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建
[摘 要]在强化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思维的“着落”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目标指向。因此,在教学中要彰显问题张力,让课堂在思考中走向美丽;要关注思维体系,让课堂在辨析中走向广阔;要聚焦方法传授,让课堂在联想中敞亮。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阅读体验,使课堂呈现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思维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34
著名语言学家皮亚杰指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以关注语言为核心的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品析语言、悦纳语言、积累语言的同时,更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在强化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思维的“着落”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目标指向。只有思维参与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凸显,他们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
一、彰显问题张力,让课堂在思考中走向美丽
新课程强调要根据学情实施教学,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行问题设置,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张力,让学生在表达中拓展思维,提升表达能力。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1”中的成语,教师这样展开:
师:这些成语编者是按照怎样的结构排列的?
生:是按总分结构编排的。这些成语首先点明冬季的特点,然后分别从风、霜、雪等几个方面展示北国风光的特点。
师:我们读这些成语,想象它的画面,作者在分写的过程中,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的?
生:是先从风开始,然后霜降,接着就是大雪纷纷,然后天空放晴,空气显得格外清新。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本案例中,正是因为思维参与,学生才能真正地把握成语之间的内部联系,从而理解语言的本质内蕴。
二、关注思维体系,让课堂在辨析中走向广阔
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教材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就要从教材文本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需要两个方面进行考量,找准两者之间的联系点,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针对文本内容进行思维的辨析认知。例如,在执教《夜晚的实验》一文时,我这样引导:
师:请同学们自由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斯帕拉捷一共做了几次实验。
生:四次。
师:是的!那请同学们细心阅读实验部分,对比几次实验的方法以及获得的结果,并填充表格。
(学生阅读,并完成练习,小组交流)
师:在这四次实验中,作者哪一次写得最为详细,哪些简略?彼此之间的顺序能否调整?谈谈自己的思考。
学生从斯帕拉捷不断调整实验策略进行思考,充分意识到科学家实验过程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也跟随着作者与文本中人物的思维,进行甄别与思考。整个过程,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产生认知体验。
三、聚焦方法传授,让课堂在联想中敞亮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教学聚焦在学生思维的提升处、拓展处。这既要对教材文本独特性的准确把握,也要充分结合学生基本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在激活学生认知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文本内蕴的有效把握。请看教学《水》一文中的“雨中洗澡”的片段:
师:在长期没有水的日子里,如果突然降下一场大雨,孩子们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开心、激动、喜悦……
师:其实,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把所有的答案都已经融入其中,什么词?
生:“痛痛快快”。
师:是啊!读着课文中的语言,你仿佛能看到和听到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痛痛快快”表达出来吧!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而自主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被进一步激活,僵硬的文字展现出具体生动的画面,课堂显得更为灵动。
四、促进认知升华,让课堂在表达中走向深刻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表达能力的训练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学生的思维与表达相互勾连。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表达思维的体验与梳理,让学生的表达更深刻、更严谨,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有效体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教学冯骥才的名篇《珍珠鸟》一文后,很多学生被文中“人鸟相依”的温馨画面所感染。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核心主题:“什么是诚信?怎样才算是诚信?”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后,教师出示课文中“人鸟相依”的插图,让学生写写自己对“诚信”的感悟。写作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不断运转的过程。
总而言之,思维的参与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经验,甚至生命融进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阅读体验,使课堂呈现出生命的活力,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