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记》中“胡巴”形象的多重主题解析

2015-09-12 00:36张呈敏
戏剧之家 2015年16期
关键词:捉妖记人妖正义

张呈敏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204)

《捉妖记》中“胡巴”形象的多重主题解析

张呈敏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最近热映电影《捉妖记》给炎炎夏日的影迷观众沁入丝丝凉风,而影片中小妖王胡巴灵动呆萌、活泼可爱、调皮纯真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胡巴这一形象实质散发着多重情感,隐藏着多重主题:“成长”、“正义”、“人妖关系”等。本文试图对胡巴这个动画人物形象隐含的主题进行多重解析,以此从深层次来挖掘胡巴形象不可估量的生命力,探析胡巴形象触动的情感诉求与人文关怀。

《捉妖记》;胡巴;多重主题

最近在一大波暑期档电影的汹涌来袭中,华裔导演许诚毅的精心之作《捉妖记》如黑马般率先领跑,引发了国产电影票房井喷,更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如潮好评。其魔幻的视觉奇观﹑高超的动画特效﹑欢乐的歌舞氛围﹑紧张的动作场面及动人的音乐旋律触碰了观众的各种情感诉求。而影片中小妖王胡巴这一形象更是点亮了该片灵魂,让观众在喜怒哀乐中与之对话,尽情宣泄着真实世界的不同情绪和欲望。胡巴这一形象由华裔导演许诚毅和他的好莱坞优秀团队结合诸多文化元素精心塑造而成,由此可见这一形象衍生出的多重阐释体系不是偶然的。影片中胡巴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更多的是启发观众去挖掘形象背后蕴涵的各种哲理和主题,下面我们对胡巴蕴含着的多声部主题和主题关系进行解析。

一、成长

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当人们经历对自我﹑他人﹑社会的正确理解后,开始逐步确立并形成自我意识﹑自我身份和社会价值观念后才意味着成长的真正完成,成长是人类的共同经历和永恒追求。《捉妖记》中的主人公:宋天荫﹑霍小岚﹑小妖胡巴都经历了成长并最终完成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影片中的小妖胡巴一出生便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妖王,饿了得喝血,并且不停折腾着他的“爸爸”宋天荫,在和小孩牛牛的逗玩中我们更能感受到胡巴的顽皮淘气。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分离和考验磨难后,胡巴长大了许多,它不再喝人血,它用嘴啃出的一家三口的剪纸更是表明它对亲情的理解和珍惜。影片最后它与爸爸天荫携手与坏妖怪斗志斗勇,维护正义,更让人心生敬意;影片中的女主人公霍小岚是个二钱捉妖天师,外表刚硬内心温柔,她一开始便对胡巴起了贪念,执意要把胡巴卖出去,在她眼里,天荫是个傻乎乎的好骗又好玩的“宅男”,而经历了和胡巴﹑天荫朝夕相处,共同对付敌人的日子后,霍小岚对胡巴不再有贪念,喜欢上了胡巴并对天荫滋生出另一种情愫,成为一个有情有义﹑维护正义的好天师;而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宋天荫则更好地诠释了成长这一主题,影片一开始他是一个擅长缝纫和烹饪的瘸子,虽然性情温和,待人友善,但是完全担负不起保护村民的“保长”职责,经常被霍小岚戏弄,在胡巴出生后,他更是被顽皮的胡巴折腾。但是在和胡巴﹑小岚一起经历了各种坎坷磨难后,他有了责任意识,勇敢地与坏人斗争,坚持救胡巴﹑救村民,并且也深刻地理解了父亲,接过了父亲的重担。

成长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拉康认为:“自我是在与另外一个完整的对象的认同过程中构成的。”①的确,胡巴﹑宋天荫﹑霍小岚三者的成长是不可隔离的,他们都从彼此中意识到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学会了如何面对责任﹑正义,如何捍卫亲情﹑爱情。他们三者就如同金字塔般紧密结合,离开任何一端都是不牢固的,都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

二、正义

正义无疑是人类普遍认同的最高价值之一。然而在理解与追寻中往往会出现误差,什么是正义?又是否存在一种超越一切的“绝对正义”?亚里士多德曾论述道:“所有的人在说正义时,都是指一种品质,这种品质使一个人倾向于做正确的事情,使他做事公正,并愿意做公正的事。”②影片中的小妖王胡巴灵动可爱,可是一生下来妖性难改,得吸人血,这时霍小岚也觉得胡巴妖性难移,而影片中的四钱天师罗刚更是对胡巴和护主忠臣妖精夫妇穷追不舍,与之相对应的是天荫的父亲宋戴天却不惜冒着生命威胁来保护一群妖。我们不禁要发问:我们人类要维护的正义究竟是什么样的正义?人类对妖的追杀是正义的么?妖是不是应该贴上非正义的标签?胡巴虽然调皮顽劣,但是作为一只妖它却有着人类定义的“正义”感,它跨越了人妖两界,和爸爸宋天荫一起制服邪恶的人,维系着人与妖的情感链接。或许,亚里士多德对正义的定义可以启发我们,引起我们对“正义”一词的深思: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披着人皮却怀揣着妖心的人。没有生来就正义的人,也没有生来就邪恶的妖,不论人还是妖,只要被金钱﹑权欲蛊惑内心之后,很容易掉入邪恶的陷阱。

三、人妖关系

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中国的古老传说﹑古典小说﹑民间故事里都涉及到“人妖关系”这一重要主题。这一主题也不断地被传承﹑改写。妖或害人;或与人交友﹑结婚,产生深厚感情。前者如《西游记》中凶神恶煞﹑狰狞狡诈的魑魅魍魉,后者如《聊斋志异》里至情至性﹑美若天仙的女妖。影片中人妖关系经历了诸多波折:宋天荫由对伪装成村民的妖的害怕到主动保护他们,霍小岚由对妖的贪念﹑对胡巴的不关心到自觉地爱上胡巴,而四钱天师罗刚更是由对妖精夫妇的穷追不舍到后来与妖精夫妇和谐共处。许诚毅导演对影片中的人妖关系其实是做了一番深刻思索的,他立足于万物平等的普世自然观,认为人与妖是世间共生共存的物种,不存在孰正孰邪,只有平等自然观下的关怀。胡巴这一形象更是集中体现了他的这一自然观。影片结尾胡巴被迫离开天荫,进入妖的世界,或许,这是导演留给我们观众的一个催化剂,启迪观众加快对人妖关系的理解与感悟。

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中坚力量,它具有真实性﹑社会性和艺术性等特点。电影的真实性﹑社会性特点要求电影能够触及社会生活的内核,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表现深厚广阔的人文情怀,“一个具体的影视文本,应被放到历史的﹑社会的大背景下考察,既把它看成是历史的产物,同时也要考察它与特殊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③《捉妖记》的导演许诚毅在这部电影中融入了诸多文化元素,投入了博大的人文关怀,倾注了时代新鲜气息。观看影片时,我们意识到影片中的人妖关系可能喻指现实生活中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随着工业化﹑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化解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各国有识之士最为关注的问题。正如人与妖的关系一样,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命题,是二元论,而不是一元论。坚持以人为本不是说要把人类看作地球唯一的主人,把自然当成奴役的对象。影片中人和妖能够和谐相处,现实生活中人和自然亦能够和谐相处,这是《捉妖记》给我们的现实启迪。

四、结语

以上三个主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正是在对人妖关系和正义主题的不断理解中,小妖胡巴以及影片的男女主人公得到了成长,也正是通过人妖关系主题,成长和正义主题更加深化﹑鲜明,而成长和人妖关系主题又使得正义主题不那么枯燥空洞﹑言说无力。胡巴形象蕴含着多重主题,多重主题之间相互阐释﹑相互影响,使胡巴这一形象隐藏着丰富的阐释空间,备受观众喜爱。

注释:

①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②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③史可扬编.影视批评方法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张呈敏,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欧美文学、流散文学。

J912

A

1007-0125(2015)08-0093-02

猜你喜欢
捉妖记人妖正义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与人妖共舞
北美权威票房网不认《捉妖记》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方方面面说人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