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经济学的中国意义

2015-09-14 18:39茅于轼
财经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创造财富哈耶克计划经济

茅于轼

作者对哈耶克经济学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其对中国的意义。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了35年,改革成功的重大原因就是走了市场经济道路。我国承认了私有产权,有了市场经济,有了自由选择,也有了比较平等的竞争。然而现在还存在一些缺陷,我们的竞争还不够公平,特别是国企跟私企比在税收、融资、土地使用方面都有很多特权,所以造成我们现在经济增速一直放缓。这并不可怕,按照哈耶克的理论,如果我们在保障个人自由方面有所进步,我国经济还会持续增长。

大家都知道,哈耶克最有名的一本书是《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所剖析的这条路走走走,最终走到地狱去了。哈耶克是一个自由主义旗手,写了《自由宪章》、《法律、立法与自由》等很多关于自由的书,一直到今天还有非常大的影响。

通往奴役之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呢?实际上,这个警告不仅哈耶克一个人发出过,凯恩斯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通往奴役的路上铺满了玫瑰花,你看到路旁边都是玫瑰花,认为这条路通往光明,没想到走着走着就下地狱了。哈耶克在什么时候发出的警告?1944年。二战是1945年结束,也就是说战争还没结束他就对未来深感忧虑。

什么是通往奴役之路呢?计划经济就是通往奴役之路,公有制就是通往奴役之路,独裁专政就是通往奴役之路。可惜的是,大家都知道,他在1944年提出警告,二战结束以后有1/3的人类,十几亿人不听他的劝告,选择了计划经济,选择了独裁,走了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当然选择错误的道路付出的代价非常大,死了不止一亿人,财产的损失更不得了。

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现在除了古巴、北朝鲜、委内瑞拉,没几个国家还在搞计划经济。从大趋势看,计划经济不复存在,二战以后独裁政治也有很大的改变,斯大林以后的苏联逐渐走向民主,后来整个苏联阵营都放弃了专政制度。中国也在改变,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趋向于自由、民主、富强、繁荣之路,这是人类历史共同的经验。

哈耶克的这本书,是1944年出版的,所以他的思想是1940-1942年这几年形成的。他出版书的时候是在英国剑桥,在英国伦敦,二战激战正酣。他回来告诉我,伦敦经常受到德国轰炸,生活非常艰难,粮食是配给的、有定量,肉和油都有定量。我父亲因为是外国人,所以他住的地方得到了一点额外补充,房东太太特别喜欢我父亲在那儿,生怕我父亲搬家。哈耶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了这本书。

我们再看看这本书的内容。它批评的是独裁政治,各种集权思想。那个时候最典型的独裁者是谁呢?希特勒。当初,希特勒这个人对德国是有贡献的,一战后的巨额赔款导致德国经济萧条,失业率很高,粮食供应非常困难,希特勒上台后推行他的计划经济思想,居然把德国的经济挽救了起来。也就几年时间,德国变成了很强的工业国家,所以他才有能力打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时候很多人被希特勒的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所迷惑,哈耶克的书就是针对这部分思想写的。在当时的背景下,哈耶克预见到了人类的悲剧,很怕重复希特勒的道路。但是很不幸,苏联走的就是计划经济公有制和独裁专政的路线,结果当然彻底地失败了。

哈耶克是自由主义的旗手。追求自由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上千年来无数人在为自由奋斗。为什么争取自由这么难?在我看来就是因为有一部分人有特权,有特权就无自由,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如果没有特权,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我也不能干涉你的自由,那每个人就有了自由。因为有了特权,他的自由比别人大,别人就得屈辱忍让,因此自由就被压迫,于是就产生了追求自由的运动。一直到现在,自由还是不大容易保证的,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虽然有很大进步,但还远远不够,我们的言论自由还受到不少限制,别的国家也有类似情况。可以说,缺乏自由的国家都是落后贫困的国家,自由得到保障的国家都是繁荣富强,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国家。

我曾经说过,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不是想干啥就干啥,而相反自由是约束自己不要干涉任何别人的自由,尊重别人的自由。当每个人都这么做的时候,我们就创造了一个自由的环境,每个人都不干涉别人的自由,你就生活在一个没有人干涉你的自由的环境中,没有人干涉你的自由,每个人都得到了最大的自由。自由的说法有很多种,这是我的一种说法。每个人约束自己不干涉别人的自由,结果是每个人得到了最大的自由,因为你生活在一个没有人干涉自由的环境中。这是我对自由的认识,事实上跟哈耶克对自由的认识也是大同小异。

我发现我们现在的官员往往不依法行政,而是越过法律来做他的事。在中国干涉普通人的自由是很普通的一件事。习近平主席强调法治,强调我们各级政府领导都要依法行政。你没有权利越过法律来做你的事。我们的老百姓对于超过法律办事的领导要坚决抵制,如果我们不抵制他也不改,我们这个社会哪天能变成法治社会?一方面我们要求各级领导要依法行政;再一方面,我们每个百姓对于超越《宪法》,对于不是依法行政的、干涉人自由的事要坚决抵制,不能顺从。我们还不是一个很自由的国家,怎么往前走呢?这就要做到,领导要约束自己,百姓要抵制越法行政的作为。

哈耶克批判的一个重要对象就是公有制。公有制社会是什么状况?没有私营企业,所有的企业都是国家的,也就是只有一个老板,大到工厂、铁路,小到理发店、卖早点的统统都是国家干部,这就是公有制。公有制下的老百姓是没有自由的,1957年反右把很多人打成右派,包括我在内。有一部分右派被国家开除公职,他还能到哪儿找工作呢?国家只有一个老板,公有制的后果就是造成政府的暴政,很残暴的一种政治,因为他把你开除了你就没有生路了。当然也不是说绝对没有生路,你还能找什么工作做呢?只能到人家家里去当保姆,或者到马路上摆个修鞋摊。

我有一个经济学家朋友叫王国乡,他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被开除,而且是开除公职,他就没有活路了,只能在社会上找零零碎碎的工作,帮人家修乐器修手风琴,修炉灶,运鱼苗,生活非常困难,因为全国只有国企,没有人用你。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我们有无数的私营企业,你这儿把我开了,我到那儿上班去,这就有了自由。公有制是导致暴政的一个原因。现在我们已经引进了私有制,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是摆脱了暴政。但是我们的公有制残余还是一个大麻烦,国企一般都不太好,所以现在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改革国有企业,但是到现在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拿出了一个叫混合所有制的办法,我以为这是根本做不成的。

私有制带来了个人的自由,让人有很多的选择。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私有制企业它更赚钱。它怎么赚钱呢?它要生产社会所缺的商品,价格比较贵的商品,市场经济就有这么个特点,东西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升,所以私有企业为了赚钱专门生产社会短缺的东西,缺什么生产什么,因此社会不会存在严重短缺,一有短缺的东西就有人生产。这个道理太简单了,但是又太深奥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情况则相反,那个时候有很多商品供过于求卖不掉,也有很多商品供不应求买不着。

我举个例子,在计划经济时候胶鞋生产得太多,满仓库堆满了,卖不掉,买胶鞋那没问题,拿钱就行,但是粮食不够。你拿钱买不到粮食,你得拿粮票。计划经济的结果就是你只能买供过于求的东西,你不能买供不应求的东西。你能买胶鞋不能买粮食。粮食是很重要的,你不能买粮食那不就挨饿吗?能不能把胶鞋变成粮食呢?没这个本事,国家计委的人都是很聪明的,但他们也没本事把胶鞋变成粮食。现在各位手里面都有钱,你们钱包里面的钱买什么都行,能买胶鞋也能买粮食,有没有供不应求的东西?可以说没有,你在超市买几千种商品随便买。

有人说你在超市能买到粮食,是因为有耕地的保护,国家有18亿亩耕地红线你才能买到粮食。但是超市有好几千种商品,牙膏缺不缺货?从来不缺货,好几十种不同品牌的牙膏都能买得到。牙膏是什么红线?不光牙膏,好几千种商品有好几千条红线吗?没有,一条都没有。只有一条,就是私有企业制度。私人企业不但保证了我们的就业选择,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的钱能买任何一个商品,不需要红线的。

我坚决反对18亿亩耕地红线,道理很简单,几千种商品都不缺,是不是有几千条红线?经济学家要讲逻辑,你想想看,为什么那么多商品都不缺?没有红线,私营企业保证了社会什么都能买得到,市场经济有本事把胶鞋变成粮食,如果胶鞋不能变粮食,我们口袋里的钱就不能随便买东西,只能买供过于求的。这里面的学问很大。

人文经济学会要普及经济学,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钱为什么能买任何一样东西呢?我的收入,我写书做报告,我这个服务给了谁?看我书的人,听我报告的人。但是我通过这个服务能够赚钱打的坐出租车。我的服务怎么变成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市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在中国挣的钱还可以到美国去打的,这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复杂的不得了,但又简单得不得了,它就靠市场,靠交换自由,我们的钱就能买任何一样东西,而且还能跑到外国去买东西。

所以,私有企业的出现是最重要的一个变革。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公有制走向了市场经济私有制,其中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引进了私有企业。我们有了选择职业的自由,而且我们基本能买到一切东西。当然,有些东西我们还买不到,土地不能买,土地要审批,所以我们还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世界贸易组织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不能买卖。在自由经济国家土地是自由买卖的,我们现在还不行。

既然私有制这么好,可还是有很多人反对它,为什么?他们说它有剥削。如果私有制有剥削,那当然就不好了,那它是不是有剥削呢?什么叫剥削?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就是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被拿走了。工人创造了一百块产值,你给他八十块工资,你剥削了二十块。如果你把工资抬高一点就没有剥削了吗?如果再抬高一点那就工人剥削资本家了吧。

问题在于,工资定在什么地方是对的,工资是怎么定的?工资不是单方面定的,不管是资本家和工人都定不了工资,工人能定工资就把工资抬高了,资本家能定工资就把工资压低了,但是事实上我们的资本家都想压工资,我们的工人都想抬工资,做不做得到?工资是市场决定的,是供求决定的,供不应求就涨了。这两年民工荒,供不应求,工资就上升了。这两年工资涨幅不小,百分之二三十地涨。说私有制有剥削,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因为工资不是任何一方能够自己定的。

私有制还有一个毛病,就是产生了收入的差距,有人挣钱多,有人挣钱少。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市场经济下必然会发生的,而且我们会永远面临这个矛盾——市场经济和贫富差距的矛盾。市场是一个效率最高的资源配置方式,就是李克强总理说的资源配置要交给市场,它是效率最高的,但是它肯定产生贫富差距。在一个自由竞争的社会中,有的人能力强、运气好,有的人能力差、运气不好就产生了贫富差距。你要消灭贫富差距变成吃大锅饭,这个也不好。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吃过大锅饭,吃大锅饭的结果是养了懒汉,我多干也拿这么多钱,我少干也拿这么多钱,那我就少干点吧,整个社会没有积极性。因为收入没有差距,公社里面大家分的东西都差不多。所以没有收入差距是不行的,需要有差距,但是这个差距不能太大。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差距能够使低收入的人能够畅通地进入到中等高收入,这条路要畅通。高收入的人也可能会掉下来,也就是说流动性要保障,这个社会才会有活力。所以收入差距不是问题,关键问题是流动性好不好。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流动性比改革刚开始的时候要差多了,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万元户并不是富二代、官二代、红二代,那时候的万元户大多是从底层上来的,流动性很好。现在的情况大不一样了。现在大学生能否找个好工作,还要看有没有一个好爸爸,是拼爸而不是拼本事,流动性受阻是我们现在需要克服的问题。流动性为什么受阻?就是因为权力不平等、机会不平等。这件事你能干我不能干,你有这个机会我没有这个机会,你上去了我留在底下。机会的不平等造成的差距,是特权导致贫富差距,这不是市场造成的。

从根本上讲,我们要克服的是特权,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特权,还有政治上的特权。特权是我们的敌人,我们要消灭特权。什么叫消灭特权?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得守法。哈耶克说过一句话,法治保证了自由,反过来讲没有法治就没有自由。经济上的特权、政治上的特权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把特权取消了,就有了机会的平等,就有了流动性,也就有了自由。我们追求自由实际上等于反对特权,你有了特权就没有自由。反特权是我们中国老百姓和中国政府一个大的任务。

收入差距的问题我想过,我们也没有办法。把中国的穷人变成富人当然不容易,都变成中产行不行呢?中国的穷人很多,可能有好几亿,让他们都变成中产,把他们的收入提高一倍两倍有没有可能?没可能。因为生产能力跟不上。生产能力提高了,大家收入才能提高。就拿美国来讲,美国的生产能力最强了,但还是有穷人。消灭贫困这件事十年、二十年之内不可能达到的。我们只能改善穷人的处境,帮助最困难的人过得好一点,这个完全有可能。我们的目的是帮助最困难的人,而不是把他们都变成中产,这个是做不到的。哪怕二十年之后我们比美国还要富了,是不是就能消灭贫困?有可能,但是我不敢说。

再往大了说吧,就算消灭了贫困,社会上还有其它的不平等,收入的不平等就算能消灭,能消灭地位的不平等吗?一个国家总归有总统,有官员,让他们都跟普通人一样行吗?不行的。一个社会有很多学问很大的人,也有很多学问很少的人,也产生了不平等。不平等恐怕是长远存在的现象,我们不可能消灭不管是财富上的,还是地位上的,还是知识上的、学问上的不平等,不可能全都消灭,我们只能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应该做得到的。

关于财富的创造,我认为劳动创造财富这句话是错误的,劳动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消灭财富。有很多的财富不是劳动创造的,最典型的就是金融。金融业里面没有生产劳动,但是它创造了很多的财富。也不是说凡是劳动都能创造财富,在以前我们搞计划经济的时候,大部分的劳动是消灭财富的,不但没创造还消灭了财富,比如说大炼钢铁,我亲身经历过。全中国人都去炼钢铁,村村冒烟,农民也炼钢铁,你说那个劳动怎么能创造财富?还有三线建设,把工厂都搬到大西南,放到山洞里面,完全是浪费财富。还有青年人的上山下乡,不让他们学习,让他们下乡劳动,那都是消灭财富的。

劳动可以消灭财富,当然也可能生产财富,用得好,劳动生产财富;用得坏,劳动消灭财富。这个好坏区别在哪儿?你是不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把一切东西用好了。如果我们到上海外滩地价很贵的地方开一块地种水稻,能不能生产粮食?能。能不能创造财富?不能,把地用错了,所以说财富的创造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不是劳动,劳动用错了是消灭财富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企业家的功能,企业家做什么事?做这个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你要招聘很多人,你要招聘什么样的人?最合适的人,让他干什么事?发挥长处的事,这就叫人尽其才。原料从哪儿买,用什么工艺,你的产品卖到哪儿去,什么地方出价最高?这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企业家干的事,所以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他跟工人一样创造财富,如果企业家搞错了,工人的劳动就是消灭财富,企业家用人用错了,原料采购错了,配置错误,消灭了财富,工人的劳动就白搭了。一般来讲企业家能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所以企业家赚钱了,他创造财富。我们对企业家要有新的看法,马克思说企业家剥削剩余劳动,我觉得是没有道理的。

人要尽其才,物要尽其用,土地也要尽其用,这块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该做停车场就做停车场,该盖楼就盖楼,该修路就修路。现在18亿亩耕地红线,这块地只能种庄稼不能干别的,必须保护它。这个搞错了,我为什么反对?它妨碍了地尽其用。搞计划经济的人以为土地加劳动就能生产粮食,土地越多劳动越多粮食也越多,这是计划经济思维。现实是什么?从1949年到现在,人口从5亿增加到13亿,那时候吃不饱现在吃得好,耕地还减少了,亩产增加了300%多,土地减少了,劳动力更减少了,好几亿农民进城打工不务农了,粮食却增产了,怎么解释?你光看见土地多了粮食就能多,事实证明不是这么回事。你让地不能尽其用,搞条红线,其实妨碍了国家的经济增长。

地要尽其用,钱也要尽其用。我们口袋里面都有钱,你口袋的钱当然要吃要用要玩,剩下的钱要尽其用,这是金融业的工作,金融业怎么赚钱,怎么创造财富,其实就是把钱尽其用。人尽其才,钱尽其用,土地尽其用,煤炭电力都要尽其用,这个社会就富起来了。怎样才能做到尽其用?非常难,但是也不难,只有一条,自由流动、产权明晰。这个东西是谁的,这块地是谁的要清楚;然后自由流动,这块地可以干这个也可以干那个,自由、随便。这块地是我的,我就会根据这块地所处的位置、周围的需要,想办法把这块地用好。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不需要政府搞计划,政府怎么知道人尽其才地尽其用,市场才知道。这就是建立在个人之上的自由。怎么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是每个人都要有选择的自由,它的前提是产权是明确的。

中国的改革已经走了35年,我们改革成功的重大原因就是走了市场经济道路。我们有了私有产权,有了市场经济,有了自由选择,也有了比较平等的竞争。有一点还不完善,我们的竞争还不够公平,特别是国企跟私企比在税收、融资、土地使用方面都有很多特权,所以造成我们现在经济增速一直放缓。这个并不可怕,按照哈耶克的理论,如果我们在保障个人自由方面有所进步,我们经济还能够往上走。

猜你喜欢
创造财富哈耶克计划经济
浅析个人在哈耶克自生自发秩序中的地位
习近平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的财产哲学基础
China
熊先生的糖豆
《通往奴役之路》
论哈耶克自由观的特征
浅谈基于道德的责任教育
无法沉默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