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萍萍
教师的教是什么呢?汉代儒学认为“教”是“教学”,“教人学”;“教”是教人“学做人”,“教”是教人“成人又成材”。这是教正统的说法,汉代的儒学家已经认识到,教学过程、教学目标都需要以人为本。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在《爱的教育》中说得好:“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地变更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未有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成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到了如今这个喧嚣的年代,语文教育应该承载着更多的德育功能,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与学生的情感、生活贴近。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读书写字的工具,更应该是工具和人文教育的统一。”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加强教师素养
为了在职高语文课堂中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职高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正确的人文教育思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康德曾说:“只有人能教育人。”换言之,即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因此,职高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只有具备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人文素质的学生,一个自身都没教育好的人,是不可能教育好别人的。职高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自身独立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健全的个性,宽广的胸怀,深厚的爱心,得体的谈吐,潇洒的举止,优雅的风度,以及对待工作、名利、生活、挫折等的积极态度,展现良好的人格形象,散发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果一个教师自己都不爱学习,不负责任,不讲承诺,没有爱心,缺少民主,主观武断,狭隘片面,言语粗俗,思想消极,精神委靡,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等,那他教育出来的学生肯定大多素质不高,成才率很低。所以职高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掌握相当的人文知识,不断促进自身人格完善,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以良好的人文精神面貌展示在学生面前,如此实施起人文素质教育才会得心应手。
二、尊重学生个性
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这种意识并不是先天预成的。海德格尔曾指出:人和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只是根据他内在的可能性在筹划、在自我设计,并不断获得自己的本质,不断领会属于本身规定性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人的意识逐渐变得不同于他人,即所谓的个性化。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更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发展个人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的生活态度。如在教学《诸子散文》时,笔者一向不主张把孔子、孟子、韩非、庄子等人当成“思想的化身”而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把他们看做是有喜怒哀乐的常人。如讲授《论语二章》的时候,笔者先对学生说:“孔子虽被尊为‘圣人’,但他并非是一个时时刻刻都宽容大度、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人,他有过在言辞激烈时的面红耳赤,也曾有过颠沛流离、郁郁寡欢的时候……”设置这样的导语,既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从“人”的角度看待孔子。又如在讲《孟子》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与齐王坐而论道时的心情与神态;学习《五蠹》时,可引导学生体会韩非的“气势磅礴”与“酣畅淋漓”等;研读《庖丁解牛》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庄子的“从容不迫”和“怡然自得”……在总结单元教学时,笔者让学生从“诸子”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并畅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兴趣大增,纷纷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展开议论,精彩纷呈。有一位学生这样评说孔子:“我最喜欢孔子,不是因为他是个名垂千古的大教育家,也不是因为他那流传久远的伟大思想,只为他那追求成功锲而不舍的心、教育学生孜孜不倦的心和对待别人慈祥仁爱的心。”另外一位学生则这样评价韩非:“我最喜欢韩非,因为在孔子、孟子、韩非三人中,孔子只适合做我的长者,他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不指出你的错误;孟子则十分适合做一个生活的导师,他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听者会自然而然地被他的‘仁义礼智’潜移默化;而韩非则最适合做我的朋友……”笔者认为,这样的职高语文教学,不仅不会面目可憎、枯燥无味,反而充满人情味。
三、积累课堂知识
入选职高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具有代表性和经典性,更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各种文学样式都有,通过阅读教学的点拨,可以让学生品味散文如诗般的语言,欣赏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形象,感受戏剧舞台表演的魅力等。只要充分发挥这些文学作品的作用,就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审美能力。巴金说:“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此,更何况“职高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和丰富的人文知识,文质兼美,富有时代内涵和文化气息,充实了职高语文教材的人文底蕴,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独特价值”。因此要通过阅读教学,挖掘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性,帮助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例如在讲陶渊明的古诗《归园田居》时,笔者先让学生带感情地朗诵诗歌,并播放朗读带,再让学生读。诗歌的学习重在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后围绕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去何处、归去如何这四个问题为出发点学习全诗。我们了解到魏晋时期官场黑暗、尔虞我诈,要靠出卖自己的本性才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在诗人的笔下,为我们构造了一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般的恬静优美、清新喜人的图画。我们不难理解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这一主题。同时让学生明白权利、金钱并不是我们追求的全部,在人生中,做事情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让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淳朴,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提高学生感悟诗歌的能力,美化学生的心灵。
尽管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每一位教师在新课标这股春风的吹拂下,有效利用文质兼美的教材,包括许多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陶冶其情操,丰富其情感,锻炼其意志品质,给学生更多的施展才能、表现自我的空间;促使其养成良好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只要齐心协力地为此努力,相信人文精神之花必将在中国大地上再吐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