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莊
今年3月全國「兩會」後,大陸立刻流行很多新名詞,如「新常態」、「互聯網+」、「正能量」、「一帶一路」、「亞投行」、「絲路基金」、「上海自貿區」、「深圳前海自貿區」、「天津自貿區」、「新三板」……
生活在大陸經濟環境中的台商們,你們對這些名詞了解多少?研究了多少?有沒有從這些新鮮名詞中發現新商機?
珠海市長江凌5月14日在台企聯大會上表示,台商在選擇一個城市時,一定要考慮這個城市的發展機會和態勢,除了生存環境外,還要考慮這個城市能不能快速成長。只有順勢而為,才能因勢而成。
把江凌市長的話套在整個大陸,也可有同樣思考。
當「亞投行」向全世界招股時,為何英國等國家不顧美國反對積極主動加入?就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中國大陸未來發展的機會和態勢。不管是「一帶一路」還是「亞投行」,乃至「絲路基金」,表達的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中國大陸要帶著「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一起發展經濟。要發展經濟,就離不開「投資、出口、消費、智慧創意」幾個發展模式和路徑。「一帶一路」與「新常態」既有大陸經濟發展過程的「經驗」運用,也有在此經驗之上的「提升」。
「一帶一路」帶來新商機
在國際社會普遍看到「一帶一路」帶來商機時,在大陸發展30年的台商,決不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尤其是在台商觸角早已伸至世界各地的情況下,更應該緊緊抓住「一帶一路」新機遇。因為「一帶一路」的背後,就是「一個接一個」的投資項目;每一個投資項目,都與各式各樣的「產品」和「技術」有關。而台資企業正是生產各式各樣產品、掌握很多先進技術的佼佼者,沒有理由不乘勢搭上「一帶一路」這班車。正如國台辦副主任龔清概所說的:「廣大台商應該看到大陸正在加快改革、擴大開放的步伐,積極進行制度創新,發展模式創新,目的就是要培育更加公平、合理和規範的市場競爭環境,這是大趨勢。這樣的大環境和大趨勢不是單純指向台商,而是為了讓所有已經或將要在大陸發展的市場主體有一個更加公平競爭、持續健康發展的外部環境。」
很顯然,「一帶一路」不僅是中國大陸制定的經濟發展新戰略,同時也是大陸經濟轉型的重要標誌。這個轉型不僅僅推動整個產業朝更合理化投資環境方向發展,而且也將帶動所有的企業跟著轉型,讓企業融入新的戰略規劃中。
因此,大陸台商千萬不要被「新名詞」所困擾,應急起直追,積極主動去搞懂新名詞、掌握新趨勢,因為大陸的「新常態」將有新的要素匯聚,新的要素勢必帶來新的商機,而这些新商机,将是台商時不我待的再次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