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步亮
摘 要: 班主任常常被刻板印象这副有色眼镜蒙蔽,只看到“拐角”前面的内容。在教育中,老师只有走过“拐角”,看清“拐角”后面的内容,才能全面而准确地评价学生,为学生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批评与教育。
关键词: 有色眼镜 教育方法 班主任
一、“刻板效应”
一位法学专家坐车“送法下乡”,看到一个村庄的一面墙上赫然写有“投案自首是犯罪”一行大字,非常诧异,心想这不是荒谬绝伦的宣传吗?正欲与乡里陪同人员理论,车子转过弯去,发现另一边墙上写着“分子的唯一出路”,遂释然。误会因为拐角而产生,教育中也存在这样的“拐角”。班主任常常被刻板印象这副有色眼镜所蒙蔽,只看到“拐角”前面的内容。当“差生”表现出点点进步的星光时,我们容易对点点星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当优生出现错误时,我们任由缺点、错误滋生成长。在教育中,老师只有走过“拐角”,看清“拐角”后面的内容,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批评与教育。
生活中常可见到这样的例子:青年人往往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老年人往往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教授总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工人则是身强力壮、举止豪爽等。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这一效应在群体心理中比较多见,尤其是不少班主任。有些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有一阶段学习特别刻苦,在期末考试时成绩特别突出。知逍考试成绩后,可一些班主任说的是:“成绩是不错,作弊了吗?”由于平时班主任已对学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学生进步后还以原来标准评价学生,很容易造成偏见、成见,既伤了学生自尊,又影响班主任形象。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功利思想,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喜欢戴有色眼镜看人,把问题学生打入“冷宫”,让他们无法感受教师浓浓的情和深深的爱。其实一个人真正的实力,并不会因你瞧不起他而贬值,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经常见到班主任比较苛刻对待后进生,老是瞅着学生的脚后跟,随时等着学生犯错误,随时找学生的茬,或许此位班主任能感觉到一丝愉悦感,能从发现别人的错误中找到快感。但这种工作方式是不对的,每个学生的心都是质朴的,越这样,越发现这个学生更多缺点,所以,看人看事请公正一些,不要老是记得孩子的每一笔旧账,老是没事就翻出来陈芝麻和烂谷子;更不要一味自我感觉良好,想一出是一出,把一个原本很优秀的学生丑化得一文不值。或许你的心是好的,你的心是热的,亦或许你想你是为这个孩子好,是为这个班级好。但是,你有没有真正反思过,你了解这个孩子多少,不要因为先入为主,导致不可收拾的被动,或许多年以后孩子毕业后,仍会记得这个班主任上学时总是没事找自己的毛病,挑自己的刺,甚至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举动,难道非得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和回忆?
二、“刻板印象威胁”
一个人如果被周围人预期表现差,那他就会担心自己的确表现不好产生焦虑感,导致真的表现不佳,最终验证人们的预期,这种现象被称为“刻板印象威胁”。一位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担心周围老师和同学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因而感到很焦虑,并削弱自信心,最终影响成绩。
心理学家斯宾塞等人做过一个实验。“这些研究者让一批具有相同数学背景的男女大学生完成一个难度非常高的数学测验,当我们告诉这些学生,这个测验对于男生女生一样难时,女生的成绩始终和男生持平;但当我们告诉这些学生这个测验更适合男生发挥时,女生的总体成绩就会出现戏剧性下滑,而且,当遇到难度很大的题目时,她们明显感到格外焦虑,并很容易放弃这些题目”。班主任要格外注意自己对学生的消极刻板印象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不良表现首先给老师留下负面印象,而老师对学生的负面态度与消极刻板印象反过来又导致学生向老师认为和预期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恶性循环。面对学生的不良表现,老师可能会说:“我就知道你会上课捣乱。”或“我早就预料到这几节课你没认真学,才考那么差。”以此宣泄失望情绪,或表现自己的判断能力高,殊不知学生的不良表现可能就是老师的消极刻板印象导致的。
在老师心中,小明是典型的“捣蛋生”。一次上语文课,班上其他同学在小声说话。班主任从黑板前转过身来,不分青红皂白地对他说:“是不是你又在捣蛋,不想上课,就给我滚出去!”结果,他大惑不解:怎么在老师眼里,什么坏事都和自己有关,不管自己做什么或者什么也没做都是错的。后来,凡是这个老师的课,他就故意迟到或者坐在后面聊天,目的是惹老师生气。很多“捣蛋生”都有过类似小明的遭遇,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做,老师都不会改变对自己的偏见和看法,从而放弃努力,甚至故意同老师作对,反过来加深教师对他们的刻板印象。为了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消解彼此之间的冲突,减轻消极刻板印象给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与焦虑情绪,使学生有更积极的表现。
有位学生学习成绩平平,但经常在自习课上说话,上课接下茬。于是经常挨老师批评,却屡教不改。后来,班主任和同学认为不好的事情都是他带头的或者有他参与的,如夜不归宿、打架、东西丢了、迟到早退等严重违纪行为,无需调查就在心里默认有他,结果那位学生的表现越来越糟糕,濒临退学。自从这个班班主任换了以后,他明察秋毫、实事求是、重视调查,并对那位同学寄予厚望,从不让他承受委屈。结果那位学生以后再没干过“惊天动地的事情”。
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在内心对学生寄予良好的期待,学生就能在教师的言语和行为中感受到这种信任,在师生之间就会建立起一座相互融通的桥梁。班主任要用心、深入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世界。这样,所有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教师是一份面向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没有固定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我想只要用心、细心、真心地对待他们,对待每件事,育人工作就没有那么难。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曾说:“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尤其在转化“差生”时,老师要摆脱刻板印象造成的偏见,改用积极的眼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无论何时、何处、何事,都在心灵深处坚信他们能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只要他们在成长中觉醒了,巨大的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1]黄玉玲.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J].教育科学,2014(4):28.
[2]刘丽娣.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J].教师经验谈,2014(7):17.
[3]刘儒德.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