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玲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这是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对自己战地摄影工作的经典诠释。他将照相机作为揭露战争的武器:“如果你不能阻止战争,那么你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个反法西斯
战场。在中华儿女戮力抗敌的同时,也获得来自国际上的支持。
除军事、科技、医疗等领域力量外,新闻记者也不在少数,用文
字留下辉煌篇章的如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Anna Louise Strong,1885~1970)、艾格尼斯·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1892~1950)等人,而用照片揭露日军罪行的,要属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拍摄《士兵之
死》而名声大噪的罗伯特·卡帕最为有名,他用镜头记录了台儿庄战役、花园口决堤、武汉保卫战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武汉、徐州、广州、郑州、西安等地顽强抗日的中国军民。
1938年初,卡帕跟随荷兰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思(Joris Ivens,1898~1989)来到中国拍摄抗战纪录片《四万万人民》。但卡帕的名气并没有为拍摄带来多少便利,他们和大部分来华记者一样受到国民政府的严密监视和管制,活动范围起初仅限在汉口。在这一时期,卡帕结识了《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他甚至想和斯诺一起搭伴前往延安,但受国民政府阻挠并未成行(因此曾有后人称卡帕是跟随斯诺一起来到中国)。
1938年3月14日,台儿庄战役打响,也给卡帕带来唯一一次接触中国正面战场的机会。伊文思的摄制组在4月3日抵达徐州,采访李宗仁将军,后乘车北上,于4月5日到达台儿庄战场;4月7日凌晨,中国军队发动反攻一举拿下台儿庄,因此他们并没有拍摄到日军溃败的场景。此时,摄制组和卡帕只有尽快赶到台儿庄去补拍一些镜头。即使这样,卡帕还是留下了100余张照片,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战后台儿庄四处残垣断壁,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成为记录台儿庄大捷的珍贵史料。
在拍摄完台儿庄以后,伊思文和卡帕被监视审查弄得不胜其烦,最终以“到中国西北拍摄长城”为借口在1938年5月到达西安,希望能够拍摄共产党和八路军。但是他们很快发现,在西安受限制的程度比武汉更甚,无奈之下,只能返回武汉。但伊思文并没有放弃拍摄八路军。他找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周恩来爽快地答应了拍摄请求,伊思文把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林伯渠等人开会的场面摄入了纪录片。卡帕则在一旁拍摄照片,还特意为周恩来拍摄了几张特写和肖像。从画面上可以看出,周恩来非常配合卡帕的拍摄,站在一幅马克思的画像前,目光炯炯,神情严峻。拍摄完成后,伊文思把他的一部摄影机和数千尺空白胶片送给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 1938年8月,八路军总政治部以这些设备成立了共产党的第一个电影机构“延安电影团”。
目前,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照片资料由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收藏,包括底片、照片、相薄和当年西方主流杂志发表的报道等。本文的主要资料和所刊登的照片均来源于此。在这些照片中 ,我们看到卡帕饱含同情地注视中国人民苦难的同时,也着意刻画他们在面对战祸时表现出的坚毅与乐观。在卡帕拍摄的一张肖像特写照片中,一个头戴钢盔的中国青年士兵以一种凛然之气将中国人民抗日的民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这张照片被美国的《生活》杂志用作封面,卡帕便是这样把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传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