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学生智慧生成的火花

2015-09-10 22:56浦建良
考试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经验题目

浦建良

什么是智慧?它不仅是聪明,而且在它的背后应该有思考、有方法、有思想。我从四年级《求近似数》的教学中分析学生智慧生成的因素。

一、学生智慧生成的熔炉是要有思维含量的数学活动

1.有精心预设

所谓预设就是课堂教学前的一个预案或者是一个教学活动,精心预设就是要充分估计在这些环节中可能要发生的状况,扬长避短,合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充分的参与思考。比如在《求近似数》的设计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应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1)出示汽车:要求奔驰轿车的售价在680000元到980000元之间,并且是整万元。让学生猜价格,教师提醒是高了还是低了。(2)雪佛兰轿车的售价约是80000元,且价格百位、十位和个位数字为0。这两道题目是有层次性的,第一道纯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第二道是有技术含量的,让学生猜价格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思考的过程;让学生说出有几种可能性,体会保留之前数的可能性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再出示一个数保留到万位是6万,这个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让学生联系上一题就很容易解决。每个教学过程都是这样精心设计的,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智慧的火花。

2.善于捕捉亮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是动态的,是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的发现得到肯定与赞赏,并生成良好的课堂资源。比如:我在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时问:一天四(1)班实际到校25人。我该怎么回答呢?有的学生回答30人,有的学生回答20人,产生了冲突。我让学生讲出理由,实际上从学生的角度理解都是正确的,25离20和30在图上是一样近的。这个时候我才讲出25保留的时候说成30,这叫四舍五入法,学生的记忆非常深刻。只要学生想说、肯说,才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既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课堂充满活力。

3.擦出共鸣火花

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产生共鸣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率应该是最高的,学生的思维深度将越宽泛,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了智慧生成的一个舞台。比如我们在练习中经常出现:一个数保留到万位是十万,这个是最大是几?最小是几?这类题目学生经常难以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出了“老师今年大约四十岁,猜老师最大可能几岁?最小可能是几岁?”这题。学生在猜,老师在列举,最大、最小立即就找到了,归纳了解答这类题目的方法。这样老师与学生的思维就达成共识,产生共鸣。然后把“一个数保留到万位是十万,这个是最大是几?最小是几?”抛给学生,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学生智慧生成的源泉是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1.抓住生活经验

有的时候抓住生活经验会使教学更加简单,学生听起来更加亲切,更容易理解。我在这节课中始终紧靠学生的生活经验。比如在教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四(1)班实际人数有26人。这天丁老师问我四(1)大约有几十人?我该怎么回答?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不能回答26人,会让他们产生怎么回答的想法。这时生活经验就告诉他们要回答30或20,产生了要用近似数解决问题的想法。再比如:我们同心小学现有学生566人,陈校长问我大约有几百人?我该怎么回答?为什么?学生会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我们很容易就能解找到保留整十、整百、整千数的方法。

2.抓住已有知识

喜欢新鲜事物是学生的天性,几乎每个学生在生活中对此都有着“愉悦体验”;但每当遇到新的数学问题时,他们的表现往往是格外“怯懦”,教师一般采用“多讲细讲”,解决问题的效果不但不好,反而挤压、剥夺了学生思考和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数学教学没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没能善于利用数学知识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重要原因。实际上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放了估算这一环节,但是老师为了省力,往往会省略此环节,殊不知估算对于学生求近似数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比如开始时我安排了这样一道题目:请你估计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有的学生用自己班级的人数乘以班级数,有的学生用一个年级人数乘以年级数,但不管怎样,最后总要涉及整数。关键是取整的时候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这里就涉及求近似数的问题的方法。通过以前的估算的知识逐步导入到求近似数,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三、学生智慧生成的过程是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1.让学生领悟到可以迁移的学习知识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避免死记硬背知识,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这种迁移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体会到。比如在教学求近似数时我先教学求整十数的方法,之后教学求整百数、整千数、整万数、整十万数……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把前面用的方法迁移到这些题目中。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就会想到以前有没有类似的方法,能不能把这种方法挪用过来。

2.让学生领悟到可以对比的学习知识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一旦有新的变化就不知所措,错误率很高。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知识记忆的有效方法。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教会学生比较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比如设计了:□中可以填哪些数字?9□875≈9万和9□000≈9万。注意后面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学生说“0-4”,要引导学生发现:0是不合适的。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就会有新的发现。再比如:9□875≈10万跟□9875≈10万,方框中所填的数相同吗?如果我们每节课上都能让学生训练类似的题目,那么他们拿到题目就会想跟以前教的一样吗?这样他们学习就会有比较,就会有深入,就会求同存异,就会带来反思,就会掌握得更好。

数学是一种智慧。我们不能只关心孩子的知识、分数与结果,应更多地关注孩子自身,努力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老师在课堂上智慧地教,充分开发了孩子的智慧潜能,促进了孩子的智慧生成。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经验题目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