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奇香
【摘 要】近年来,财政性资金每年都是以较高的增长比例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同时,随着财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新预算法实施等外部环境变化,科学严谨的预算管理已经成了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文章围绕中小学预算管理过程,阐述了中小学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小学预算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校;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体制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国库集中支付的深入和新预算法的实施,财政性资金管理模式的变化逐渐显现,科学严谨的预算管理已经成了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
一、中小学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1.中小学预算管理是学校实现事业发展目标的有效工具。学校预算是以资金形式表现出来的事业计划,通过预算编制使学校明确了事业发展的任务和工作内容,是学校一定时期内事业发展的保障。
2.中小学预算管理是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在不同发展阶段,学校资金投入的重点是不同的,特别是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如何将教育经费科学合理的分配给各个学校,需要一种有效的管控工具。预算管理将学校的教育经费需求纳入统一计划中,能够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
3.中小学预算管理是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中小学围绕预算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和制度安排,通过事前计划预算编制,事中监督预算执行,事后评价预算绩效,基本涵盖了财务管理的全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二、现行中小学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缺乏进度安排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的实施,各级领导和预算人员大都认识到了预算的重要性,但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中小学只是被动的完成财政下达的预算任务,没有主动的根据自身事业发展规划制定预算。而且每年财政下达预算编制工作任务一般在第四季度,是教育系统最忙的时候,由于没有事前准备,容易出现预算编制不全面,难以对学校资金支出进行合理计划。另外,很多学校的预算编制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业务部门不参与其中,导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与精确性。例如学校资产配置计划的编制,如果没有业务部门的重视和参与,很可能造成学校发展必须购买的设备无法保证预算安排的及时性,或者配置计划和学校的业务活动相脱节,造成资源浪费,这些都会增加学校财务管理的复杂性。
2.预算执行缺乏过程跟踪
首先,预算执行过程不严肃。预算编制完成,预算指标下达到用款计划后,经费的使用除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支出基本上由学校自行安排,而许多具体经济业务的发生,等到财务人员知晓已经成为既成事实,根本无法按照预算严格安排支出,造成公用经费不足或使用不合理。
其次,项目预算执行被动。预算编制在主管部门的项目经费指标下达给学校的时间较迟,使学校项目预算执行工作难以开展,例如某些设备和维修经费,到第四季度下达到学校用款计划,学校为了完成预算,年底突击花钱现象比较严重。还有一些项目的支出手续安排需要时间,往往在年底来不及支出,又会造成项目资金的账面闲置,项目资金年度预算执行率低。
最后,预算执行过程缺乏分析控制。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自身,很少对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跟踪分析,缺乏预算风险预警机制,结果容易造成预算执行与预算计划的偏离。
3.预算评价缺乏绩效考核
大多数中小学在年度终了预算执行完毕后,没有将决算和预算对比分析,考核指标中涉及预算管理的指标设置和权重不明确。由于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学校预算执行的好坏缺乏奖惩,使学校加强预算管理缺乏激励机制。
4.缺乏高素质的经费预算管理队伍
从学校层面来说,无论是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或预算分析都离不开预算管理相关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要推进学校预算管理,更是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经费预算管理队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基本都是为数不多的财务人员来负责整个预算过程,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储备实现预算管理的准确性。
三、强化中小学预算管理的政策建议
1.强化预算前的计划性
首先,预算编制准备工作提前到暑期。如果等财政布置预算学校才开始着手预算编制工作,时间限制使预算的科学性难以保证。笔者建议学校的预算编制准备从暑期开始。每年暑假教育主管部门都会召开学校校长、总务和财务会议,可以集中布置学校预算编制相关注意点。而且,暑期学校教学工作停止,有利于学校领导规划学校建设,做好调查及协调工作,使预算和学校的实际发展规划相一致。而且,中小学应成立预算编制团队,其成员应包括学校领导班子,、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相关负责人。为了使经费在单位内部的配置更加合理,使用更加高效,还必须强调由相关业务部门提供编制预算的各项基础资料,提出预算建议数,尤其是政府采购预算,必须由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协同编制。预算编制完成之后,还应征求学校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预算的全面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2.增强预算中监督控制力度
部门预算经财政局审核,人大审议通过,一经批准一般不作调整,为了更好执行预算,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做好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细化,按经济分类或项目分类跟踪预算执行过程,按季度分析预算执行进度,重要项目每月跟踪。应利用计算机系统实时监控或每月形成统计分析结果,将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反映给学校决策机构或上级主管部门,针对情况适时调整,避免预算执行出现大的偏差。
在部门预算中的项目预算是最灵活的部分,年初预算编制在主管部门的项目经费应该尽量在上半年划拨到学校用款计划,以方便学校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等资金下达后就可以按时支付,避免出现年终集中花钱。加强项目预算管理流程的透明度,如学校项目经费具体内容、项目申报审核程序、政府采购程序、财务支出手续等,让项目执行顺利畅通,避免出现因手续问题而无法支付的现象,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学校自身利用计算机系统按时做好预算分析的基础上,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对学校的预算执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时间可定在第二季度,既引起学校领导对预算执行的重视,又让主管部门对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预算偏离,指导学校加强预算管理。
3.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机制
“讲求绩效”是新预算法中预算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本部门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应建立科学的预算评价指标体系,将预算管理纳入学校发展性评价考核指标,明确权重和考核办法,而且需要建立健全预算激励和约束机制,对预算管理好的学校和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对预算管理不力的学校和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调动学校加强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另外,还应该每年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建立定期公示和通报制度。
4.建立高素质的预算管理队伍
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整个预算管理的发展进程,建立一支优秀高素质的经费预算管理队伍,确保预算编制要求和审核、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分析评价、预算执行结果的差异分析与考核,实现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预算业务水平和理财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以优秀的预算管理队伍带动学校经费预算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各个学校的预算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
加强预算管理是现阶段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通过强化预算前的计划性、增强预算中的监督控制力度、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和高素质的预算管理队伍等策略,让中小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甘义红.浅谈中小学预算管理.管理视野,2013.6.
[2]池国华、邹威.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若干认识.财务与会计,2015.1.
[3]张丽英.中小学部门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财经界,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