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红
摘 要:精心提炼,构建积极向上的隐性校园文化。隐性的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所秉承的始终如一的内在文化现象。建设职业学校的隐形文化,要抓住四个关键。
关键词:职业;和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27-0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途径。职业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突出人在职业学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既是职业学校和谐发展的中心,也是职业学校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对职教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着功利化、片面化倾向,不少人把职业教育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把职业教育的功能也仅仅理解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而忽略了教育对象本身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忽略了职教的本质仍然是“树人”。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职校学生大都存在自信心弱、自尊心强、渴望得到认可等特点,职校学校要牢牢把握“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掌握技能为核心、以教会做人为主线、以养成职业素质为重点,充分激发他们的愿望、潜能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品格、知识、技能、特长的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需要。在培养学生具有技术应用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特别要注重道德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既能适应专业技术要求的“职业人”,也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人”。
二、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和谐发展
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从根本上讲,主要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教师为本,首先要做到尊重教师。既要尊重教师独立的人格、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要尊重教师的发展需求、职业生涯规划,更要尊重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尊重教师自主确定自己在专业发展上的目标,自主决定以何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发展需求。还要承认教师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尊重教师在差异中发展。其次要全心全意为教师谋发展。为教师发展提供硬件支持和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为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学术交流、专业培训、研讨活动提供条件和平台,立足校本,内外结合,全方位、多层次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三,在管理上要坚持正向激励原则。坚持多平台、多角度、多层次的促进教师发展,立足于“向前看”,促进教师未来发展的科学教师评价体系,实施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同事评价和社会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师评价方法。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结合激励的对外竞争性、激励的对内公平性、学校自身的承载能力三个因素,针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方式,充分考虑物质与精神、长期与短期、团队与个人、正向与负向的各种激励方式,并形成具有特色的组合。
三、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
因材施教,培育好个体的人。关键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育人观。例如,根据“根雕”原理,调整教育观,教师要立足学生个体实际,因材施教,以所有学生的良性变动的幅度来衡量教育的能力;根据“过河”原理,调整主体观,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发展观,充分挖掘每个个体的潜力;根据“图钉”原理,调整发展观,在教育中应注意扬长避短;;根据“饮茶”原理,调整教育观,发展健康个性;根据“青蛙跳坑”原理,调整动力观,要想办法鼓励学生学习;根据“钉孔”原理,调整师生观,要调整教育方式,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根据“木碗”原理,调整过程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身教从严;根据“分苹果”原理,调整教育的价值观,提倡劳动,重视劳动果实的价值;根据“破窗”原理,规范校风,及时矫正学生个体或群体存在的不良问题。
四、以人为本,建立人性化的管理运行体制
建章立制,要通盘设计,并抓住关键。学校管理的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大问题,是保证学校有序运行的先决条件。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能合理划分学校各级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明晰责任归属,实现学校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行能力。岗位管理要做好“六定”:定岗、定员、定人、定工作量、定工作岗位职责、定考核评价标准。管理体系要落实“五制”,即落实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考核制和结构工资制。与之相应的,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监督、评价、晋升等实体管理制度和程序管理制度。学校规章制度的推行,必须十分注意人性化与制度化相结合,表率示范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管理者必须以法律般的严肃,以仁人、博爱之心去执行规章制度,这样才会使一所学校健康地向前发展,最终达到和谐校园的目的。
五、以人为本,因校制宜,建设和谐的学校文化
因地制宜,打造有品味的显性校园文化。按照“追求高品味、着眼有效性、彰显教育性”的原则,搞好校园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在校园内设置有育人功能的景观,使校园成为学生和教师学习、工作、娱乐的理想育人场所。主要内容包括优化校园外部环境,巧妙设计景点,花草树木布置错落有致、疏密结合,在学校显眼位置设立橱窗、校训,室外悬挂名人名言、温馨提示等,充分显示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文特色;规范室内环境布置,张贴班风、中小(职校)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和名人名言,鼓励各班级设计班级文化特色。
精心提炼,构建积极向上的隐性校园文化。隐性的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所秉承的始终如一的内在文化现象。建设职业学校的隐形文化,要抓住四个关键。一是学校精神的提炼和弘扬。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灵魂工程,是学校的特性和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它保证和决定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发展方向。二是学校“三风”的形成和传承。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对学校教师的一言一行和学生的行为规范、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有着直接的影响。三是办学理念的提炼和落实。办学理念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四是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动与企业“零距离”适配,主动引入企业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企业化元素。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目的在于使学校形态、文化神态和师生心态内外和谐,使办学实力、办学活力和文化魅力刚柔相济,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