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施施
(武汉大学 艺术学系,湖北 武汉 430000)
易卜生剧作《罗斯莫庄》的编剧技巧
张施施
(武汉大学 艺术学系,湖北 武汉 430000)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晚年作品《罗斯莫庄》运用多种技巧展现了丰富多变的人物性格,其中,吕贝克的思想转变是极为经典的。本文主要从人物塑造、意象设置、突转与悬念设置等角度,对《罗斯莫庄》的编剧技巧进行分析。
易卜生;《罗斯莫庄》;编剧技巧
《罗斯莫庄》是伟大的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晚年作品,故事运用多种技巧来展现了丰富多变的人物性格,其中,吕贝克的思想转变是极为经典的。易卜生以该部剧作来反映现实生活,呼吁人们进行自我解救。《罗斯莫庄》运用了突出的戏剧技巧,其中,节奏的掌控﹑悬念的设置﹑意象的安排﹑人物的刻画都值得分析。剧作借助特定的意象﹑情境,通过人物的动作,剖析出了人物的心理发展历程。
一部成功的剧作的基本要求是要有生动的人物。吕贝克是《罗斯莫庄》中最为生动形象的人物,在塑造这一形象的时候,易卜生集中了笔力去从几个方面来塑造她。
首先,在人物的着墨上,易卜生花了很大的版面去表现吕贝克。为了塑造吕贝克这一形象,作者分别通过吕贝克和海尔塞特太太﹑克罗尔﹑罗斯莫以及布尔德伦等人的对话一层一层剖析这个人物,从而在剖析中使我们认识了解吕贝克。吕贝克与他人的谈话不仅使她的性格得到表现,也让我们看到吕贝克在生活中的困境与挣扎。
在与海尔塞特太太的初次聊天中,在谈及“白马”的话题时,就使人隐约感觉到吕贝克对于生命有一种自由开放的观念,她是一个不封建落后的人,不像传统观念里的妇女,对于“死人不放手”,她是持不赞成态度的。另外,海尔塞特太太说:“再说,你也不信那些事儿。”[1]可以看出吕贝克这个人是与当时的普通女性不同的。在克罗尔谈论到碧爱特的时候,她表现出的淡定从容显示出她极强的心理素质。当克罗尔旁敲侧击攻击她﹑伤害她的时候,她用一句“今晚你在这儿吃饭好不好”[2]就巧妙地将话题转移开,这表明她不仅仅是心理强大,而且聪明。然而,她难以摆脱多重难言之隐的搅扰。在罗斯莫向她求婚的时候,她是拒绝的,可见她对于爱情﹑对于良心的认识还是比较深的。因为诱导了碧爱特自杀,所以对于碧爱特有一定的愧疚,她无法正视罗斯莫的求婚,因为当她答应的时候,她取代的就是碧爱特的位置。在她和罗斯莫的感情上,她是纠结的,因为罗斯莫是有妇之夫,他们交好是违反道德的。但当她帮罗斯莫摆脱这一角色的时候,她又陷入了对碧爱特的愧疚中。吕贝克的心理在这部剧中发生了很多转变,她的选择是她的人性在压抑与释放中的旋转。向罗斯莫坦白她和碧爱特的自杀有关时是一次心理的挣扎;在克罗尔揭穿她私生女的身份时,她又经历了一次苦苦的煎熬;当她内心难以接受她母亲和别人有私情的事实,又被告知她和养父的关系是乱伦,这下吕贝克的强大内心被土崩瓦解了。她无法再正视罗斯莫的求婚,她拒绝了。她的选择和举动是几经思考的结果。她说清白纯洁的心灵是快乐的根源,所以,她觉得自己和罗斯莫结合不能够得到快乐。
在吕贝克一角的塑造中,作者用多个角色与其的谈话来揭示吕贝克的人物内心,我们了解到,“吕贝克承受着多种苦难的折磨﹑多重厄运的袭击和多方面明枪暗箭的伤害”[3]。作者为塑造这一形象耗费了极大的笔力和脑力。
在《罗斯莫庄》中,意象的设置也是其戏剧技巧运用的亮点。其中,贯穿全剧的“白马”的设置给该剧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挪威民间风俗中,“白马”指死者的灵魂,是死亡的代名词。然而在剧中,“白马”却不仅仅代表着死亡。有学者认为,吕贝克说白马的种类很多,因而“‘白马’象征着挪威政党纷争所带来的社会混乱,也象征着纯洁的道德情感和精神意志的衰微和人们精神生活的衰微,还象征精神的自我拯救,等等”[4]。也有学者指出,“‘白马’也深刻表现’了其内在灵魂的状态”[5]。可见,对于“白马”,可以有很多种理解,这些理解是开放性的,而也正是因为有着多种理解方式,使得《罗斯莫庄》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它的主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升华,显得不那么直白﹑生硬,与此同时,“白马”也丰富了该剧的内涵。除开“白马”,“便桥”也有深刻内涵。海尔塞特太太说“看他敢不敢走那座便桥”[6],罗斯莫绕开了,而克罗尔却穿过了。碧爱特是在那座桥上自杀的,后来罗斯莫和吕贝克也双双在那座便桥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见,这座便桥是一种对于良心的拷问,罗斯莫很难摆脱碧爱特的死的阴影,所以不敢穿过。而碧爱特在那里自杀,是因为她和罗斯莫无法达到“灵与肉”的真正结合,为了成全志趣相投的吕贝克和罗斯莫,她选择了死亡,然而她的死亡又何尝不是一种超脱生死的爱呢?她的爱在这座便桥上得到了升华,因而,这座便桥又代表一个升华的平台。罗斯莫与吕贝克通过在便桥上自杀来获取灵魂的解放,这是他们新的起点,所以,这座便桥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起点。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在剧作的开头,吕贝克织的白毛线大披肩其实也是一种死亡的意象:首先,白色在很多文化中都是代表死亡的颜色;然后,在大披肩完工的时候,吕贝克和罗斯莫双双自杀,而海尔塞特太太是凭着“那边有一片白”而辨识出他们的,可见,这件披肩也贯穿了始终,且形成一种首尾的呼应,从而使这部剧的结构更为紧凑。
多种意象的设置使《罗斯莫庄》显得格外丰富,对于这些意象的使用,易卜生拿捏得恰到好处,戏剧中的意象也是“沟通戏剧观演﹑理解戏剧意义的重要介质”[7],所以,意境的巧妙安排让《罗斯莫庄》更加具有观赏性,更利于其意义的传达。
《罗斯莫庄》的成功还来源于其中的突转和悬念的设置。威廉·阿契尔说:“一部戏是在命运或坏境中或快或慢地发展着危机,而一场戏剧性的情境就是危机中的危机,清楚地把戏剧情节推向前进发展。”在《罗斯莫庄》中,当克罗尔旁敲侧击,企图伤害吕贝克且越来越逼近主题的时候,紧张的氛围越来越浓厚。碧爱特巧妙地用留克罗尔用餐挡住了克罗尔的话,然后罗斯莫出现,紧张的氛围被破解,剧情开始朝另一个方向发展。这个突转也使得剧情向前发展,进而揭示更多的问题。
除此之外,当吕贝克面对罗斯莫的求婚时,她高兴得跳起来,似乎就要接受罗斯莫的求婚。他们两个是互相爱恋的,而且吕贝克诱导碧爱特自杀的目的也是为了扫清障碍,所以如果吕贝克接受了罗斯莫的求婚,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她拒绝了,她的拒绝是一次突转,同时也设置了悬念——她不接受的原因何在?是出于对碧爱特的死的愧疚,还是因为本来就是个独身主义者?这个悬念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接下来的剧情开始剥开这层面纱,然而并没有直观地显现出她拒绝的真实原因。这一突转也使得剧情进入了另一个神秘的氛围,从而使观众更加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最后,罗斯莫和吕贝克的自杀也是一种悬念,它不仅仅是我们表面上所看到的——他们因为“我们的爱情没有希望”[8],走投无路而自杀——他们仅仅是因为没有希望吗?那么碧爱特在世的时候他们的爱情不也是没有希望吗?为什么他们在便桥上自杀的时候就承认了是夫妻呢?这到底是因为他们要以死来表示对碧爱特的歉疚,从而获得心理的救赎呢?还是他们的爱已经超脱生死了呢?凡此种种,引人深思。然而戏剧不就是要引人深思吗?戏剧本身就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虽然高于生活,却以生活为源。戏剧通过反映生活来使人们认清自己的生活,从而反省,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超脱。这些悬念的设置能够帮助人们深入思考,帮助人们自我救赎。
[1][2][6][8][挪]易卜生.易卜生精选集[M].王忠祥编选.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396,400,396,475.
[3]王忠祥.论《罗斯莫庄》的悲剧精神和象征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3(2).
[4]甘宜娟.论《罗斯莫庄》的多重象征[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6).
[5]汪余礼.《罗斯莫庄》:奔腾的白马与夜半的太阳[J].艺术百家,2008(3).
[7]施旭升.戏剧意境论[J].文化艺术研究,2009(2).
J804
A
1007-0125(2015)08-0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