不明显。或者在有些事业单位的内部,根本就没有成文的、书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此外还有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过时,没有及时修订,不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当前的政策、制度不相符等,已经无法有效执行。

3.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事业单位监督机制的完善有利于事业单位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责任意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意识薄弱,比如单位“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的制度,在很多单位都没有得到落实,由领导一人决策,领导班子民主、规范决策无进展,科学决策的水平低。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起不到监督评价的作用。致使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差,内部监督机制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4.会计基础薄弱

在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基础工作薄弱阻碍着单位工作的开展,特别是财务人员的会计基础工作,主要表现在会计人员的基础工作不扎实、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等。近几年来出台了一些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范》等法规制度,对“三公”经费、培训费、会议费、差旅费、印刷费等有新的管理办法,需要会计人员能较好的理解、把握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但是为数不少的单位会计人员对新的制度、管理办法了解不及时,理解不透彻。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5.缺乏信息沟通系统

在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信息沟通系统的建立还有待完善、有待规范,保证事业单位信息沟通的有效传递。信息沟通体系可以将与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及时完整的收集起来,传递到有关的工作人员手中,保证了信息在部门间的顺畅传递。因为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大多数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单位,所以必须要保证纵向和横向信息传递的通畅性,更加要注重在领导层面传递信息。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信息流通经常脱节,如财务人员没有及时向领导反映单位财务状况,采购人跟财务人员也没有沟通,导致资金盈亏较大,不利于资金的管控,需要单位加强信息沟通系统的建设。

三、做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1.强化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于2012年11月正式发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单位负责人应该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对实现单位总体目标的重要性,要提高意识,有效地采取措施对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漏洞加以整改、堵塞,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使全体职工有章可循,程序化管理,事业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全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必须深入了解内部控制体系的合规性、合理性、有效性。所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要从单位管理人员入手,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培训,提高内部控制思想认识;再普及到单位全体员工,各项经济活动,通过学习交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强调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则。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有效的组织实施。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稽核制度等。确定每一项业务关键控制点,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工作方法,使各个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都有自己的制度、原则和规范,以文字的形式对各项制度加以规范,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3.完善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价和监督机制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规定内部监督程序和要求,内部经济监督评价要在绩效、公平方面得以体现。从单位层面、业务层面等方面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监督检查,进行综合评价。在业务层面的具体业务中查找关键的风险控制点,设计操作流程,制定相关的指标,以便提高风险的应对能力。

从单位层面看,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需要全员参与,财务部门扮演着主要的角色,领导的参与更是必不可少,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带动大家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的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纪检监督部门的参与势在必行,他们可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监管,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从业务层面看,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中各部门沟通协作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是否相对应,批复额度与开支范围是否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有无超预算、无预算问题,编制决算是否真实、准确等。收支管理情况,收入是否执行归口管理,是否按照制度保管和使用票据和印章,支出的票据是否真实、合法等。政府采购管理情况,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实施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的程序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政府采购业务是否按规定整理归档。资产管理情况,资产是否执行归口管理,是否定期清产核资,处置资产是否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工程是否规范,即审核审批的合规性,招投标控制的有效性,使用项目资金的合规性等。合同管理情况,合同是否实行归口管理,合同签订的合法性、有效性,合同条款的履行情况等。

通过对各个层面的监督评价,建立起预警、监控和考评的内控体系,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构建一条坚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控监管体系。

4.巩固会计基本功,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在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体系中是重要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一样承担着经济活动的主要责任。在事业单位中,会计的财务工作是关键,单位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岗位的需要合理安排会计的岗位,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明确职责权限,实施相分离的措施,形成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将不合法、不合规迹象扼杀在萌芽状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其次,不断学习和培训相关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近几年来出台了好多新的政策法规制度等,都需要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掌握,与时俱进,深刻领会会计理论知识的涵义,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会计业务实操能力。再次,制定相关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人员办事才有章可循,按照制度办事,促进了会计工作更规范有序。重视会计后续教育,培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兢兢业业地履行自身职责。

5.加强沟通协作,及时传递有效信息

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的内部公开制度是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保证。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收集与单位内部管理相关的有效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汇总,可以加以对风险和隐患的防范和控制,将这些信息及时在单位内部传递,沟通协调,把风险降到最低。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信息公开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体现单位信息的公开性,在公众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既是单位管理的有效机制,也是管理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所以,事业单位应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行之有效,落实各项制度,以便提高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内部管理水平和为人民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耿成兴.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特殊性分析《会计》,2013(01).

[2]李晶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思考《会计之友》,2014(6).

[3]毛雯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财经界》,2014(2).

[4]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2012年11月.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事业单位现状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40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6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05:09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3:56:37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44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08:2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