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日韩音乐剧的发展现状对我国音乐剧本土化的启示
袁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本文简述了中国音乐剧本土化现状,借鉴日本和韩国音乐剧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三项优先发展措施:第一,政府应该在剧场规划和音乐剧产业集群化方面提供政策扶持;第二,通过整合重点支持一两家音乐剧剧团;第三,加大推广普及力度,注重市场营销。
音乐剧;本土化;发展状况;启示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经过30多年的沉淀﹑积累,中国本土音乐剧迎来了崭新的发展,但客观上讲仍然处于持续探索阶段。作为一种起源于美国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并在上世纪传播流行于全世界的艺术形式,音乐剧以戏剧﹑音乐﹑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并将这三大基本元素进行了有机整合,具有风格轻快﹑娱乐性强﹑通俗易懂的艺术特点,且在内容和形式上包容性极强,可以囊括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声光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特征鲜明。尽管欧洲和美国是音乐剧的发源地,但中国音乐剧本土化的发展应该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音乐剧的艺术特性决定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是非常多样性的,因此,既要从欧美音乐剧中汲取营养,也应该从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韩国音乐剧本土化中获取成功经验,以促进中国音乐剧本土化的健康良性发展。目前对日韩音乐剧及中国音乐剧本土化的研究成果较多[1-6],本文通过借鉴日韩音乐剧成功的本土化发展经验,对现阶段中国音乐剧本土化的不足之处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一)中国音乐剧本土化现状
从1982年中国创作的第一部音乐剧《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开始,中国音乐剧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彷徨与痛苦,在挫折中不断前行。鉴于特殊国情,发展初期,中国音乐剧采取了以原创为主﹑模仿为辅的创作路线,涌现了《芳草心》和《搭错车》等优秀音乐剧作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与国外优秀音乐剧制作团队交流的增多,合作力度加大,引进创作了《西区的故事》等国外音乐剧。新世纪以来,持续引进了多部原版优秀音乐剧。上海是内地音乐剧上演较多的城市,也是较为成熟的音乐剧市场。以上海大剧院为例,从2002年引进《悲惨世界》开始,以差不多每年一部的速度先后引进了《猫》《音乐之声》《剧院魅影》《狮子王》和《妈妈咪呀》等音乐剧,均获得了商业成功。2004年底至2005年初,thePhantomoftheOpera(《剧院魅影》)在上海大剧院演出了100场,上座率很高,十分成功。在不断引进国外原版音乐剧的同时,也有更多的中国优秀本土原创音乐剧上演,比如三宝的《金沙》等,无论从剧本创作﹑音乐风格还是舞蹈编排上,都中国味道十足,且极具时尚感和现代感。在音乐上,加入了和声﹑配器,在舞蹈上,其在中国传统古典舞的基础上添加了更多的爵士舞﹑现代舞,使整个音乐剧演出层次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加饱满,更加引人入胜。总体而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剧市场(包括引进国外优秀的音乐剧和本土音乐剧)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没有迎来真正的春天。
(二)中国音乐剧本土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音乐剧本土化在不断地发展前进,但仍然存在诸多乱象,音乐剧市场整体比较混乱,这种现象也受到了很多国内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较多,简言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国内音乐剧总体制作水平一般。音乐剧看上去门槛很低,对内容﹑形式等基本无限制,但实际上,一部高质量的音乐剧,对剧本﹑主创﹑资金等均有很高的要求,我国与国外存在的差距是整体的﹑全方位的,各个环节上的不足,使得国外优秀音乐剧的中国本土化较为艰难:(1)在音乐剧整体制作流程上,国内一定数量的音乐剧在内容衔接上存在明显短板,过渡不够自然;(2)一部优秀音乐剧的诞生是整个团队齐心协力的创作成果,是集体智慧交融碰撞的结晶,国内很多音乐剧主创在对剧本的理解上有所欠缺,未将剧本艺术质量作为第一生命力,急功近利的思想较为严重,导致很多剧本粗制滥造,严重影响了音乐剧的市场口碑。这其中,音乐剧市场制作团队水平层次不齐,鱼龙混杂,利用了音乐剧包容性强的特点,浑水摸鱼,某些制作人毫无社会责任感,对观众和对音乐剧本身缺乏敬畏之心,严重扰乱了音乐剧市场的正常有序发展;(3)自1995年中央戏剧学院在我国首次创立音乐剧专业以来,根据粗略统计,我国现有二十多所高等院校在本科阶段设立了音乐剧系及相关方向专业,尽管如此,同时具有好的表演﹑歌唱和舞蹈功底的演员仍然非常稀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在传统培养模式中,舞蹈和歌唱都是分开进行培养的,使得三者兼具且均为优秀的人才少之又少,加上音乐剧排练周期很长,后期演出周期也很长,对于一名优秀演员而言,特别是在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市场极为繁荣的今天,从经济角度考虑是得不偿失的。
第二,市场化运作不足。多数主创只关注音乐剧创作本身,缺乏市场意识,主要有:(1)前期调研不足,很多项目因各种原因急于上马或盲目上马,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不能细致入微地把握市场脉搏,导致多数项目存在先天缺陷,这样的项目前期投入越大,后期亏损越多,对整个音乐剧市场也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同时,在对市场把握不到位的情况下,也无益于剧本创作,两者相辅相成;(2)上演前的宣传不到位,存在宣传力度不够以及过度宣传的问题,尽管音乐剧不是新兴事物,但在中国市场上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没有达到极为蓬勃发展的状况,现阶段市场受众较少,很多观众对音乐剧本身不够了解,甚至无法区分音乐剧和歌剧,当然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可能需要长期的宣传和对消费群体进行持续不断的培养。况且,若剧本本身不过硬,过度的宣传往往适得其反,不利于音乐剧市场的长期发展;(3)音乐剧相关产业开发不够,音乐剧本身质量优劣是衍生产业发展状况的决定因素,在整个音乐剧市场不是很成熟且音乐剧本身不是十分吸引观众的情况下,衍生产业开发起来必然不够理想,只会在末端衍生产业上放大不良效果。
第三,剧团演出及观看演出成本过高。费元洪在《影响音乐剧行业发展的几大外因》[7]中提到:税费﹑票务代理费﹑剧场场租,是如今演艺行业的三大负担。以剧场租金为例,中国剧场租金能达到同等规模韩国剧场的3倍,无形中增加了剧团运行成本,提高了票价。日本四季剧院的艺术总监浅利庆太先生曾在参加2005年北京人艺的音乐剧艺术交流会时对中国音乐剧票务方面进行评价:票价过高,赠票太多。据统计,在日本市场,音乐剧最高票价仅相当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月工资收入的5%,而对于中等收入者,只占其月工资的1%至2%。目前,中国国民可支配收入还未达到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没有形成成熟市场和观众消费习惯的情况下,作为一门通俗性极强的艺术形式而言,过高的票价本身就缩小了受众范围,抑制了消费需求,阻碍了观众进场,与音乐剧本身的固有特性背道而驰。
音乐剧作为一门起源于欧美的艺术形式,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和韩国,其发展历程证明了音乐剧本土化是可以成功的。日本音乐剧市场的繁荣发展不是依靠其自身创作,而是主要通过引进欧美优秀音乐剧进行本土化来实现的,这与日本文化长期受欧美文化影响的背景密不可分。最近几年,日本音乐剧市场出现了极具日本特色的原创音乐剧,是以日本动漫为题材的原创音乐剧“2.5次元”[8]。总体上,日本音乐剧的发展位居亚洲前列。韩国音乐剧从1990年至今一直处于高速成长期,音乐剧的原版引进﹑本土化﹑原创是其产业的三驾马车,现阶段处于成熟的本土化阶段。借鉴日本和韩国音乐剧市场发展的成熟经验,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在剧场规划和音乐剧产业集群化方面提供政策扶持。韩国首尔的大学路云集了各种文化团体和剧场,分工精细,专业化强,假以时日有望与美国百老汇﹑伦敦西区相提并论。日本音乐剧市场的繁荣也主要依靠东京地区,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由其贡献,同时,参照欧美音乐剧的发展状况,都体现了产业集群化对音乐剧发展的重要性。一部优秀的音乐剧各个环节均需要一流专业团体进行打造,产业集群化可以提供这种便利,可以在上海或者北京等一线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将其作为标志性文化产业重点打造。
第二,通过整合重点支持一两家音乐剧剧团。一提到日本音乐剧,我们首先会想到日本的四季剧团,虽然日本四季剧团也是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剧团发展起来的,但日本各项产业已完全市场化,有音乐剧发展的理想沃土。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在国内音乐剧市场鱼龙混杂的状况下,特别是鉴于中国国内娱乐业及音乐剧制作团队整体落后的现状,集合优秀的导演﹑演员﹑制作公司,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重点打造一两家龙头音乐剧剧团,并进行规范的市场化运作,显得尤为必要,长远来看,对引导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第三,加大推广普及力度,注重市场营销。日本音乐剧营销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采取会员制,票价很优惠,而且购买相当便利。韩国音乐剧在营销上尤其注重宣传,广告遍布大街小巷,通过全方位的广告轰炸来扩大音乐剧影响,同时注重观众体验,整个剧场功能设计完善,附加设施一应俱全。同时,韩国音乐剧邀请明星参演也是其一大卖点,能够显著提升上座率。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其在音乐剧演出票价设计上都较为合理,使得大多数观众都有能力进行消费,扩大了消费群体和传播渠道。
中国音乐剧本土化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当前,中国仍然处于原版引进西方音乐剧占市场主导的阶段,应当在本土化市场逐步成熟后开始加大原创音乐剧的投入力度。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和韩国音乐剧本土化非常成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一定会迎来真正的春天。
[1]居其宏.中国音乐剧产业的当下现实与振兴之道[J].艺术百家,2011(1):38-44.
[2]费元洪.韩国音乐剧本土化产业初探[J].歌剧,2014(5):42-47.
[3]费元洪.考察日本四季剧团[J].歌剧,2010(6):44-46.
[4]赵恩淑,顾筱.韩国音乐剧带给中国的启示[J].青春岁月,2013(8):86-87.
[5]张庆娜.全球化语境下音乐剧在中国的本土化探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8.
[6]朱玮婧.对20世纪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7]费元洪.影响音乐剧行业发展的几大外因[J].歌剧,2013(9):52-57.
[8]松田诚.日本音乐剧现状与2.5次元音乐剧的发展[J].歌剧,2014(7):54-55.
袁月,女,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剧。
J89
A
1007-0125(2015)08-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