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文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制造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的深刻变革。随之而来的是产品本身属性的变化。2010年6月,日本政府推出了《新一代汽车战略2010》,该战略将汽车定位为“信息通信的一个终端”。
关键词:汽车属性;生产制造模式;变革;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汽车开始与更多的外围设备与系统互动,传递信息、共享信息。通过与智能交通系统(ITS)联网,可以实时获取交通信息、道路以及加油站信息等;通过接收卫星导航,实现丰富的定位信息服务;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外围设备实现更加具有扩展性的应用。汽车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产品”了。
“互联网+”给产业带来的变革将是一个持续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产品本身发生变化,还会出现更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就汽车业而言,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指引之下,互联网企业将加快与汽车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互联网+汽车”。
互联网公司也将纷纷加入“造车”队伍。他们将会效仿Apple公司,自己什么零部件都不生产,而是通过网络协同,继承不同供应商的优秀零部件,委托给代工企业组装生产。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日文文章,写丰田公司如何看待德国的“工业4.0”。丰田认为,过去大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在智能制造时代,就必然会发生改变,汽车可能更多是标准化、模块化生产,传统汽车企业如果不积极转型升级,拥抱互联网,那么就会成为汽车领域的富士康——为互联网公司代工。如图2所示。
“互联网+”时代,平台型企业、网络化组织、开放式创新、大规模定制、社会化生产等行为将更加普遍。所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将更加紧密,中小企业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将更加重要……这些变化都要求适时、适度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能力,对我国相对薄弱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能力构成现实性的挑战。
同时,“互联网+”的核心是大数据以及基于这些大数据产生的应用。“互联网+汽车”产生的创新、服务和商业模式变革,都要基于大数据来分析挖掘,提供参考依据。
汽车也有很多数据,例如发动机号码、驾驶员信息、汽车位置、停车信息等。但是,这些信息数据分散于交通管理部门、汽车企业、保险公司和驾驶员个人等处。这些分散、碎片化的信息,只有具备4V特性也能形成可供挖掘出价值的大数据——即数据量大(Volume)、数据种类多样(Variety)、实时性强(Velocity),才能进一步挖掘出数据蕴藏的商业价值(Value)。而政府如何为这些大数据的采集存储、个人隐私保护、二次应用创造更成熟的环境,也是一个有待行业主管部门深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