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江
摘 要: 在课堂上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实验失败了,是继续还是中断实验,这是个很难做的抉择。教师如果中断实验,则要好好思考如何补救,补救的不仅是实验,更是学生的心,课后要多研究和反思,多动手操作实验,分析实验失败原因,研究出高成功率的实验方法,再请这个学生做,促使其成功。因为对教师来说这只是一个实验,对学生来说可能就是开启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 实验 成功教育 内在动机
2014年6月初我在学校开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公开课,当天上午在办公室备课的时候利用改装的数码摄像头和计算机及AMCAP全屏软件展示了三个静电演示实验,很成功,效果好。下午时,因这个季节比较潮湿,加之上课时阴天,天气闷热,空气湿度较大,我很担心这些静电实验,因空气湿度大导致静电实验设备产生的电荷向空气放电,实验就不容易成功。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公开课开始,我向学生提了两个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这一知识点初中已经学过,学生比较齐声地答出摩擦起电。如何验证物体带电了?学生很快就想到: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如摩擦起电,吸引小纸屑。我又以实验加以验证。第一个实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看能不能吸引小纸屑。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做这个实验(这位学生期中考试物理成绩比较靠后,行为习惯尚可,让他来做这个实验,是想增强这个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信心),该学生一只手握住玻璃棒,另一只手抓着丝绸反复摩擦玻璃棒,然后用玻璃棒吸引事先准备好的纸屑,结果纸屑没反应。我一下担心起来,感觉有点不好,是不是天气太潮湿,这个实验无法做成?于是,我让这名学生回座位,自己出马,做实验时还是有些担心会失败,怀着必败的心情对学生说:“由于夏季潮湿,现在因天空湿度很大,摩擦产生的静电很容易漏掉跑到潮湿的空气里,实验成功率很低,我们再来试一试。”我一只手握住玻璃棒,另一只手抓住丝绸,用力沿着一个方向不断摩擦玻璃棒,然后用玻璃棒吸事先准备好的纸屑,一部分纸屑竖起来,好像有戏,有几粒小纸屑被吸引上来,实验终于成功。我找学生描述实验的现象: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小纸屑,有两片小纸屑飞出去。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小纸屑,说明玻璃棒带电,为什么又会有两粒小纸屑飞走了呢?经学生讨论分析得到答案,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吸引小纸屑,小纸屑带上与玻璃棒相同的电荷,二者相互排斥,小纸屑就排斥地飞走了。另外两个静电实验也很成功。
下课回到办公室,我想了想,做实验的学生本来在学习物理上就不是很自信,我怎么可以把做实验失败的他直接赶回座位呢?会使他做实验的积极性受挫,自信心弱化。我自己做实验的那部分完全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继续完成,促其完成实验,让他感受成功。
物理实验员回来后,我们两人研究了一下刚才那个学生做失败的实验。做这个实验是不是一定要沿着一个方向不断摩擦玻璃棒,用丝绸往复式地摩擦玻璃棒,应该能够起电吸引纸屑,试了一下没什么效果,继而加大摩擦力度,加快摩擦速度,出乎我的意料,这种方法能让玻璃棒带电吸引小纸屑,再试一次,成功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时,摸一摸玻璃棒还很烫手,说明加大摩擦力度进行快速摩擦,会使丝绸和玻璃棒的温度急剧升高,丝绸和玻璃棒附近的水分受热蒸发,二者附近的空气变得干燥,产生的静电不容易跑掉,实验便容易成功。
很多实验,只有做了才会发现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研究、改进。回想当时做的实验,如果让学生再试一次,再坚持一下,也许那个学生就会成功。学生做实验不成功的时候,教师不应该把学生赶回座位上,不能一味地为追求成功的实验而实验,应该跟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一起想办法,更注重学生科学研究精神的培养。
第二天上物理课,我提前到了班级,找那位因实验做失败被我赶回座位的学生,进行了沟通,希望他把上一天的那个实验再做一次,他使劲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似乎正在等待这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做实验前我点拨这个学生几句,这位学生这一次实验仍然没有成功,略显窘态。我鼓励他,摩擦起电时,稍用点力气,再加快摩擦速度,再试一试,这一试成功了。有了我和物理实验员之前的研究,这样的结果对我们来说意料之中的成功,但对那位学生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成功收获,其价值不仅是实验成功,更让其体会到,成功有时需要他人点拨,成功往往孕育在再坚持一下中。
这个学生的物理有了一定起色,我推荐他参加丹阳市航模比赛,获得二等奖,高一期末考试物理成绩上升到中等水平,现在已经上高二,选的是理科,我问他为什么选择理科,他说喜欢听我上的课。这个回答让我意外,这应该称为“亲其师,信其道”。2014年10月初,在班级组织开展的自制电动机的课外活动中,这个学生表现出极大热情,第二个制作完成电动机,虽然制作的略显粗糙,但经过几次调试电动机转动起来,看到他兴奋的样子,我感觉这个学生正慢慢喜欢上物理这门课。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这个学生的物理成绩已经突进到班级的前十名,这让我感到很惊讶,这个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已经进入快车道,突然间我感觉自己做教师很有成就感。
失败的实验让我们学会静下心来反思,不断改进,攻克难题。教师应该看看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深入学生,多了解多交流,寻觅可以学习、研究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教育机会,不断地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庞维国,王小明.教育心理学[M].第四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