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品读文本

2015-09-10 08:59孙杰
新课程·上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麦子课文文本

孙杰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文本,通过品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关键词:引导;品读;文本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发展,课堂教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再一味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品读文本,通过品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解读文本呢?

一、创设情境,走进文本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要创设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趣生则情浓,阅读的兴趣就会更浓,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走进文本,潜入文本,研读文本,感悟文本的思想感情。

1.过渡语言要自然,入情入境入文本

在新课引入时,要讲究语言的过渡是不是很贴切、自然。如,在教学《田园诗情》一课之前,教师首先动情地向学生介绍荷兰是欧洲西部著名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充分灵活运用过渡语言。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田园的景色,感受那里的田园风光!学生听得入了神,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这样一段简洁的语言过渡,把荷兰描绘得诗情画意,使学生产生读书的欲望,从而唤起学习热情,为学生走进文本,融入文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情境。

2.激发学生兴趣,使文本内容更具体

中年级的学生对图画有兴趣,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用媒体呈现图画,或播放录像,使文本内容更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秋天》时,可播放秋天果园各种水果挂满枝头,水稻、玉米、高粱丰收的录像给学生看。特别是城区的学生,他们本身没有这种生活体验,这时他们可以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画面,感受秋天。这对于走进课文必然产生意想不到的感悟效果。

二、品词析句,凸显人物思想

要教给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共思想,共行动,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体会他们得到一袋麦子后的想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他们的体会与感受。在第一段中,重点抓住“各”“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来了解故事的由来。在第二段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黄灿灿”“开心”“迫不及待”等词语来体会小猪得到一袋麦子后的开心以及处理麦子的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小猪的开心。在读第三段时,指导学生抓住“饱满”“看了又看”“多好”“保存”“经常”等词语来体会小牛得到一袋麦子后的高兴心情以及把麦子保存起来享用的处理方法,指导学生品读,和小牛一起看,一起想,一起做。在读第四段时,指导学生抓住“上等的麦种”“全种下地”等词语来体会小猴把一袋麦子种下地的处理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品读文本。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挖掘开发,培养学生情商的因素,同时选择切入机会,然后让学生谈谈小猪、小牛和小猴处理一袋麦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内化课文的语言内容及语言形式,再把四个自然段联系起来,整体品读课文,解读课文内容,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要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让学生在品读中体会,在体会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运用音乐营造教学氛围,教师只要引领学生走向文本,走进文本,潜入文本。如,在教学《珍珠鸟》时,教师可播放《百鸟朝凤》的优美乐曲,欢快、轻松的音乐,优美的旋律,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想象,学生通过音乐音符转化为语言文字,走进文本,其语言必然丰富多彩,思维也会变得活跃。通过前面的品读内化,帮助学生体会了课文的语言和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教学中,多为学生的感悟创设情境,提供展开想象的空间,引领学生走向文本,走进文本,融入文本。抓住关键词句解读,品读体会人物思想。要帮助和促进学生对语言进行积极、主动的积累。还可以借助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驻足文本,欣赏文本,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领悟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感受的能力。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文本中细细品读,细嚼慢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提高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

猜你喜欢
麦子课文文本
麦子熟了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麦子比人高 不是开玩笑
背课文的小偷
麦子的回忆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