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整合之探索

2015-09-10 07:22蓝海华
考试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名著书写书法

蓝海华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改革紧随其后,一个新的概念“素质教育”应运而生。现在国人一提教育,必说素质教育怎样怎样好,应试教育如何如何误人子弟,提及应试教育,大有谈虎色变之势,我认为世人有矫枉过正之嫌。君不见,当今中国科技发展神速,国力日益强大,难道就没有应试教育的功劳?素质教育才提几年,真的就是灵丹妙药?这么快就立竿见影?凡事要一分为二。说这些并非要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长短,只想说作为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我们应该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根据教学环境,依据学科特点,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机整合,取得实际教育教学的最优效果。基于此,初中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探索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整合的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效果良好。

一、书写能力方面

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加强学生的书写训练,练就一手漂亮的书法,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科技的迅猛发展,让学生尽享科技带来的成果和便利,但也让学生丧失一些最基本的能力,特别是书写能力,60%的学生书写潦草。电脑打印快捷而工整,学生因而在脑海里产生惰性和误解:字写工整和潦草一个样,只要能看清就行。这种现象在每一届初一新生里屡见不鲜,一个教学班里能有十来个书写工整就是万幸,任课老师抱怨不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当我接手初一新生时,都先从思想上教育学生认识书写的重要性:书写既体现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更影响应试成绩,最终影响自身的发展。然后我结合生活实际,举事例,分析书写与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例如:“货到付款”与“贷到付款”这两句,先分析两句不同的意思,再让学生辨析“货”与“贷”的书写差异,如果书写潦草,意思会不会混淆?如果在经济活动中出现这类不该出现的书写失误,会不会影响切身利益、自身生活?让学生明白书写规范的重要性。

其次,让学生欣赏一些书法作品,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结合学校的黄道周书法走廊,让学生在书法艺术熏陶下真切感受艺术魅力,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思想,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书法的热情。

再次,制定有效训练步骤:(1)基本笔画训练,每天用20分钟用心写好一张书法纸,掌握运笔方法,要求中规中矩,求质量不求数量,用时一个月,用竞赛方式验收,培养学生荣誉感。(2)独体字训练,每天用20分钟,书写一张书法纸,要求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处理好运笔技巧,每周评比一次,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用时三个月。(3)连字成句训练,让学生处理好字句的排列,整个页面是否整齐、养眼,用两个学期巩固。(4)间以让学生读帖,临摹、学习他人的书写技巧,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有了整体提高,书写素质有所提升,应试时考试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样就在有意的书法训练中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做了整合。

二、写作能力方面

《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写作方面有明确要求:(1)能写记叙文,能写简单的说明文,能写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2)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3)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为了达到以上之要求,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写日记

写日记就是向生活要素材,积累素材。

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任务加重,学科增多,学习难度相应增加,学习要求相应提高,导致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更少,加上现阶段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学校不可能组织学生“春游”或“秋游”。学生与社会几乎脱节,要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的学生写一篇富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大家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学生写作文如果没有素材,是不可能写好的,在道理上两者是相通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是写日记,因为:

1.训练学生最基本的观察能力和收集归纳材料能力,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生活的真、善、美。

2.训练学生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用流畅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进而学会遣词用句的技巧。

3.主要积累写作素材。发生在生活中感动人们的事迹不胜枚举,大至国家层面宣传的“感动中国十大最美”,小至平民百姓助人为乐的善举,这些事迹,就是素材都可以积累,并有机地运用于写作中。因为这样的素材既能表现社会的正能量,又源于生活,有真实感,用于作文中会让读者产生共鸣,为作文增辉,获得人们首肯,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写评论

鼓励学生就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作客观的评价,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做思想的主人,不做学习的奴隶。学生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在传媒发达的今天,各种社会问题无所遁形,与其瞒、堵,骗,不如导。让学生参与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观点,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做好词句积累

大量积累名言、警句、格言、谚语,以及好词、佳句等。教育学生在作文中,恰当运用这类词句,会给作文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何做好这门功课?我引导学生既要从课本中收集,更要从纸刊杂志中收集,从纸刊杂志收集是最主要途径。除此之外,民间的俗语、俚语有积极意义的也可以积累。

从这三方面入手,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改进,学生的写作技巧有所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这样,学生在考试中作文内容因有真情实感,语言表达流畅,有文采而获得高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得以兼顾,重要的是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三、阅读能力方面

鼓励学生阅读名著经典。《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让学生明了文化传承的途径主要借助于名著经典,它是古今中外各个时代文化精华的大荟萃。对于这一点,学生可能还是处于懵懂之中,他们以为只要读好课文里的文章就行。对于名著,他们以为可有可无,读名著是为了考试,殊不知,读名著不但可以净化心灵,更对提高语文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首先,让学生懂得读书可以启智。如英国萨克雷所说:“读书能够开启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学生知识的积累,一小部分来自课内老师的传授,绝大部分的知识来自课外的自我积累。积累的途径只能是多读书,在读书中接受新知识。

其次,让学生懂得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净化心灵,培养人的情操,给人以智慧。学生局促于校内家中,自然无法真正知晓外面世界之变化,社会之精彩,要了解世界,只能从书中获得。虽说获得真知需来自实践,但对于文科类来说,绝大部分的知识只能从书中获得,不可能自己亲身体验而获得。对于理科的一个观点,可能几次乃至几十次的科学实验即可得以印证,而人生的每一个感悟或心得体会可能要穷极一生才能获得,进而诉诸笔端,让后人体悟传承,读书正是获取这些知识捷径。

再次,让学生懂得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经典作品要读,它可拓展我们的知识面,特别是名著更要读,名著代表作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可以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情,它娴熟的写作技巧、独特的情节构思、精妙的语言运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更是人们学习模仿的榜样。所以只要多读书,大量阅读经典作品,在阅读中用心体会,自然会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灵感,从而获得写作技巧。

总之,阅读的益处很多,这里不在赘言。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告诫学生阅读既提高自身素质,又是为了应试,但最终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多阅读。

以上就是我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整合探索的一些做法。

猜你喜欢
名著书写书法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用什么书写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国外名刊名著
书法欣赏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