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雪峰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为了使学生能扎实地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可以从信心、学识、方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
[关键词]善导 语文课堂 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5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善导的教师犹如一缕春风,可吹开学生思维之花,又似一丝春雨,能滋润学生丰满的心灵。从这种意义上说,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一个善导的教师能让学生活力四射,能让课堂充满张力,能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使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效达成。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扎实深入地进行有效学习呢?
一、信心引导,调动学生热情
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更是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体现。在教学中,这份热情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并点燃,而真正高明的教师能自始至终让学生沉浸在乐学的氛围之中。
如我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时,在让学生朗读“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我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句中的“你”换成“我”,然后进行语言训练:“我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只 能 ,剪只 能 。”我引导学生:“可从人物、动物、器物、植物方面来想,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说得比书上还要生动、传神。”在我的积极鼓励和启发下,学生顿时兴味盎然,精彩的语句脱口而出。有的说:“我姥姥神了,剪狗像狗,剪兔像兔,剪只孔雀能开屏,剪只松鼠能上树。”有的说:“我姥姥神了,剪树像树,剪草像草,剪朵牡丹能招蝶,剪棵松树能避雨。”还有的说:“我姥姥神了,剪碗像碗,剪锅像锅,剪个茶杯能喝水,剪台电脑能上网。”……文本的合理转换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使学生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学生再一次朗读这句话时,变得更加投入、有感情,真正感受到了姥姥那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剪”。同时,这种积极的情绪也为后文亲情的渗透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可谓一举两得。
二、学识引导,拓展学生视野
教师发问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自言自说,满足于一个答案,而是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获得一次提升,同时,应着眼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建构,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分发展。
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在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我相机出示了关于主人公蔺相如的前两个经典故事《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因为这三个故事恰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三部曲,适度的引入是必须的。当我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后再次走进文本时,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还对本课的前因后果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对历史人物也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然后,我提出问题:“读完了这三个故事,我想同学们肯定对本课人物蔺相如和廉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说说他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我还指导学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究。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他们的发言超乎了我的想象。“我知道了,廉颇虽然刚开始有些小肚鸡肠,不像大丈夫所为,但后来知错就改,他还是好样的。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且在渑池会上他勇敢、爱国的表现让我由衷地敬佩。”“蔺相如虽是门客出身,但志向远大,忠贞报国,尤其是完璧归赵时他与秦王针锋相对、不卑不亢的外交风范,让我对他能一再容忍廉颇的挑衅行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试想,假如没有课外资料的拓展延伸,学生怎能对本课人物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又怎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呢?
三、方法引导,激活学生思维
“学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尤其是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方法引导能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在思辨中提升。
如《烟台的海》一课,重点段2—5小节,作者以冬、春、夏、秋的顺序介绍了烟台的海,四个小节的结构特点相似。于是,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我首先以冬季烟台的海为例,引导学生总结出冬季烟台的海的特点,并品味、朗读、谈感受,然后过渡到写人的语句,让学生想象畅说,从而小结出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方法。接下来,我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3、4、5小节。最后全班交流汇报,并评选出“最佳学习型小组”。面对这一挑战,学生们热情高涨,在学法的引领下,他们取长补短,共享读书心得,共话思维感悟。在小组汇报环节,课堂俨然就是一个智慧分享的圣地,气氛热烈、活跃。学生通过自学,深刻感受到了四季烟台的海的不同特点以及人们的各种表现。在阐述小组自学心得的时候,其他小组也受益匪浅,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种引导,远比一问一答式的教法更加有效、扎实,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情感引导,丰满学生心田
语文是一门情感丰富、充满人文气息的学科,这是较之其他学科的独一无二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让学生心灵丰满、感情饱满,自然是每位语文教师应担当的责任。
如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中,在学习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上饯行这一片段时,我让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品味离别时他们那番情真意切的话,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诗人情感。在学生自由畅谈,领悟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和不舍时,我深情地说:“同学们,这杯中盛的仅仅是满满的酒吗?”有的学生说:“还有李白对孟浩然深深的情谊。”有的学生说:“还有深情的留恋。”有的学生说:“还有丝丝的伤感。”……“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李白,轻轻地站起来,举起你的酒杯,面对着你深深敬仰的兄长和老师,你会深情地说——”此时,学生的朗读感人肺腑,真挚深情。那依依惜别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逐渐清晰,那浓浓的情谊在学生心中愈加强烈,那流传至今的经典送别诗句在学生心田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五、价值引导,拨正学生认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但这里需要着重一提的是,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文本的主旨,主流价值取向,必须要有明确指向,并非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如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故事内容后,我提出了让学生讨论的问题:“结合狐狸和乌鸦的三次对话,请你谈谈对狐狸的看法?”学生异常活跃,有的学生说:“狐狸很狡猾,它三次对话一次比一次动听,以致乌鸦上当受骗。”有的学生说:“狐狸非常狡猾,它的真实目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乌鸦嘴里的肉骗到手。”这时,忽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狐狸很聪明,它善于察言观色,投其所好,而且又有耐心,一计不成又生另一计,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看到部分学生一脸茫然的表情,我相机将问题反抛给他们:“同学们,你们认为他说得对吗?”经过激烈的辩论,部分学生认为不对。我请其中一位学生发表看法后,对大家说:“狐狸靠花言巧语,虚意奉承蒙骗了乌鸦。这不能叫聪明,而是一种非常狡猾的行为,是不值得我们学习的。”之后,带着这样的价值观继续深入文本,学生对狐狸的本性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受学生生活经验和智力水平的影响,有时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并非积极的、健康的。所以,我们要善于引导拨正,让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文本的价值取向实现最佳契合。
教师善导的背后是以个人语文素养、教学机智、教材解读、尊重学生为支柱的,它是教师语文素养和教学理念的综合呈现。善导的教师一定能给学生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一个热烈、张扬的课堂氛围,一个智慧碰撞、深受鼓舞的场所。让每位学生在我们的善导下尽情享受语文甘霖的滋润,享受这魅力无限的语文教学吧!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