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谓:从能吏到“五鬼”

2015-09-10 16:06晏建怀
廉政瞭望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丁谓奸臣艄公

晏建怀

北 宋奸臣排行榜上有“五鬼”,奸邪险伪,分别是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其中,又以丁谓最为臭名昭著。

丁谓为士大夫所屡屡诟病的不耻行径,大致有如下几点:一是劳民伤财,为皇帝“东封西祀”筹措经费;二是曲意逢迎,大营宫观,助长了皇帝的奢糜之风;三是宋真宗过世后,勾结宦官把持朝政;四是设计阴谋,迫害寇准、李迪等国家忠良;五是在建造宋真宗陵墓过程中,默许山陵都监雷允恭擅自改变陵墓地址,致使工程无功而返,负有领导责任。

北宋民谣说:“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当时的老百姓已经把寇准和丁谓树成了正邪两个极端的典范。

其实,丁谓在最初不仅不是一个奸臣,反而是一个才华横溢、满腔热忱的读书人,是一个有志于社会、救民于水火的有为青年,也是一个精明强干、德才兼备的好官。

先说他的“才”:丁谓与诗人孙何是好朋友,当年,二人以诗文拜会文坛泰斗王禹偁,王阅后惊异于二人的才华,赋诗感叹道:“五百年来文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经”,把二人比作韩愈、柳宗元,说他们的文章“似六经”,年纪轻轻就“可修史”,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宋史》中说丁谓聪明,机智,健谈,幽默,千字文章一见成诵,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是千百年来难得的全才。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丁谓参加科举考试,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在殿试中荣登二甲之首。在这种全国科举大考中,能考到第四名,当然是顶尖人才。

再说他的“能”: 宋真宗咸平三年,益州王均领兵叛乱,朝廷调集施州、黔州、高州、溪州等地蛮族子弟剿匪,结果匪没被剿灭,这些蛮族子弟却反戈相向,自己占山为王成了土匪。朝廷紧急安排丁谓牵头处置,面对这群凶神恶煞之徒,丁谓不但没有兵戎相见,反而轻车简从进入土匪窝,向土匪首领宣讲朝廷的安抚政策,承诺只要及早回头,朝廷既往不咎,同时还送给他们许多锦袍、银帛。丁谓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了土匪,他们答应洗心革面,还立了一个高高的“誓柱”,誓言永远效忠国家,贡奉朝廷。

丁谓担任过多年的财政官员,是财政管理方面的一把好手,堪称理财专家。当时,全国税赋政策混乱,各地随意加码,征收标准不一,百姓苦不堪言。丁謂任三司使后,专门就全国赋税情况开展调查,并结合实际情况,编订了一本《会计录》,确定了赋税基数,稳定了税额,结束了财政管理长期混乱不堪的局面,安抚了百姓。宋真宗办大事要花钱,往往也先问丁谓,如“东封西祀”这种典型的“烧钱”活动,他就是先从丁谓那里得到肯定回答后,再拍板决定的。

关于他的“德”:宋真宗景德元年,契丹20万军队南侵,一路烧杀抢掠,黄河北岸的百姓纷纷弃家南逃。每天抢渡黄河的百姓成群结队,艄公们乘机提价,准备大发“国难财”,百姓因无钱渡河,不得不大批滞留。

丁谓作为当地行政长官,决定特殊情况采取特殊措施,他安排人从监狱中抓出几名死囚,假装把他们当成随意涨价的艄公,斩首于黄河岸边。那些摆渡的艄公一看就吓得半死,再不敢涨价,百姓终于顺利撤离。丁谓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毫无战争经验的文官,面对强敌压境,没有慌乱,而是想方设法保护百姓,人品才干均值得称道。

但这样一个人为何后来成为了一个当时挨骂、后世挨批的大奸臣呢?丁谓的确有才能,也正因为才能卓越,所以仕途上春风得意,是当时不可多见的成功人士。但却易膨胀,好冒险,为了私欲不择手段。丁谓通过献媚皇帝、迫害忠良向上爬,就是私欲膨胀的表现

宋真宗好大喜功,生活奢华,丁谓投其所好,通过劳民伤财来不断满足皇帝的欲望,为作恶埋下了伏笔。宋代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南人不能为相”,丁谓是苏州人,又以非常手段登上了相位,在以北方人为主的官僚阶层中,自然成了众矢之的。权力斗争又如同磁场,丁谓陷入权力倾轧的漩涡而不能自拔。

纵观丁谓的“成鬼”之路,与时下“能干”的贪官们忏悔书中的腐败历程,又有几多相似之处。

猜你喜欢
丁谓奸臣艄公
宰相识人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渡口的歌声
名臣的遗憾
奸臣的后人难做人
古道 古码头 老艄公
《水浒传》中的宋代文官研究
学会变通,远离职场“冷宫”
拂须之谄
皇帝喜欢奸臣的十大理由